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學


2015年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深圳考察剛開業的互聯網銀行——前海微眾銀行。李克強敲下電腦回車鍵,卡車司機徐軍拿到了3.5萬元貸款。這是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民營銀行完成的第一筆放貸業務。
“你們要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闖出一條路子,給普惠金融、小貸公司、小微銀行發展提供經驗。要降低成本讓小微客戶切實受益,這也能倒逼傳統金融加速改革。”李克強鼓勵說,“微眾銀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
互聯網金融的春天來了
據筆者觀察,此前一年,民間金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各類擔保公司在2014年陷入“凍僵”的“冬眠”狀態。從北方的陜西府谷、神木,到南國的柳州、欽州;從人間天堂蘇州、杭州,到天府之國成都、重慶;從絲路沿線地的蘭州、西安、鄭州,到港口重鎮的廈門、泉州……縱觀全國,多地民間借貸出現“跑路潮”。 僅在古城西安,已經跑路的投資擔保公司有40多家,而出現兌付危機的則有60多家。涉及資金額從數千萬到上億元不等,每家公司牽涉的投資人數從幾十人到上千人不等。
不少民間金融機構把目光轉向了透明度更高的互聯網金融業,試圖突圍,爭做追趕春天的燕子。
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發起股東共10家,三大主要股東為騰訊、百業源、立業集團,出資比例為30%、20%、20%。微眾銀行是一家定位于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客戶的民營銀行。注冊資本為30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吸收個人及小微企業存款;針對個人及小微企業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以及票據、債券、外匯、銀行卡等業務。
據一直探索民間金融創新道路的王東亮分析,李克強總理將前海微眾銀行作為新年調研的首選對象,對中國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都釋放出非常積極的信號。政府方面對微眾銀行的重視,也體現出高層和監管層對新興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以及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支持,可以說,互聯網金融的春天即將來臨。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什么?最終落腳點在哪?金融的本質是服務實體經濟,正如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這既是金融業的使命,也是其發展的歸宿。
“而目前有相當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實際上,就是通過互聯網放高利貸、在互聯網上募錢,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互聯網只是一種方式和手段”。王東亮尖銳指出,“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加深和完善,相信無論何種金融形式,其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宗旨是不能改變的。改革也好,創新也罷,最終都要落實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活力這一政策重點上來。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使傳統老行業具備新的創造力和活力,而絕對不是互聯網對所有傳統行業從線下到線上的簡單替代或者說顛覆,這或許才是李克強總理和國家決策層所期盼的。”
P2P行業的極大利好
“總理這次對微眾銀行的表態,表明互聯網金融企業做的是符合國家利益、政府意愿的事情。政府層面也期待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陽光、健康的發展、在支持中小微企業,提高人群服務面發揮作用。較傳統金融機構以更高的效率提供金融服務,以提高整個金融行業的效率。而國家會從政策層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所有分支扶持和鼓勵,對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的P2P行業也是一個極大利好。”王東亮激情地分析道,他此前剛剛拿到P2P牌照。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 P2P網絡信貸起源于英國,隨后發展到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家,其典型的模式為:網絡信貸公司提供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資金借出人獲取利息收益,并承擔風險;資金借入人到期償還本金,網絡信貸公司收取中介服務費。
P2P網貸模式的雛形,是英國人理查德·杜瓦、詹姆斯·亞歷山大、薩拉·馬休斯和大衛·尼克爾森4位年輕人共同創造的。2005年3月,他們創辦的全球第一家P2P網貸平臺Zopa在倫敦上線運營。如今Zopa的業務已擴至意大利、美國和日本,平均每天線上的投資額達200多萬英鎊。
據王東亮的合作者陳宏偉介紹,P2P業務模式基本分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純線上模式,是純粹的P2P,在這種平臺模式上純粹進行信息匹配,幫助資金借貸雙方更好的進行資金匹配,但缺點明顯,這種線上模式并不參與擔保;
第二種是債權轉讓模式,平臺本身先行放貸,再將債權放到平臺進行轉讓,很明顯能讓企業提高融資端的工作效率,但容易出現資金池,不能讓資金充分發揮效益;
第三種是提供本金甚至利用利息擔保的P2P模式,這種模式是金融市場的主流模式,本金擔保的P2P模式實質是間接接觸資金的概念。而聯金所也有獨特的P2P模式,其將金融機構或者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以極低門檻的方式對外銷售,起投金額僅為五十元,具有保本息,高收益,零成本和準活期的特點,讓投資者無憂無慮享受信貸服務。
由于這些優勢,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發展特別迅速。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近2000家的P2P網貸系統機構,去年上半年P2P網貸行業成交量為818.37億元,截至2014年底,行業全年成交量已達2000億元。
據預測,2015年這個市場至少成長5倍,也就是P2P起碼達到10000家,除了部分來自全新的創業企業之外,大部分在線P2P將由傳統金融機構創建。中國2000多家中小城農商行村鎮銀行、超過8000家的小貸機構和10000家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將全面進入P2P領域,爭奪客戶和資金新入口。
隨著銀監會等金融管理部門對于P2P監管的加強,像P2P等互聯網融資渠道將會日益通暢,日益安全,日益快捷地服務實體經濟,為中國經濟快速穩健發展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