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璞 丁幸坡
【摘 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髖關節滑膜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兒童髖關節滑膜炎患者21例,給予中醫采用中藥內服外敷,穿刺抽吸髖關節積液、改善微循環等處理,以及患肢皮牽引制動等。結果:21例患者出院后隨訪3個月,治愈19例,好轉2例,治愈率為90.48%。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髖關節滑膜炎療效滿意。
【關鍵詞】 髖關節滑膜炎;兒童;中西醫結合;療效觀察
兒童髖關節滑膜炎是兒童常見的髖關節疾病,又稱暫時性髖關節滑膜炎(transient synovitis of the hip,TSH),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癥所引起的短暫急性疼痛、腫脹和積液。本病好發于6歲左右的男孩,男女發病率約為2~4∶1,多見于單側髖關節,也可見于雙側,急性起病,突發髖部疼痛不適,活動受限,行走姿勢畸形,跛行,全身情況好,體溫多正常,個別患者偶有體溫升高。影像學X線檢查顯示骨盆骨性結構正常,這些表現符合本病“一過性”特征。1892年Lovett及Morse首先報道本病,但其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感染,外傷,對病毒的抗原、抗體反應,變態反應,都可能與本病有關。國內外學者發現了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有的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有的隨原發病消失后自然消失。目前臨床對本病的治療方法沒有統一的標準,常規方法主要為牽引制動、臥床休息、髖關節腔內穿刺抽吸滲液、抗病毒、改善局部血循環等綜合治療措施。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TSH患者21例,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收治的TSH患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齡3~12歲,平均(6.5±2.5)歲;
病程1~45 d,平均(5.2±2.9)d;左側8例,右側12例,雙側1例;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9例,有閃挫或運動性損傷10例,另外2例原因不明。
1.2 診斷依據 參照《小兒骨科學》[1]診斷標準:①癥狀:年齡一般3~14歲,起病急,發病前近半數患者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另有近半數患者近期過量運動,髖關節活動受限,痛性跛行,偶有患者體溫升高。②體征:雙下肢不等長,骨盆傾斜致患肢假性延長超過2 cm,髖關節屈曲,內收受限,托馬氏征陽性,鼠蹊部(即腹股溝)腫并有壓痛;④影像學檢查:X線片示髖關節無骨性結構異常,必要時行CT、MRI及B超檢查,確定髖關節有無病理性改變及積液;⑤實驗室檢查:血常規中的白細胞、紅細胞沉降率偶見增高,細菌培養陰性。
1.3 鑒別診斷 本病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①滑膜型髖關節結核,為慢性疾病,反復發作,病史長,早期常表現無原因的髖關節疼痛、跛行,X線片顯示無明顯改變,并可同時表現出結核的全身癥狀。結合結核病接觸史,痰液結核病菌病理檢查等才能確診。②急性化膿性髖關節炎,發病急,與TSH很相似,但全身癥狀明顯,體溫高,常超過39 ℃,白細胞增高,關節抽液顯微鏡下可見大量膿細胞。③股骨頭缺血壞死,早期癥狀與TSH相似,通過X線片、MRI等影像學檢查可見股骨頭骨骺的變形和壓縮現象。④小兒類風濕關節炎,多累及多個關節,仔細檢查多發現骶髂關節同時受累,病情多呈漸進性發展。⑤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體格檢查及X線片可與TSH相鑒別。⑥幼年脊柱關節病,多見于6~16歲男孩,發病年齡10~12歲,早期表現為外周下肢關節疼痛,隨著病情進展,逐漸累及踝、膝、髖關節,呈非對稱性,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及活動受限。部分患者病程中有發熱、銀屑病、結膜炎、細菌感染等關節外表現。患者多有陽性家族史,HLA-B27常陽性,但放射學檢查未見異常。病程多6周以上。
2 治療方法
2.1 患肢皮膚牽引制動 所有患兒入院后的前7 d均須臥床休息,限制活動,將床腳抬高10 cm,牽引重量為體質量的1/8~1/10,使患肢保持中立或稍外展位,持續牽引時間每日不低于14 h。2周后根據病情變化作適當調整。
2.2 西藥治療 對于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白細胞及紅細胞沉降率升高的患者,予抗生素、維生素C等藥物及抗病毒、改善微循環等對癥
治療。
2.3 中醫藥內服、外敷治療 治療上以清熱利濕為法則,內服采用二妙散+獨活寄生湯加減為基礎方,藥用:黃柏、蒼術各15 g,甘草10 g,獨活、桑寄生、白芍、當歸、川牛膝、地黃、黨參、茯苓、桂枝、秦艽、車前子、澤瀉各6 g。腫痛甚者,加桃仁、紅花、制乳香、沒藥各6 g;體溫升高者,加金銀花、板藍根各6 g。用法:上述方藥每劑加水500 mL,煎至100 mL,早、晚2次分服,1周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
外用本院內部制劑骨炎膏,該方主要藥物組成有黃芪、土茯苓、紅花、大黃、虎杖、當歸、白芷、龍骨、黃芩、連翹等。外敷患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使用前將患處洗凈,將骨炎膏攪拌至稀糊狀均勻敷于患髖關節前側和外側,用保鮮膜包裹,2~
3 d更換1次。皮膚破損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2.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無跛行,步行無痛,蹲起自如,“4”字試驗和旋轉屈髖試驗陰性,下肢等長,隨訪3個月無復發。好轉:癥狀、體征改善,仍有輕度跛行或3個月后復發。未愈:癥狀和體征均無改善。
3 結 果
21例患者出院后隨訪3個月,其中治愈19例,
好轉2例,治愈率為90.48%。2例1個月后復發,2次治療后癥狀好轉,髖關節功能恢復正常,未發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并發癥。
4 討 論
