道杰草 閆曉芬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方法:筆者選取自己所在醫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個體化護理及健康教育,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效果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31%,對照組為71.79%,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FBG、24h尿Pro、Alb、BUN、SCr等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治療后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依從率為94.87%,對照組為74.36%,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改善治療的效果,提高護理的效應,是目前較為推廣的一種綜合性的護理模式。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糖尿病腎病
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病率不斷增高,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也有升高趨勢,并成為晚期腎臟疾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患者身體代謝復雜紊亂,一旦進展為晚期腎臟疾病,其治療難度顯著增大。糖尿病腎病可引起腎衰竭,從而導致糖尿病患者變殘乃至死亡。因此,及時有效地治療和干預措施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筆者選取自己所在醫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36~75歲,平均(53.9±6.9)歲,病程1~12年,平均(3.5±1.2)年;合并高血壓12例,合并腎功能不全11例。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4~72歲,平均(54.9±6.2)歲,病程1~13年,平均(3.9±1.5)年;合并高血壓10例,合并腎功能不全12例。入選標準:符合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者;糖尿病病史者;家屬與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腎動脈硬化、高血壓、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引發的腎小球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中西醫結合療法,給予卡托普利口服,10mg/次,3次/d,同時口服芪澤益腎湯,方藥:丹參、茯苓、仙靈脾、黃芪、積雪草各30g,川芎、澤瀉、黃精、草決明各15g,甘草10g,太子參20g,水蛭5g;可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病情及并發癥,適當作加減用藥及劑量。水煎至300mL,1劑/d,早晚兩次分服,連續治療2個月。若病情尚未緩解,可繼續服藥,適當根據病情程度加減劑量[1]。
2.2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指導患者常規用藥及禁食,監測患者體重及血壓、血糖、心率等指標,了解患者水腫變化。觀察組行個體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心理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病程長,治愈難度較大,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及經濟負擔,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與悲觀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人員需要多與患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并詳細講解的糖尿病腎病的發展規律、發生因素等,并告知患者,經過規范的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發展。可通過以往成功治療患者的現身說法,向患者交流治療心得,使患者能夠保持治療信心,積極與臨床配合。
飲食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需要給予優質蛋白質飲食,主要以攝入淡水魚、雞蛋、精肉為主,有助于延緩腎臟損傷。飲食以低脂、低鹽為主,選擇清淡、易消化飲食。腎功能不全時,可適當攝入少量的糖類,保證機體熱能供應,避免脂肪、蛋白質分解增加。主要攝入新鮮蔬果,促進維生素的吸收及利用。
血糖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進行血糖有效控制,能促進腎臟病變逆轉,或者可能有效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保持腎功能的穩定狀態。應該有效控制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盡量控制在接近6.0mmol/L范圍內;餐后血糖控制在接近8.1mmol/L范圍內。選擇降糖藥盡量選擇不損傷腎臟藥物,口服藥可選擇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格列喹酮。出現腎功能減退或效果不佳時,應該盡快選擇胰島素。胰島素治療需嚴格遵循個體化差異,嚴格監測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根據患者的血糖變化及其他合并癥情況選擇適當的要求治療,減少并發癥發生。
感染護理: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及皮膚感染是最為常見的糖尿病腎病并發癥,也是臨床上引發糖尿病腎病患者呈進行性加重的主要因素。病房必須每日檢查,保持患者居住環境的清潔與安全,定期換洗床單及衣物,并擦洗皮膚,注意衛生,并注意冬季保暖,切斷感染源[2]。
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述糖尿病發生及發展知識,并發癥糖尿病腎病的主要機制,使患者能夠加深對病情的了解。通過了解患者,得知患者的疑惑及擔憂,從專業角度向患者解答,促使患者消除疑慮。
運動指導: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均因自身存在肥胖、缺乏運動情況,因此,需針對患者情況,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在患者可耐受范圍內,每日作適當運動,在安全且身體可耐受情況下,多參與戶外活動,保持身心愉悅。通過每日適當運動,可起到減輕體重,促進控制血糖效果。
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治療,詳細記錄干預前后FBG、24h尿Pro、Alb、BUN、SCr等指標變化。詳細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治療依從性。根據《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及治療原則》中糖尿病腎病療效判斷標準進行判斷,顯效:癥狀與體征基本恢復正常或完全恢復正常;有效:癥狀與體征有明顯好轉;無效:癥狀與體征無好轉,甚至出現惡化癥狀。總有效=顯效+有效。
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項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2字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31%,對照組為71.79%,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2、兩組實驗室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BG、24h尿Pro、Alb、BUN、SCr等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治療后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
3、兩組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為94.87%,對照組為74.36%,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
三、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腎臟替代療法患者出現腎疾病的主要原因,并影響40%的1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后。高血糖、高血壓和遺傳是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目前,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主要采取降低血糖、降低血壓以及改善腎功能對癥治療。中醫認為糖尿病腎病的病因是由于消渴日久,腎氣受損,固攝無權,氣化失司,精微外泄,水濕內停,泛溢肌膚、四肢,臟氣漸衰,水濕濁毒內蘊,阻遏臟腑功能,導致關格、神昏等危象。
本組研究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給予芪澤益腎湯,方中丹參可起到活血養血、涼血消痛、化瘀清心;黃芪性溫,歸腎、肝經,起到益氣補腎、利水消腫之效,起到養腎藏經之功;澤瀉有泄熱、利水、滲濕之效,可直接作用于腎經,起到排除腎臟毒素,改善腎臟微循環作用;茯苓有滲濕、健脾利腎之效,可起標本兼治之功;黃精性平,可歸、腎、脾、肺,其滋養腎臟、補脾益氣,作用于腎虛精虧,消渴之癥;有學者研究表示,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服藥依從性較差,導致療效受到影響[3]。
在本組研究中,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行針對性個體化護理,對患者血壓、血糖作監測,針對患者的血壓、血糖變化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有效治療。制定完善的護理方針,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嚴格限制飲食攝入,減輕機體負擔,促進腎功能恢復。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實驗室檢測指標及治療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15]報道結果一致。提示,糖尿病腎病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可起到標本兼治作用,有助于提高腎功能。實施個體化護理方案,加強患者對病情的了解,對并發癥進行預防,使患者與家屬都能夠科學對待疾病,保持良好心態,積極控制血糖,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結束語
通過本次的研究可發現,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改善治療的效果,提高護理的效應,是目前較為推廣的一種綜合性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李玉慧,吳少紅,毛愛萍.整體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34):544-545.
[2]羅冬梅,賴燕,林堅雄.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05):19-21.
[3]許妙紅.中西醫結合護理在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急癥,2013(06):1074-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