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摘要:國家的興旺發達在于人才,人才的培養在于教育,教師是教育質量的保障,而師范院校又是培養教師的搖籃,教育學專業培養的人才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教育科學的發展問題。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師范院校教育學課堂教學應順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從注重現代教育理念、合理設計教學課程、改革教學手段、注重教育性和師范性、注重目標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幾個方面分析了師范院校教育學課堂教學應該注重的策略。
關鍵詞:師范院校;教育學;課堂教學
現代國際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關鍵是教育的競爭。因此,要想實現我國綜合國力的成長,教育的發展是根本,師范學校教育學專業培養的人才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教育科學的發展問題,而教育學專業的課堂教學是對教育學專業課程的傳達過程。教育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優化一直是諸多學者關注的課題,對師范院校教育學課堂教學優化也是教育學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體現了教育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國際視野。
一、合理設計教育學教學課程
教育學課程設計一定要結合時代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客觀需求的教學課程。首先,課程設計要從學生需求出發。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長、知識背景及生活經驗,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心理特質因勢利導,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并且從多個角度理解教育學專業的特點,建立學生的專業熱情,而不是依據教師的經驗和思維定勢從事專業設計,那樣把教師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強加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只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專業熱情的培養。其次,教師要有足夠的職業敏感。師范高校教學課堂的一大特點就是教師授完課就走人,缺少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很難覺察到學生內心的變化及成長。所以,教師在樹立負責人的態度,加強師生互動,同時在互動的過程中對課堂知識加以拓展和補充,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扎下深厚的根基。最后,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與人溝通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二、改革教學手段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學手段也必然進行改革,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改革的實質是為了結合時代要求,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挖掘學生發展的潛力。教學改革的原則和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把學生的需要和發展放在主體地位,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的進行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的內容有很多,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對教育學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基礎理論知識,一個是新奇知識?!督逃龑W》是一門如何培養人的學科,所有人都是教育者?;A理論知識是學生知識大廈的根基,必須打牢,只有學生有了扎實的理論功底,才能進行知識的再創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的就是這個道理。新奇知識是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新事物新現象,對這些新東西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知識和實踐的連接,有利于和時代保持同步,而不至于落后。
其次,是教學方法的改革。所謂教學方法是在教育學教學實踐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落后的教學方法則限制教學質量的提高,阻礙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的變化,教學方法必須進行改革,然而,改革的過程是繼承發揚和創新的過程。在改革的路途上,切忌不可認為過去的、存在的就是落后的,現代的、新生的就是先進的觀念。教學方法的好壞與否的評判標準是是否和現代教育相適應,能否提高《教育學》學科水平,能否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和影響,全面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學方法改革的對象是那些和現代教育事業發展格格不入的教學方法,而那些和現代教學理念相統一的教學方法必須保留。總之,繼承之精華,摒棄之糟粕,創新發展。
三、注重教育性和師范性
師范類有其特殊性,具有學生的一般屬性,有具有將來做教師的特殊屬性,在實際的教育學教學過程中要加以區別對待。首先,作為學生,必須加強對其的思想道德教育?,F代社會是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人們的欲望也在無限膨脹,為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給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知識和能力,提高他們的認識層次和水平,提高對外界消極因素的抵抗力,為其“為人”打下基礎。其次,作為未來的教師,師范院校學生必須具備做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能力。在教育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將這些知識融入基本的教育學知識中,在教給學生必須的知識的基礎上,要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和膽量,讓學熟練掌握如何進行知識傳授的能力,為其“為事”做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優美、優雅、充滿活力激情的語言及嫻熟的分析和表達,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切的體會到教育學的魅力,并在這個學習和感悟的過程中受到熏陶,有利于學生對教育學更深刻的理解。
四、注重目標性
目標是人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人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向標,有了目標人的行為才不會盲目,教育學課堂教學目標亦是如此。教學目標是教學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學目標一個復雜的體系,有大小遠近之分。大的國家對人才的目標需求,學校根據國家要求制定各個學科的人才培養目標,教育學應該根據本學科的教學目標制定出正確、合理、科學、全面、具體的教學目標。大目標是小目標制定的依據,小目標是發目標賴以實現的基礎。因此,為了實行教學目標,教育學教師應該進行有目標有意識的備課,在課前圍繞目標的進行課程進行的設計,課后要及時的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及時找到問題和不足,在以后的課程中進行彌補或修改。
五、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在教育學課堂教學中,結合世界教育學實踐活動對教育學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有計劃的開展指導學生嘗試各種教學實踐活動。教學活動也是社會實踐活動,要想教學活動科學、合理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當前教學活動的需要進行調整和完善。師范類學生是未來的教師,其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從事教學活動,單純的在課堂上講授是不行,必須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教育學教師只有立足實際,圍繞學生的主動性、創新能力及積極性的培養,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更新才能做好現代教學工作。比如,讓學生到基層的小學、初高中從事社會調查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明白實際教學課堂的情況,在教時應注意什么,學生如何學習,學時怎么安排,學生的興趣在那里,學生的特點是什么,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何正確維持課堂秩序等,有利于學生自己在未來的教學事業中科學、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而且,通過調查發現,哪些從事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在教學內容上豐富多彩、有針對性,否則就單調乏味呆板。
教育學教師擔負著教人如何為人師的重要任務,因此對 教育學教師的要求就會高一些,教育學教師不僅要對教育學的理論知識精通,能夠自如的駕馭教育學的教材內容,深入淺出的為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各個環節,以身示范,直接向學生演示如何教學,如何育人,講解和論證有關的教育理論,增強教育學理論知識的說服力。教育學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還要認清形式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及時的對教學觀念進行更新,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和改革,這樣才能提高教育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本陸.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4
[2]仇鳳春,劉發輝.談“如何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深入落實和諧高效”[J].中外教育研究2009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381
[4]唐文中.教學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0:249
[5]葉瀾.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N]中國教育報,199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