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展期。在人格上將逐步完成從青少年向成年人的過渡和轉變。逐步擺脫對家庭和父母的依賴,從而逐漸獨立和成熟。在人生發展這一變化時期,中職學生面臨很多重要的人生課題和發展機遇,同時也必然會遇到各種困惑、矛盾和競爭的壓力。如不及時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調適,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質,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我們有責任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對癥下藥,促進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一、依賴心理學生脫離了父母的管束,青春期就已萌動的獨立意識迅速復蘇,自我意識增強。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教育導向的弊端,學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準備,當生活、學習上碰到問題、遇到困難挫折時,他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現出較大的心理依賴性,有的則采取逃避、抱怨的態度,嚴重的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2.孤獨心理孤獨心理是一種封閉內心的性格障礙,是一種主觀感受。當代大學生普遍認識到,人際交往能力是事業成功的必備素質,他們很想廣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是,來到新的環境,多方面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活動都是他們未曾經歷過的,現有的交往能力叉不能滿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恃清高,常獨往獨來;有的學生好猜疑、多幻想;有的學生愛嘲弄譏諷別人等。這些表現長此下去,易使他們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而更加孤獨。3.苦悶心理苦悶心理是中職學生經常存在的感受。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貧困地區和城市低收人家庭的大學生,日常生活往往比較困難。而有些學生花錢似流水,更使入不敷出的學生心理不平衡,產生苦悶心理。看到社會上存在的下崗現象,大學生往往感到將來很難找到稱心的工作。由于對復雜的社會缺乏閱歷,內心深處充滿了苦悶。4.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種異常表現,在不少中職學生中存在他們看到他人學識能力、品行榮譽甚至穿著打扮超過自己時內心不平衡,甚至痛苦憤怒。而別人遇到不幸或處于困境時或幸災樂禍,或用貶損別人來求得心理補償。在極端情況下,有個別會發生攻擊性和破壞性行為。嫉妒是一種情緒障礙,它扭曲人的心靈,妨礙人與人之間正常的交往。
二、心理障礙的排除。(一)通過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在抗挫折、磨難方面普遍存在著缺陷。應根據大學生成長的需要,通過不同形式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學生認識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與失敗都是財富。其次,要接納學生傾訴、宣泄挫折。幫助消除匝抑,使其達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幫助他們正確看待挫折。例如對于交友、戀愛的挫折,對于考試失利,對于考研落榜,對于就業的悲觀失望等要泰然應對,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第四,要創設情境,讓他們感受挫折,領略生活的艱辛和社會的復雜。通過轉移、升華、補償等方面,幫助大學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陰影,從而鍛煉培養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創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包括三層涵義:一是指校園文化環境。通過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學生,創造一種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精神環境,使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園公德環境。包括文明禮貌、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衛生、同學問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校園物質環境。主要指校園文明設施和教學生活條件,這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硬件部分。校園的布局、綠化美化、建筑風格、各種裝飾宣傳物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質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人際關系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消除抑郁、焦慮、孤獨等消極情緒的重要手段。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大學生看不慣世風又無力改變,于是有的大學生走向自我封閉的孤獨境地。這種不良的人格因素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正常交往。實際上,學生年齡相近,志趣相仿,朝夕相處。容易達到心理上的溝通,這對于克服心理障礙,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是極為有利的。因此,第一,學生要改變社交觀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費時問,耽誤學習,而應看作是擴展視野、增強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擴大社交范圍,只要對學業、思想有所啟發,都要樂于接觸,形成立體的良好的人際關系;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業緣圈、地緣圈、趣緣圈以及郊游、聯歡、寒暑假、社會調查等加強交往實踐;第四,要注意交往對象的篩選,注意與良師、益友、學者、專家、事業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換位思考.克制忍讓,寬容待人。
總之,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系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