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曉濛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德陽 618000)
前言:現今世界的人類文明都起源于五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印度河、愛琴海和中國。五大文明分別孕育和滋養了各大洲不同種族人類的文明發展。縱觀全球,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不曾中斷過的歷史文化傳承是其他四大文明所沒有過的,其他文明要么毀于戰火,要么種族消亡。而勤勞、勇敢、智慧的華夏兒女開拓了幅員遼闊的國土,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各民族誕生、發展、交融并共同締造統一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和諧社會的創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傳統文化教育既要承傳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明成果,又要結合現代社會的客觀情況。高職學生是現代青年的一分子,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離不開高職學生的積極參與。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離不開文化的浸潤滋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既是全面推進高職教育的必然選擇,也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研究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探索學生素質培養的有效模式,加強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學習和吸收,能夠對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在開展傳統文化學習講授的過程中,作為一線的高職院校教師必須要實際了解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現狀,分析其成因,找到培養對策,才能把學生塑造成企業所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實現培養人才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并且做到有技能也有內涵。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高職院校的文化教育要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系起來就必須認清高職院校學生的現狀和進行對他們文化素質培養特點的分析。
一、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現狀分析
(一)思想素質方面
思想素質是學生的思想意識、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綜合體現。現今的高職學生大多為90后,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而成長起來,物質豐富,生活成長條件較好,以自我為中心意識強烈。在他們的思想中大多有著強烈的個人主義的思想傾向,物質享受欲望強烈。理想和信念較為淡漠,缺少理性的克制和自我約束。很多同學有上進心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但是持之以恒的決心和信念較弱。總之,從其整體的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偏頗與缺陷,需要通過在教育教學中加以正確的培養和引導。
(二)文化素質方面
考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入學分數線就可得知大部分成績應該屬于中等甚至中下層度,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在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后,剛經歷了高考,可能比較松懈,很難迅速適應全新的學習模式、學習課程以及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一部分同學會有跟不上老師的上課進度的問題,在學習中往往缺乏艱苦學習、奮斗拼搏的進取精神,因此,要達到高職教育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可見,文化素質教育之于學生,是很重要的。
(三)專業能力方面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學生們都希望通過三年的專業學習,在畢業之時能夠擁有一技之長,但是大部分的學生的毅力薄弱,往往在學習專業技能的過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往往會感到枯燥、單調、乏味,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去進行反復地、不斷地練習,對自己專業方面技能學習也不夠認真和刻苦,經常造成技能方面的不足。到了工作崗位要么重新學習要么吃大虧。
(四)心理素質方面
高職學生普遍因為種種原因存在許多負面心理。一些學生的自我定位存在偏差。一方面,部分高職學生覺得自己只考了高職院校,感到自卑,因而不愿與人交往,產生孤僻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學習方法不得當和自身的差距,高職生在學習、生活中遭受挫折時,往往表現為情緒低落、不思進取等,容易被周圍的事情干擾或吸引,比如網絡游戲,和異性的交往等等,對未來缺乏明確的認識和規劃。
二、高職學生文化素質培養的環境因素
對學生影響的外界因素很多,大體分為學校周圍同學的素質、學校學習氣氛和文化氛圍、學生成長家庭的教育模式、社會各種信息和誘惑的環境以及學生個人性格、發展定位等方面因素。這些都不斷影響著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一)學校的文化環境對學生專業綜合技能的培養是最重要的。好的學校之所以優秀就是因為它能有一個讓人專心學習專研知識和業務的環境和土壤,大家在融洽而熱烈的學習氛圍中你追我趕,互相促進和進步。這也是為什么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去重點小學,重點中學的原因。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是只看重分數,而輕技能的,而步入高職后,學生既要補充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進行實踐技能的學習,使學生有些應接不暇。因此在環境和學習氛圍的營造上,學校、教職員工都要下大工夫。
(二)家庭環境及教育模式對學生素質的養成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俗話說有其父就有其子就是這個道理,家長的壞習慣會傳給子女,家長的優點和處事之道也會無形的感染著子女。有些家庭的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一味遷就,造成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心理素質的先天缺陷。家庭環境的融洽度也會極大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素質養成。
(三)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提高以及就業也具有重大影響。很多學生在學校中學習,不關注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主動參與社會實踐,畢業后很難與企業需求對接。
