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天佑
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是反饋慢。學生將自己的精心構思的作文交給教師,他多么希望立即知道老師對它的評價,特別是肯定性的評價。而教師批改作文至少需要一個多星期。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的希望逐漸減弱,最終消失。二是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傳統(tǒng)批改法只是教師的批改,至多也只有一兩次面改而已。這種批改是單向的信息傳遞,缺泛敲擊學生或震動學生心弦的力量,學生根本就不愿多看老師圈點的地方。即使評講作文,學生也只是被動消極的去接受,更不用說在寫作中運用所講的方法了。許多寫的不好的學生,更是不愿讓老師在全班學生面前評他作文的缺點,不愿當反面典型,打擊積極性了。所以,作文修改的教學模式必須得改變,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已迫在眉睫。通過這幾年的嘗試,我有一些效果較為明顯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 ?示范法
學生完全自改,要有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第一步,教給學生作文修改符號;第二步,按照寫作要求,教師示范批改,讓學生掌握批改的方法。我先統(tǒng)觀全班作文以后,選出好、中、差各一篇作文,并打印出來,給學生每人一份。讓學生誦讀后,引導學生先從大處著手:研究體裁是否正確。讓學生讀后判斷該文章是什么文體,即使文體限,也不能整篇文章是一個“四不像”;感覺立意是否積極或有新意。是從一個故事中感悟出一個道理呢,還是從一件親身經歷的事中看出了什么或懂得了什么,或者這個道理以前誰也沒想到等;選材是否典型。同樣的材料,如果敘述的重點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這篇文章的結果或道理是否與敘述的重點相吻合等;記敘是否有條理。讓學生讀后感覺這篇作文記敘這件事是否條理清晰,有條不紊;描寫是否具體生動。對這件事的人物是否描寫全面,因為每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都是多角度、多側面去寫,這個人物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結構是否完整。一篇文章有頭有尾,并且內容充實,這篇文章才結構完整;詳略是否得當。一件事情想敘述完整,看他是否把緊扣主題的內容詳寫了,與主題無關的東西略寫或不寫,達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接著再引導學生從小處審視:語言是否準確;用詞是否恰當;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正確;看有無錯別字。第三步,我把我寫給這三篇文章評語分別打印出來,讓學生根據我的評語進行補充和修改。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讓學生有一種“山重水復攻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為以后的自批和集體小組批改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 ?自我讀改法
魯迅先生曾說過:“寫完至少看兩遍,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吝惜”。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也說過:“我寫作中有一個竅門,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給別人聽,看念的通順不,有邏輯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夠妥當處。”可見,用閱讀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平時,我要求學生寫完文章后,至少讀三遍,一是默讀,檢查文章中心是否明確,詳略是否得當,層次是否分明;二是朗讀,檢查有無病句,段落之間銜接是否自然,是否拗口,前后是否連貫等;三是精讀,檢查有無錯別 。
三 ?小組互批法
小組互批法是我們修改作文的主要方法。主要過程是:以四人為一組,小組內分工明確,共同討論,共同發(fā)言,有記錄員,有組長。修改作文的方法按“示范法”進行,當然不同的作文,還有一些具體要求。如本學期我們寫的《河中校園》這篇說明文時提出寫作要求:內容、語言是否符合說明文,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是否合理;說明是否清楚、具體;③應運了多少說明方法,所用說明方法是否恰當等。
在批改的過程中,記錄員匯總本小組的作文中表現出的優(yōu)缺點,錯別字和病句。把錯別字和病句抄寫在黑板上,以備其他小組改正。讓其他小組成員根據本小組的作文優(yōu)缺點,寫出修改報告,準備匯報修改情況。修改報告主要的內容有作文題目;批改小組人員;本次作文的優(yōu)缺點;本次作文的優(yōu)美語句或引用的名言、警句、典故;值得注意并引以為戒的問題;典型的病句和錯別字等。批改后在文后寫上評語并評級,寫上修改者的姓名。這樣做的目的是表示負責,也便于老師和其它小組檢查。
四 ?觀察法
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某篇作文修改后,有些生活中的細節(jié)引起學生的爭論。如有位學生描寫麻雀的動作時這樣寫:“麻雀看到地上的小蟲子,就飛落在地上,并迅速跑過去,一嘴吃掉了蟲子”我就問學生:“麻雀會跑嗎?”這引起許多學生的爭論。我就讓學生們都到操場上去觀察,結果得出結論:麻雀是在地上跳著,是不會走的。還比如雞掉轉頭時是一頓一頓的,而不像人一樣一扭就轉過頭。還比如一學生寫《媽媽的手》一文中寫到“媽媽是一位普通的農民……媽媽那雙白嫩美麗的手撫著我的頭,眼里露出慈愛的目光……”我就針對這情況,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yè):觀察每天勞作在田邊地頭中的媽媽的手是“白嫩”的嗎?結果學生又一次認為自己錯了。顯然,上述描寫不符合事實,于是學生根據觀察到的結果對自己的作文作了修改和潤飾,作文變得更生動了。
五 ?品讀評語法
許多人認為,我的這種品讀評語法不屬作文修改。其實作文評語如果注入生命的活力,關注生命的成長,對于提升作文的導向品位、文化品位和育人品位,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對作文的評語的品讀,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
我經常把寫給學生的評語打印成條目,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去品讀或結合作文去品讀,許多學生根據評語又寫出了許多讓人感動至深的日記來。
品讀評語,實際就是對寫作知識和寫作能力的又一次檢驗。讓學生在“品”中“悟”,在“悟”中“品”,不斷對寫作有一個更縱深的認識。
總之,對于以上我的一些作文批改法我自認為還有一些欠缺,有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有的學生不夠認真,修改質量差;有的家長反對;有的老師反對。但我認為我只要堅持不斷去努力改進,會被更多的人認可的!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qū)河莊坪鎮(zhèn)初級中學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