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韓笑
摘要:近幾年,在磚混結構的房屋建筑中,曾發生多起因承重墻破壞而導致建筑物的整體倒塌。這些事故中,有的是因設計嚴重錯誤,有的是因施工質量低劣而造成的,有的雖然未明顯表現出來,但如遇有地震等外力作用時,就有可能突然爆發,嚴重威脅社會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必須予以嚴肅認真的對待。
關鍵詞:磚混結構;強度;規范;標準
近幾年,在磚混結構的房屋建筑中,曾發生多起因承重墻首先破壞而導致建筑物的整體倒塌。這些事故中,有的是因設計嚴重錯誤,有的是因施工質量低劣而造成的。
一、施工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水平灰縫砂漿不飽滿
磚砌體的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是影響砌體強度的一個很重要因素,不飽滿即會使磚局部受壓或受彎,降低砌體的抗壓強度。
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很大程度是取決于砌筑方法,從這次抽檢的結果來看,使用大鏟的北方就比使用瓦刀的南方要好。這是因為北方地區多采用“三一”砌磚法,這種砌筑方法只要砂漿稠度適當,一般是能使砂漿飽滿度達到80%以上,而且豎縫也能擠進砂漿。南方的一些地區在砌磚時,仍采用先鋪灰、再擺磚的鋪灰擺砌法,有的把灰還鋪得很長。由于砂漿中的水分被磚吸去,使鋪的砂漿失去它的可塑性,此時擺上的磚想擠揉也擠揉不動,致使砂漿飽滿度不能達到標準規定值的要求。
(二)留搓接搓不符要求
磚混結構房屋建筑的墻體,縱橫墻同時砌筑可使交接處銜接牢固。但實際中有時要在交接處臨時間斷,這在“規范”里也是允許的。但也提出一些要求:“砌體臨時間斷處的高度差,不得超過一步腳手架的高度”;“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搓”;“留斜搓確有困難時,除轉角處外,也可留直搓,但必須做成陽搓,并加設拉結筋。”
磚砌體交接處的牢固程度將直接影響建筑物的整體性及抗震性,這種影響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在正常情況下有時潛伏著,當遇有地震等外力作用時就會毀于一旦。因此磚混結構房屋建筑中,縱橫墻交接處的質量是非常關鍵的,對上述留搓接搓問題是亟待認真注意的突出問題。
(三)組砌形式錯誤
實心磚砌體的組砌形式在“規范”中也是提出要求的,如墻體宜采用一順一丁、梅花丁或三順一丁;磚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這個問題過去很少被人重視,近幾年有的工程圓組砌形式錯誤,而使砌體的承載能力削弱,造成隱患或倒塌,其中尤以磚柱的包心砌筑而造成的倒塌事故更為突出。在這次質量抽檢中,仍可看到有的工程砌磚隨意組砌,許多磚柱仍然采用包心砌法,并且內心還填以碎磚。
(四)磚和砂漿的強度不能保證
影響磚砌體的強度除有操作的因素外,主要取決于磚和砂漿的強度,只要其中之一的強廢降低一級,即會使砌體的強度降低15一20%。如果兩者都降低一級,即會更大的影響砌體強度。近幾年,有的工程在磚砌體施工前,對磚的強度不進行檢驗,砂漿不試配、不按配比配制。而在發生事故后,經核查才知道磚與砂漿的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五)砌體的水平灰縫厚度失控
如何控制砌體水平灰縫的厚度,多年來是在砌體施工時設置皮數桿,既控制砌體水平灰縫的厚度,又標明豎向構造變化的部位。但近幾年在一些地區,卻在砌體施工時不再設置皮數桿,水平灰縫厚度全依操作者掌握。由于操作者的技術水平有高低,因此在有的工程中出現失控情況,內外甚至交不了圈,既影響砌體強度,又不美觀。
(六)構造柱夾層、斷開
在七度地震設防地區的多層磚混結構房屋建筑中,縱橫墻交接處需設置鋼筋棍凝土構造柱,以增強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構造柱周圍的磚砌體需砌成馬牙搓,使磚砌體能與構造柱銜接牢固形成整體。但現在卻有不少基層施工人員不認識它的重要性,他們在澆注構造柱混凝土前,不清理砌磚時落入構造柱中的砂漿或垃圾,致使構造柱出現夾層,甚至斷開的情況。有的工程構造柱不對正貫通,層與層之間相互錯位;構造柱與砌體沒有加設拉結筋;砌體與構造柱的交接處也沒有留馬牙搓;致使設置的構造柱不僅不能起著增強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反而起著削弱作用。這種潛在的危險在遇有地震等外力的作用時,就會首先因此而使建筑物毀壞。
二、改進意見
(一)要組織基層施工人員學“規范”
要保證磚砌體的施工質量,就一定要嚴格地按“規范”的要求辦。但據調查,有些基層施工人員并不掌握和了解“規范”;以致有時片面或錯誤地去理解。如“規范”對砌體施工首先要求是同時砌筑,如不能同時砌筑而必須臨時間斷時,就應砌成斜搓。當留斜搓確有困難時,才可留直搓。
(二)改進操作工藝
砌磚的操作工藝雖不強調全國一致,但從多年的實踐來看,“三一”砌磚法是比較好的操作工藝,而某些南方地區采用先鋪長灰、再擺磚的方法應改革,要制止這種操作方法。要求習慣用瓦刀的工人改用大鏟也不一定很現實,但瓦刀也是能砌好磚的,這就要通過制訂標準操作工藝來保證砌筑的質量。
(三)一些傳統的措施不能丟
為了保證砌筑的質量,多年來曾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設置皮數桿、隨時吊靠墻體的垂直度和平整度、37cm磚墻兩面掛線、當天攪拌砂漿當天用完、干磚不上墻等。已經丟掉上述措施的應恢復繼續采用。
(四)重點監督磚混結構的墻體質量
各地的質量監督機構要以磚混結構墻體作為重點監督檢查的項目。主要監督砌體使用的磚是否符合要求,砂漿是否經過試配和按配比配合;砌體臨時間斷處是否銜接牢固,構造柱是否有夾層與斷柱情況,是否與砌體銜接牢固;組砌形式是否有嚴重缺陷(如包心砌筑磚柱)。對地震設防區的磚砌體更要嚴格要求,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臨時間斷處留直搓。對砌筑質量差、不能保證砌體整體性與穩定性的,一定要進行處理。
(五)把砌筑質量作為磚混建筑技術改造的主要內容
磚混建筑要進行技術改造的內容很多,如改善其技術性能及提高工業化程度。但是我們一定要把如何保證砌筑質量做為技術改造的主要內容。質量上不去,性能再好的房子也是不會有人住的。要在墻體材料,操作工藝、施工機具、砌體臨時間斷處銜接形式、以及構造柱的施工方法等方面花些力氣去進行改造,擬促使消滅在砌筑工程申長期存在的質量通病。
(六)迅速修訂現行的質量驗評標準
現行質量驗評標準只對影響砌筑質量的一般項目,如組砌方法、臨時交接處的處理均以定性要求,致使一些基層的施工人員錯誤地認為可以忽略而不認真對待,甚至在砌體的質量評定中對這一項目不評定,其實這所謂的“一般項目”并不一般,是對砌體的質量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對這一般項目的質量要求,能夠定量的應盡量由定性改為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