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篇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是怎么誕生的?有其時機、地點和人物的偶然性,也隱含著事物發展的必然性結果。筆者以自己親歷的獲得成功的一次朗誦《人民萬歲》為例,深入淺出地闡述和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同時,借此機會將自己多年積淀的感覺很有實戰意義的經驗和做法和大家分享。如朗誦作品的選擇;做好解讀朗誦文本的功課;對文本的適當刪減;配樂的用心選擇;朗誦的整體情感把握;表演動作的設計;朗讀技能技巧的恰當運用等等。筆者借這一作品的朗誦取得巨大成功來抽象剝離出其所蘊含的必然性道理,會讓熱愛朗誦的讀者得到很好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朗誦藝術;人民萬歲;經典塑造
前些日子,我被深圳市教育局和市語委辦選上,代表深圳市參加全國“中華頌”經典詩文大賽廣東省賽區的選拔。承當這樣大的比賽,面對大家志在必得的期待,我心里真的沒有底。
一個朗誦者心里都明白,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適合自己,自己也不可能朗誦好所有作品。根據自己的現有情況和特點,選擇到適合自己的,這才是上上之策。很巧的是,當時有老師向我推薦了王懷讓的現代詩《人民萬歲》,我做了研讀,覺得確實是好詩。在搜索相關視頻和資料時發現,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張家聲老師,很多年前就演繹過此作品,而且獲得巨大成功,奪得滿堂彩。那如果我再去朗誦,會不會有邯鄲學步,西施效顰之效果呢。我還是有點想放棄,另辟蹊徑。這時,著名表演藝術家蔡印時老師給了我莫大鼓勵。提議我堅持用我的方式演繹這首詩,一定會有自己獨到之處,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蔡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我做了細致的策劃、設計和準備。比賽那天,我身著毛澤東主席穿過的那款灰色中山裝,邁著沉穩的步伐上臺,當我的一句湖南口音的“人民萬歲”喊出來,配以經典的主席揮手動作展示在大家面前時,場上頓時想起了雷鳴般掌聲,久久沒有平息。
我獲得了成功,奪得廣東省“中華頌”經典詩文大賽詩歌組的特等獎。后來我又帶著這個作品參加了在杭州舉行的全國語文教師經典誦讀大賽,又喜獲特等獎。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簡直就成了明星,常常被邀請為大家演繹一段《人民萬歲》,我成了深圳朗誦《人民萬歲》的專業戶,《人民萬歲》也成了我朗誦的代表作。
回顧我朗誦《人民萬歲》所取得的成功,客觀評價,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的結果。說有偶然的巧合,那就是因為我曾演出話劇扮演過毛澤東,身高、肥胖、長相包括舉手投足有那么幾分形神相似。湖南話我也努力學準了這么幾句。對文本的畫面再現起到了一定的增色作用。而這一點卻是其他的優秀朗誦者所不一定能達到的,即便有些演員更形似毛澤東,但朗誦的水平又不見得好,或沒有這樣的機會演繹此作品而已。而我在這樣的時機選對了《人民萬歲》作為自己的參賽作品,不能不說對于我也是件十分幸運的事。若說獲得成功也是一個必然結果,我也有很多體會和經驗覺得可以與大家分享。
一、用心做好文本功課
《人民萬歲》是著名詩人王懷讓最經典的代表詩作。全詩共有6小節,723個字,朗誦用時5分15秒,前4小節從不同角度以相似的格律描寫毛澤東同志走上天安門城樓高呼人民萬歲。后兩小節是全詩的高潮,是總結與升華。全詩激情飽滿,磅礴大氣,非一般朗誦者所能駕馭。在網絡上可以參看到很多名家對《人民萬歲》的朗誦演繹視頻,尤以張家聲老師的最多,也最有水平。家聲老師曾說《人民萬歲》是他百讀不厭的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因此我也重點研究學習家聲老師的朗誦視頻,汲取其中很多覺得自己可以駕馭和認可的表達技巧和方式方法。另外,我還比較性研看了徐濤老師、宏軍老師的《人民萬歲》朗誦視頻,以及古月老師扮演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的那節影視片段等等。一點點揣摩,一句句試著朗誦,體會用哪種方式更好。哪里借鑒名家,哪里自己揣度設計。漸漸地有我自己特色的《人民萬歲》朗誦就被立了起來。