4.1 發病機制 TSH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可能與外傷、感染、變態反應、病毒抗原、細菌入侵等有關[3],這些因素導致髖關節滑膜充血、水腫,關節腔液體積聚致使關節腔內壓力升高,進一步加劇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關節局部疼痛、活動受限。中醫學認為,本病屬“痹證”范疇,多由機體正氣不足或髖部過度運動性損傷,外感風寒濕邪,致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經絡,日久聚而成濕,或傷后關節內血液積聚,瘀而化熱,使關節發熱腫脹。關節周圍筋肉痙攣,關節活動障礙,結果導致局部發熱、腫脹、痛性跛行等癥狀[4]。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血液循環不暢加重,關節周圍水腫,壓迫血管,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進一步加重,形成惡性循環,最后導致股骨頭水腫、壞死,故不榮則痛[5]。故治療上需選擇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
4.2 治療方法 TSH一旦確診,首先要予以積極簡單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肢體皮膚牽引對縮短TSH的自然病程有著積極的作用[6],雖然有學者對皮膚牽引存在許多分歧,但通過牽引,限制活動,可以有效解除患髖部周圍肌肉軟組織緊張、痙攣,減輕疼痛,減輕關節腔壓力,從而減輕對股骨頭血液循環的影響,有效防止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發生。
中醫學認為,TSH多由濕熱阻絡所致,對于濕熱阻絡型治療上以清熱利濕為法則[7]。廖懷章[8]建議分期審因辨治;萬梓鳴等[9]在探討TSH的臨床分期及治療中得出結論,TSH臨床分期有利于病情判斷,科學指導臨床治療,避免病程遷延、惡化,防止兒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后遺癥的發生。
二妙散中蒼術、黃柏配伍構成是治療濕熱類方劑核心藥組[10]。黃柏苦以燥濕,寒以清熱,其性沉降,長于清下焦濕熱。蒼術辛散苦燥,長于健脾燥濕。二藥相伍,清熱燥濕,標本兼顧。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具有祛風濕、止痹痛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獨活寄生湯具有抗炎、鎮痛、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等作用[11]。方中獨活為君,辛苦微溫,善除筋骨間的風寒濕痹;細辛、秦艽、防風共祛風寒濕邪,舒筋絡而利關節;桂枝溫經散寒,通利血脈;桑寄生、杜仲、牛膝補益肝腎而強壯筋骨;黨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當歸、川芎、牛膝、白芍、桂枝活血,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諸藥合用,具有補肝腎、益氣血之功。甘草調和諸藥,兼使藥之用。兩方藥相結合,共奏清利濕熱、活血消腫之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外敷院內制劑骨炎膏,具有加快周圍軟組織腫脹消除、活血行氣之效。
對于嚴格臥床治療3 d后癥狀沒有任何改善者,應行血常規、B超檢查,若顯示白細胞增高,髖關節腔積液,關節間隙增寬,應及時行關節腔內穿刺抽吸滲液、減壓,防止髖關節腔壓力過大,影響股骨頭血運,從而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同時靜脈滴注青霉素240~480萬單位,每日1次,5 d為l個療程,過敏患者用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靜滴,10~20 mg·kg-1·d-1,5 d為l個療程。疼痛難忍予以口服地西泮,同時預防性地給予補充鈣劑和改善微循環藥物治療。
4.3 治療體會 TSH起病急,病程短,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發生后遺癥。常規治療手段包括患肢皮膚牽引制動、口服中藥湯劑、外敷骨炎膏、穿刺抽吸髖關節積液、靜脈滴注抗病毒藥物等,能夠明顯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中西醫治療方法各有所長,臨床實踐表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癥狀能得到有效緩解,同時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減輕家長與患兒的心理負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5 參考文獻
[1] 吉士俊,潘少川,王繼孟.小兒骨科學[M].濟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8.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92.
[3] 李文龍,劉又文.暫時性髖關節滑膜炎的中西醫臨床研究現狀[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12):73-76.
[4] 呂秉舒,聞亞非.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急性髖關節滑膜炎15例[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4,3(3):38-39.
[5] 包偉東,孫永強,閻亮,等.皮牽引加梔黃止痛散外敷治療小兒髖關節滑膜炎臨床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1):17-19.
[6] 謝鑑輝,赫榮國,梅海波,等.皮膚牽引對兒童髖關節暫時性滑膜炎自然病程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5):33-34.
[7] 田維華,鄧攀,張欽.清熱利濕法治療兒童髖關節滑膜炎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3,34(8):982-983.
[8] 孫江波,劉緒銀.廖懷章主任醫師治療骨傷經驗(二)——分期審因辨治髖關節滑膜炎[J].湖南中醫雜志,2012,(6):12-14.
[9] 萬梓鳴,李明.兒童急性髖關節滑膜炎臨床分期及治療[J].重慶醫學,2010,39(22):3096-3098.
[10] 熊延熙,丁舸.試論二妙散組方配伍意義[J].江西中醫藥,2016,47(2):15-16.
[11] 潘彩彬,馮陽,劉獻祥.獨活寄生湯的內涵與外延探討[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6):39-41.
收稿日期:2016-06-01;修回日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