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語篇分析的內容以及在閱讀課教學中如何運用語篇分析來提高閱讀課教學質量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等問題進行探討,提出語篇分析教學對于改進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提高閱讀課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語篇分析;職業(yè)院校英語;閱讀教學
一、語篇分析與教學
語篇是指一系列連續(xù)的話段或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語篇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從語篇整體出發(fā)理解作者的觀點、意圖,對文章進行綜合的分析。它以語篇為基本單位,圍繞語篇的整體內容分析人物性格或事件的緣由,總結中心思想和寫作技巧,分析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銜接和連貫,從而把握篇章的主題思想。它在注重語言形式、語言功能的同時還注重文化背景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的能力,訓練學生獲取完整信息的能力。語篇分析教學分為微觀結構分析教學與宏觀結構分析教學。前者主要體現在識別關鍵詞和掌握篇章聯結的基本手段,包括語法手段、詞匯銜接、邏輯聯系語等,以幫助學生掃清語言障礙,為進一步理解文章打下基礎。后者主要體現在識別主題句、重點段并從宏觀的角度分析語篇結構,以引導學生對整個語篇的層次結構、邏輯關系、主題思想和作者的立場觀點全面領會,進一步進行評論和欣賞。
二、教學中的常見語篇分析手段
(一)主述位結構分析
主述位結構指的是主位和述位的結合體。主位是說話人傳遞信息的出發(fā)點,是小句加以說明的部分,述位是圍繞主位展開的。韓禮德將主位稱為心理主位,以別于語法主語和邏輯主語。他根據主位的結構情況將主位分為簡單主位、多重主位(含有三類成分語意、交際和概念)和分句主位,根據充當主位的不同成分,將主位分為無標記和有標記主位。他強調離開特定的上下文和背景和交際行為,則無法標識主位。因此,主述位理論使用的單位不是詞、句,而是語篇。通過對語篇中主述結構的劃分,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根據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位置推斷出對閱讀有幫助的信息位置,并略過已知信息,提高閱讀速度。當文中涉及了一些時間狀語、地點狀語等作標記主位時,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標記主位把文章的時間和空間發(fā)展順序排列起來,從而抓住語篇的結構、理解語篇內容。因此,主述位結構理論對語篇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速度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銜接手段的使用
語篇之所以成為語篇,不在于它的語法性,而在于它的語篇性。語篇性是由銜接關系形成的。他們給出了五種類型的銜接手段,即指稱、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其中,指稱、替代、省略和連接這四種銜接都是通過語法手段達到語段(篇)的各個構成部分之間語義銜接,而詞匯銜接則是通過詞匯的選擇來達到銜接的目的。
1.指稱
指稱是銜接的一類。指稱銜接關系指用代詞等語法關系表示語義關系。當我們在上下文中找到了代詞所指稱的對象,我們就在代詞與所指之間建立了語義聯系。近距離的指稱關系一般容易確立。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確立指稱關系,有助于他們在閱讀時快速理解文章。訓練學生確立這樣的指稱,可以逐漸培養(yǎng)他們在閱讀時快速地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替代和省略
替代和省略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有替代詞語,后者沒有,因而省略被稱為零替代。在篇章層次中,作為一種銜接形式,被替代和省略的成分要在上文中尋找,從而使篇章成為連貫的整體。在語篇中,第一次提到的是新信息,一般用原詞全稱,第二次提到的是舊信息,就可以用替代或省略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原詞復現,指稱、替代或省略來幫助學生分析段落的層次,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
3.運用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記載著不同民族的歷史、傳統、風俗、價值觀念等。閱讀理解是背景知識與語篇信息相互作用的結果,背景信息越吻合,獲得有用信息就越多。因此,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將內容與背景知識相連貫的能力。而語篇教學正是利用文化背景知識可解讀信息度較高的特點,使學生從語言信息輸入到語言信息輸出均處于整體的、動態(tài)的思維之中,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框架結構及作者的意圖,挖掘出語篇段落之間的深層意義,幫助學生迅速獲取文章信息,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三、語篇分析在職業(yè)院校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方法
(一)引入文化背景
在課文預習階段,布置學生有效預測課文。通過查閱參考書和因特網,了解相關文章背景知識,使學生對所講的課文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認識,擴大了信息的輸人量;同時教師也可根據收集的文化背景知識,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補充,為下一步課文分析打下基礎。
(二)分析文章的體裁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識別不同文體,是培養(yǎng)學生語篇能力的突破口。因此,教師首先應向學生系統介紹文章體裁的分類情況及基本特征,然后通過課堂分析,幫助學生結合所學文章的具體特點,進一步深刻了解某種文體的特征,從而加深對文章的深層次理解,幫助學生賞析文章。
(三)分析文章主題思想
文章的主題思想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概括主題思想是從文章總體層次結構上把握文章。因此,引導學生正確地概括主題思想是教學的重點。在學生經過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在課文分析的教學中,結合教材課后的理解題,引導學生劃分段落,歸納段落大意或找出段落的主題句,然后概括主題思想。
(四)分析文章的句際關系和句內含義
句際關系的分析也是語篇分析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分析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借助語篇銜接手段,理清句際邏輯關系,為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掃清障礙。
(五)處理語言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語篇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排斥對句子結構、短語和生詞的分析。掃清語言形式的障礙,尤其是搞清楚長、難句的句子結構,可為正確理解和欣賞語篇鋪平道路。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語言知識難、重點的講解,注重基本功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揚.思維模式差異及其對語篇的影響[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01):81-83
[2]趙崇華.思維模式與篇章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2(03):52-55
[3]新編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二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崔曉華(1981-)女,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人,河南經濟貿易高級技工學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綜合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