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岳偉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討給予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小劑量氫氯噻嗪聯合卡托普利進行治療效果,并對安全性進行分析。方法: 隨機選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各5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卡托普利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實驗組患者12.5mg的氫氯噻嗪進行治療。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8周,對比兩組患者的降壓達標率、降壓總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結果: 相比于對照組給患者,實驗組患者的降壓總有效率以及降壓達標率明顯更高(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沒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給予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小劑量氫氯噻嗪聯合卡托普利進行治療,其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較少,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小劑量氫氯噻嗪;卡托普利;安全性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上極為常見的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進行治療。由于經濟問題,高血壓患者往往不能長期服用藥物,使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影響患者的健康[1]。因此,尋求安全、有效、經濟的藥物治療方法具有極為重要的臨床價值?,F將1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給予對照組患者卡托普利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實驗組患者12.5mg的氫氯噻嗪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探究小劑量氫氯噻嗪聯合卡托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實驗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7.46±2.36)歲;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2.57±2.85)年;輕度患者31例,中度患者13例,重度患者6例。
對照組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57.43±2.34)歲;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2.55±2.89)年;輕度患者30例,中度患者14例,重度患者6例。
利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P值均大于0.05,這就說明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不會影響本次實驗結果,可進行分析比較。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卡多普利進行治療,藥物服用方法為每次25mg,每天服用3次。
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基礎上,再給予實驗組患者小劑量氫氯噻嗪進行治療,服用方法為每次12.5mg,每天1次。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降壓總有效率、降壓達標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機率。血壓應用血壓計進行測量,讓患者安靜休息5分鐘后,再對血壓進行測量。柯氏音第Ⅰ相為收縮壓,柯氏音第Ⅴ相為舒張壓,測量間隔時間為2分鐘,記錄兩次測量的平均值。若收縮壓或者舒張壓的2次測量結果誤差在5mmHg以上,則應該進行再次測量,記錄三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2]。
1.4療效判定標準[3]
降壓效果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舒張壓下降了10mmHg以上且降至正常范圍,或者患者的收縮壓下降幅度在20mmHg以上;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舒張壓下降10mmHg以下且降至正常范圍,或者收縮壓下降幅度在10至19mmHg之間;無效:經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沒有達到上述標準。降壓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降壓達標:治療8周后,患者的血壓值小于140/90mmHg。
1.5數據處理
將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患者的基本資料以及各項研究數據準確的錄入SPSS1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例如平均年齡等,使用(x±S)表示,并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例如男女比例等,使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若P小于0.05,代表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數據間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的意義。
2結果
2.1降壓效果
相比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降壓總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數據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兩組患者降壓效果的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
2.2降壓達標率
治療8周后,實驗組患者的降壓達標患者有46例,降壓達標率為92%;對照組患者的降壓達標患者有33例,降壓達標率為66%。兩組患者的降壓達標率相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3不良反應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有3例,2例乏力,1例皮疹,不良反應發生機率為6%。對照組患者中發生不良反應的有2例,1例乏力,1例低血鉀癥,不良反應發生機率為4%。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機率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原則為控制血壓。研究顯示,同時服用2種以上的藥物才能有效的控制血壓[4]。然后,高血壓是一種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疾病,患者的經濟能力影響著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是當下研究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內容,具有極為重要的臨床價值。
本研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卡托普利進行治療??ㄍ衅绽且环N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進行抑制,降低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對外周血管進行擴張,對醛固酮分泌進行抑制,減少鈉水潴留;對激肽酶Ⅱ的活性進行抑制,使前列腺素以及前列環素含量增加;對交感系統進行抑制,對內皮細胞功能進行改善,從而對血管進行舒張,使患者的血壓降低[5]。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降壓總有效率為72%,降壓達標率為66%。數據說明,單純應用一種藥物進行治療的療效不夠理想。
給予實驗組患者小劑量氫氯噻嗪與卡托普利進行治療,患者的降壓總有效率為72%,降壓達標率為92%。數據說明,小劑量氫氯噻嗪與卡托普利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血壓控制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氫氯噻嗪是一種利尿劑,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氫氯噻嗪可對腎素-血管緊張素Ⅱ系統(RAS)進行激活,增強了卡托普利阻斷RAS的作用,進而使降壓效果更顯著,且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減少利尿劑導致的電解質丟失等不良反應,例如低血鉀癥[6]。實驗中,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沒有顯著差異,這說明,小劑量氫氯噻嗪與卡托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給予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小劑量氫氯噻嗪與卡托普利進行治療,其療效確切,安全性能高,可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洪,謝麗,王秋林等.卡托普利聯合氫氯噻嗪在2級原發性高血壓降壓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86-87,90.
[2]王書欣,高會茹,靳從珍等.小劑量氫氯噻嗪與卡托普利用于社區聯合降壓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2,34(10):1518-1519.
[3]梅利純,季旭榮.小劑量氫氯噻嗪聯合尼群地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80例[J].中國藥業,2013,22(9):34-35.
[4]黃佩民,吳滿輝.卡托普利聯合小劑量氫氯噻嗪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觀察[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0,15(6):441-442.
[5]李紅梅,李桂梅.卡托普利和氫氯噻嗪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05(10):97-98.
[6]李靜.小劑量聯合用藥治療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吉林醫學,2012,33(30):6555-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