(四)高職學生的自身定位經常出現不夠準確。有相當一部分綜合素質較高的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個人期望值很高,認為在畢業后可以到知名企業去施展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能量,而現實有時會給他們沉重打擊,讓他們感到無助和渺茫,從而產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另外,考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層次差距較大,不同素質層次的高職學生,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會相互影響,部分素質較差的學生近朱者赤,進步較快。但是也會出現近墨者黑的現象,這是高職教育中必須充分重視的。
(五)高職院校畢業生定位于專業技能型人才,學生們通過三年的專業學習,在畢業之時能夠擁有一技之長立足于社會,因此學校的課程大多偏向專業方面。但是我們學校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介于高職院校生源的原因,學生平均素質肯定要低于本科類院校。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讓學生在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原因。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產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以及其他諸多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學說或流派。特別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尤其是東方文明的源頭之一,它不僅在歷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仍發揮著作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大致可以從科學技藝層面和倫理價值層面兩方面來加以概述。
(一)從科學技藝層面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主要包括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園林建筑文化、工藝美術文化、戲劇舞蹈相聲等娛樂文化、武術健身養生等體育文化、天文歷法、發明創造及中醫理論等。從倫理價值層面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主要可以概括為君子文化、尚賢文化、謀略文化、恥感文化、禮儀文化、忠孝文化、愛國主義以及人道主義精神等。
(二)有的人覺得這套理論迂腐了,過時了,但我們吸收其精髓和閃光點結合現在的高職教育,學生和社會都會受益頗多。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今天我們看到領國韓國或者日本,長幼有序,對長者的尊敬和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鞠躬行李以及各種禮數的由來,無不是因為大中華文明禮儀行為規范的輻射和影響發展而來。
四、高職學生文化素質培養的重中之重———忠與孝
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數的事實證明:愛由親始,一個人愛中國、愛他人的情感是從愛父母開始的。孝心教育對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培養學生善良之心、感仁之心、責任之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倫理觀、價值觀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結合在我們現在的實際生活中,現在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在家里都是全家的焦點,父母起早貪黑的工作,甚至再上一代人的爺爺奶奶也一天到晚忙前忙后,就是為了孩子每天能安心讀書,吃飽吃好每一餐。一個孩子的事就是全家的事,一個孩子讀書就是一家人伴讀。中國家庭為孩子的付出都是巨大而無私的,但是孩子們從小就生活生長在這個環境下,反而覺得理所應當,心安理得了。多少次我們在報紙新聞中看到孩子在街上義正言辭的打父母,原因僅僅是不要他們上網或者不給他們買想要的東西,最甚者甚至不惜殘忍的殺害養育自己的父母。每每看到這些都在思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敬哪里去了。中華傳統的善良哪去了。相比重點本科院校,高職的學生文化成績會差一點,或許生活的環境教育環境也會相對弱一點,因此我們更要加強對他們傳統文化的熏陶,讓他們能夠感知中華文明的善良,還有對父母的感恩,對家庭的義務和責任。
能在家庭環境中正確的自我剖析,認識自己,感恩父母,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那也就能舉一反三的認識到個人和國家的關系,這也是傳統文化的中“忠”的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大英雄,偉人無不是背后飄揚著忠的旗幟,我們說的忠不是封建社會歲君主的愚忠,而是指的對國家,對人民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忠。從遠古開始就有比干諫紂王,為了人民和國家社稷被紂王剖視其心。最有名的民族英雄莫過于岳飛將軍,叱咤風云,直到被奸人所害始終懷著一顆為著民族國家的赤子之心。還有宋代文天祥,一句“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讓后人流淚。時光匆匆,無數人物都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只有為了民族 為了國家不顧一切的英雄才會被后人尊敬,被后人稱頌,被后人祭奠。我們高職院校開展文化育人,在平時的學習中讓學生學習領悟,切實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很重要。現在外在的各種誘惑太多,改革開放后形成的市場經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物質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豐富,人們對金錢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造成了部分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發生了偏移和變化,唯利是圖的人比比皆是,不好的風氣在社會上蔓延。
五、結語
我們高職院校的文化教育就是要武裝學生的頭腦,讓他們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能夠領悟和感受到傳統文化中我們先輩的博愛,對國家和人民的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并且帶著使命感的去學習專業技術技能,能夠有遠大的報負和理想。能夠以寬廣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懷去迎接生活中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能夠以自身出發,調動出自己的潛力和能力,心中有一條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鋪成的路,始終堅持自己正確的信念,不走到歪路邪路上去,不低頭于不良風氣,提高自己并且成為對社會對國家都更有利的高素質人才。并且把中華優秀傳統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成為真正德才兼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