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華


筆者在臨貼中領悟到楷書中的點的寫法具有向心性,也就是說,楷書中點的寫法雖然千變萬化,但是它們具有一個普遍的性質,即具有向著字或偏旁重點的性質。這種性質是通過點的形態、點或組合點的合力、點的自身重力、點的位置安排這四個方面表現出來的。本人從這四個方面把點的向心性分為形態向心性、合力向心性、重力向心性、位置向心性。
一、形態向心性
所謂形態向心性是指通過點的外表形態,行筆走向、收筆的趨勢表現出來的點具有指向字或偏旁重心的性質。例如:
走字底的上點(例字“通”),向右下行筆而對著它所在字的重心。
三點水的三點(例字“涪”),前兩點向右下行筆而對著其所在字的重心,后一點向右上收筆而對著其所在字的重心。
兩點水的兩點(例字“次”),前點向右下行筆而對著其所在字的重心。后點右上行筆而對著其所在字的重心。
心字底的首尾兩點(例字“慈”),首點的收筆向右上而對著其所在字的重心,尾點從外表形態上看,它是右下左上向而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
四點水的四點(例字“魯”“無”),從外表形態上看,中間兩點是下上走向,首點是左下右上狀,尾點是右下左上狀。這樣四點都從不同方向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或偏旁的重點。
病字框的二旁點(例字“疾”),上點右下行筆,后點左上行筆,兩點行筆從不同方向指向所在字的重心。
曾頭點的兩點(例字“曾”),前點右下行筆,后點左下行筆,兩點行筆從不同方向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或偏旁的重心。
其腳點的兩點(例字“兵”),從外表形態上看,左點是左下右上狀,而指向其所在的重心,右點是右下左上狀而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
言字旁的上點(例字“説”),向右下行筆而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
示字旁的最后一點(例字“禮”),向右下行筆而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示字底的兩點(例字“宗”“京”),前點向右上收筆而指向字的重心,后點雙外表形態上看是右下左上狀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小字底的兩點也類似此兩點的寫法。
竹字點的下兩點(例字“等”),左點右下行筆,右點左下行筆,兩點行筆從不同方向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
方字旁的上點(例字“於”),向右下行筆而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
爪字頭的三點(例字“受”),前兩點右下行筆,后一點左下行筆,三點行筆從不同方向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或偏旁的重心。兩對點(例字“率”),第一點右下行筆,第二點右上行筆,第三點左下行筆,第四點左上行筆(或從外表形態上看是右下左上狀),這樣四點都指向其所在字或偏旁的重心。
二、合同向心性
所謂合力向心性就是指組合點的各點通過其行筆走向,外表形態,筆力,外部施加力量表現出的各分力作用的結果具有指向字的重心或偏旁重心的性質。例如:衣字旁的最后兩點(例字“補”),前點從外表形態上看左下右上狀而指向右上,后點向右下行筆,順著這兩個方向的力作用的結果,即這兩個力的合力的方向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
其腳點的兩點(例字“輿”),這兩點是處在字的下部,在上部結構重力作用下,從這兩點的外表形態年,前點有向右上支撐的力的存在,后點有向左上支撐的力的存在,那么這兩力作用的結果,即這兩個力的合力的方向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
曾頭點的兩點(例字“曾”),前點向右下行筆,后點向左下行筆,順著這兩個行筆方向分別表示出兩個力,那么這兩個力的合力的方向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或偏旁的重心。
兼字的上兩點,前點左下行筆,后點右下行筆。順著這兩個點的行筆方向分別表示出兩個力,那么這兩個力作用的結果,即這兩個力合力的方向指向其所在字的重心。
“採”字的“采”旁爪字頭的三點,第一點略向左下行筆,第二點基本上向下行筆(稍向右),第三點略向右下行筆。順著這三個方向表示出三個力,那么這三個力作用的結果,即合力的方向指向“采”旁的重心。
合力的方向是由各分力的大小來確定,各分力的大小又是由筆力和點的外表形態及外部施加的壓力來確定的。
三、重力向心性
所謂重力向心性是指點通過其自身重力作用的結果使其具有向著字或偏旁的重心的性質。具有這種向心性的點多為上點。例如“家”“宗”等字的上點(垂點),向下行筆后又向上回鋒收筆,這樣上下兩個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使其靠自身重力落在字的重心上。
四、位置向心位
所謂位置向心性是指通過點的位置安排,使其接近字的重心而表現出來的向心的性質。例如“殺殺”字的第六筆(點),書者有意地把它稍向右上安排,使其接近“殺”字的重心。這樣,從位置上看這一點具有向心的性質。再如“劉”字的第十二筆(點)的位置稍向右上,“愍”字的心字底的中間一點稍向上安排。從位置的安排上可以看出(這些點具有靠近字的重心的性質)。
點的這幾種向心性不是絕對固定不變的,一個點在一個字中具有這樣的向心性,在另一個字中可能具有那樣的向心性,一個點在一個字中可能同具有幾種向心性。如“衣”字的上點,在“ 補 ”字中具有重力向心性,在“裕”字中具有形態向心性。再如“曾”字的兩點,從行筆走向上看它們分別具有形態向心性。若根據行筆走向表示出兩個力,那么這兩個力的合力量的方向指向“曾”字的重心。
能夠說明楷書點法具有向心性的范例很多,不可能把它們都一一列舉出來,以上這些例子足可窺見一斑。
楷書點法的向心性,有利于字的重心平衡,我們在書寫時不要隨意違背。但是,一切事物都具有特殊的一面,楷書的點法也不例外。楷書中的大部分點法具有向心性,但是也有個別的不具備這種性質,如“甫”字的最后一筆。這只不過是楷書點法的特殊現象,不會影響楷書點法的具有向心性的說法。
楷書的點的寫法不可能象用儀器測定的那樣不錯分毫地指向字或偏旁的重心。因為字或偏旁的重心不可能象物體的重心那樣具體地找出它的所在。再者,如果一意的象儀器測定的那樣準確無誤地讓點都指向字或偏旁的重心,那就使字顯得呆板了。本文所說的楷書點法的向心性是說點的寫法大致上指向(或靠近)字或偏旁的重心。
【注釋】
1.重心:物體各部分所受的重力產生合力,這個合力的作用點就叫做這個物體的重心。重心是指一個物體的重量結果的所在。字的重心是指字的重量結果的所在。
2.合力:一個力的作用和另外幾個力同時使用的效果一樣時,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簡單地說:合力就是幾個分力同時作用的結果。如圖:A為平面上的一個物體,F1、F2分別為作用在A物體的兩個力。F即為分力F1、F2的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可用F1、F2為鄰邊的平等四邊形,由F1、F2所夾的對角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