二、根據需求做出取舍
很多比賽,對作品的長度或比賽時間都有所限制,這次比賽要求朗誦的作品控制在4分鐘。這樣只有對《人民萬歲》這首詩進行一定的刪減。刪減的原則,我遵循既不破壞詩的完整,又不能減淡詩的韻味這兩點。多遍研讀后發現1至4小節結構相近,內容相仿,可以從這里著手想辦法。最后決定就從這四小節上開刀了。經過反復斟酌和試讀,最后決定忽略3、4小節最為適宜。于是就把原作做了剪接,試著朗讀,用時剛剛合適。
三、選擇合適背景音樂
一個優秀的朗誦作品,配以合適的背景音樂。對作品的演繹一定會起到強烈的渲染作用和錦上添花的功效。首先,音樂最好是完整的,長短正好,適合詩的意境和主題,不會沖擊朗誦人聲,干擾朗誦的表達。更主要的是音樂的起承轉合能與詩文相匹配?!度嗣袢f歲》詩朗誦的配樂,名家們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偏重。這時,市語委辦的朗誦名家李弼老師向我推薦了歌曲《紅旗頌》的伴奏音樂。我反復聽合,真是興奮不已。開頭的磅礴引入,承接的娓娓道來,轉而高潮次高潮,以及結尾的一氣呵成,再加上旋律還不是耳熟能詳先入為主的那類。4分10秒鐘,稍加調整就與我刪減后的《人民萬歲》達到了珠聯璧合。
四、巧妙的設計與布局
熟悉了要朗誦的作品之后,就要做好充分的表演設計。參考朗誦名家的現場表演視頻是必要的,若能創新出自己的特色當然更可貴。全詩的情緒是富于變化的,有平鋪直敘,有高亢激昂,有贊揚也有緬懷。情感變化循序漸進中還有穿插交替。我把每一句都標記清楚。而《人民萬歲》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是相同語句過多,如何表現出各自不同來是要用心考慮的。被縮減過的詩文,開頭兩節和結尾都有主席走上天安門城樓高呼“人民萬歲”,對此我事先就有設計,那就是用湖南口音,模仿主席的高呼。然而我感覺有的朗誦者把所有的高呼都這樣處理了,效果并不見得很好。我就設計成第一節和最后結尾使用這種方式,再配以主席的經典揮手動作。開始先聲奪人震撼亮,最后再緬懷中將此聲音推送給聽眾以創造余音響徹回蕩的效果。經過反復嘗試,老師們試聽感覺還都說這樣好。
五、用好語言技能技巧
一個優秀的朗誦者,根據不同作品巧妙運用朗誦技能與技巧是一個智慧。朗誦成功的標志之一就是他能否將作品與自己朗誦處理創作以及聽者感知規律巧妙統一,也就是知音和共鳴。一個好的朗誦,在技巧上有了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處理和變化,就會令聽者感受到語言的起伏、變化,就會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悅耳也悅心。對朗誦《人民萬歲》的技巧整體設計,我從舒緩勻速開始,根據敘述情節有張有弛,逐漸向快、高推進,并在高呼人民萬歲前做較長停頓,便于誦讀者角色轉換和制造聽者心理空白期。高呼“人民萬歲”小高潮過去之后,進行減緩恢復期處理,也為后面的次高潮準備,隨著詩文內容排比反復句進行快速、流暢、激昂的方式表現,之后在“呼人民萬歲的人—他死了?!币痪溥M行哀傷、懷念語言表達,語速也處理得盡量緩慢。同時也為“他的思想卻可以萬歲萬萬歲,人民萬歲—”這一高潮做前期的醞釀,猶如黎明前的黑暗,春雷前的寧靜。從而更加突出了最后結尾高呼的力度與震撼,契合詩文情感遵循了聽者情感接受的規律,顯然會使詩文、誦者與聽者三方產生強烈共鳴。
就這樣,經過我的研讀、選擇、揣度、嘗試、與反復練習,一個喬翠陽版本的《人民萬歲》朗誦就被創作出來。也很幸運地取得了成功。從事了這么多年的詩文誦讀教學,朗誦表演,覺得自己確實有很多想總結和分享的東西。真正寫成文字想發表倒是頭一遭。之所以想說說,也是因為自己的朗誦演繹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才想從此談開去。希望此文能給廣大熱愛朗誦藝術的朋友以啟發和借鑒,若能有此價值,本人也將不勝榮幸。
作者簡介:喬翠陽,深圳市著名朗誦家,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深圳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會員,普通話一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