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會霞
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育中的一種有效手段,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利用圖形、圖像、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等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計算機輔助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所總結的一些心得體會和經驗。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在講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臺下流露出消極厭煩的情緒或自己做別的事。這種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講解很難激發對未親身經歷過的學生產生興趣。
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的特點,在優化課堂結構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延伸了課堂的空間維度,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實現了聽覺、視覺、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電腦聲、光、色、像的綜合表現,讓學生感受到新奇的、強烈的刺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述“空間與圖形”時,對于棱體、錐體、臺體,可利用分、合、轉、并、移、截、展等多種形式的動畫,再結合有關必要的解說和優美音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產生立體效應。另外,還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種效果的漫畫畫面或從網上下載一些相關圖片,通過適當的按鈕進行超級連接,適時播放后再點擊,又回到原來的畫面繼續教學。
二、啟發學生思維,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在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知識無法用常規手段來表現,致使部分學生難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無疑是造成“差生”的重要原因。我認為,教學中“難點”之所以會成為難點,是因為這些知識要么太“陡”,要么太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運用多媒體技術則能整合和優化各種教學媒體,有效地分化教學難點,從而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差生”的出現。例如,在講述“圓的認識”一課時,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圓的,那樣騎車比較舒服,如果換成是其他形狀的話,比方說自行車的車輪是橢圓呢?那騎起來會是怎樣的感覺呢?”學生立即展開想象,一邊想一邊說,那會顛簸的很厲害,有的學生甚至做起動作表演來了。學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課件動畫:一個騎著車輪是橢圓的自行車的人,在馬路上被顛簸得狼狽不堪的滑稽情景。通過這一活動加深了同學們對 圓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借助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想象力變得更加豐富。
在教學中,經常遇到一些讓教師欲說不清,學生又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往往是我們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由于感性材料的不充分,導致學生難以展開正確、合理的想象,影響空間觀念的形成。而多媒體技術可以直觀、形象、生動、準確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模擬出言語難以表達的知識,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使知識更貼近事實本身,從而啟發學生思維,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化難為易,揭示規律,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公式、法則,取得最佳效果。
三、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知識的掌握,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不能單憑老師講,更重要的是要靠學生從練習中得來,練習是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的主要形式,要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就必須通過練習。這樣教師才能及時根據反饋,實現教學診斷,及時調整教學,使學生在課堂能及時消化、鞏固和運用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之好,傳統練習方法不可比擬。其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多姿多彩的圖形”時,讓學生從放映中反復感受從具體實物到幾何圖形的轉化過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作圖,反復練習,教師從旁加以糾正,從而使到大部分學生能很快地判斷出生活中的實物屬于哪種立體圖形。
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設計練習時圍繞理解新知、建立認知,變學生的“練知識”為“知識鏈”,在練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溝通了幾何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巧妙設問,發揮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數學的創新教育,更需要數學實驗、猜想。在數學實驗中,觀察、分析、對比、歸納、建立關系,處理數據、發現規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數學實驗提供了可能.
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二次數圖像的作法“時,可制作一個課件,使作圖的過程中,二次函數的各種變化,旋轉、平移、重疊、閃爍等系列動畫模擬過程,形象生動描述圖形形成的內涵,便于學生切實理解。同時通過啟發性提問,精心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合作,自已動手,挖掘各圖形的內在聯系,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做“數學實驗”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學生自主探究,突出了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五、積極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模擬的演示教學,可以化靜為動,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本質,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維過程。
多媒體技術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不同,精心選擇不同的媒體,如“飛入”、“回旋”、“擦除”等,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這樣就刺激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例如在“概率”一章中,對于如何
去求出一個事件發生的概率時,需要給予學生一個自己思考、自主動手的空間,一個方法行不通,那么他就會再自己去猜想、歸納出另一個方法。讓學生從自己的動手實踐中體驗到事物的變化,從一些特殊事例進行類比中,培養了學生猜想、歸納的思維能力,這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是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種新探索,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發展。我們深信:教學改革伴隨著多媒體手段的普遍運用,課堂教學效率將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將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李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