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亭燁
摘 要 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員進行建設,很多貧困農村家庭為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紛紛涌入城市務工。雖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的發展,但卻帶來了一個嚴重的社會現象,即留守兒童監護缺失,并導致了很多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現狀,然后找出了監護缺失帶來的問題,最后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 農村留守兒童 監護 問題 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員進行建設。而占我國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同樣也有著非常大數量的人口,他們為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紛紛涌入城市并有了一個特殊的稱謂——農民工。他們把孩子留在農村生活和學習,這些兒童就被稱作留守兒童。這些兒童因為從小缺少家長的關愛和監護,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更容易出現問題,比如生活質量低下、人身安全沒有保障、成績低落,逃學現象頻發、更容易出現叛逆心理等,留守兒童的監護缺失問題如此嚴重,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 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現狀
具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農村地區,留守兒童有相當大的數目,他們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務工的兒童。因此,不同于一般的家庭,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主要有四大類型。
首先是單親監護。指的是在留守兒童家庭里,父親或母親中的一方遠離家鄉外出務工,剩下的一方則在家中照顧孩子。這種監護類型在我國農村是最為普遍的,往往是父親外出打工而母親打理家庭照顧孩子。這種監護方式實際是殘缺不全的監護,經常缺少父親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是相當不利的。
第二種是隔代監護。指的是在留守兒童家庭里,父母雙方都選擇外出打工而把孩子托付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家長為了掙到更多的錢改善生活條件而外出的非常多,故而這種留守兒童監護方式在我國也是極為普遍的。但是由于祖父輩與孩子的年齡差距太大,思想隔閡很大,他們之間往往沒有共同語言,另外,祖父輩對待孩子大多溺愛而沒有對孩子的心理、生理進行合理引導和約束,導致出現很多問題。
第三種是上代監護。指的是在留守兒童家庭里,父母雙方都外出而把孩子托付給同輩的叔伯等親戚實施監護。由于孩子跟上代監護人之間的關系遠不如父母親密,上代監護人出于各種考慮而對留守兒童采取放任其自由發展的方式,而兒童的敏感心理也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落寞感,身心健康無法得到正常發展。
第四種是同輩監護。指的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情況下,年齡較大的兄姐照顧弟妹充當監護人。這種方式是最為無奈的,因為監護人自身都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卻還要照顧更小的弟妹,完全不能起到監護的作用。
二、農村留守兒童監護缺失導致的若干問題分析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值得關注,而對于其監護缺失進行相關研究后發現,兒童監護缺失導致了若干問題的出現,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1、監護缺失,生活質量低
在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相當大,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同時,生活質量也非常低下。農村生活水平本來就不高,留守兒童不僅監護缺失,而且現有監護人還要干農活和做家務,對兒童的生活難免照料不當,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2、監護缺失,人身安全存在問題
父母不在身邊,缺少有效監護,在沒有父母的關心和照顧的情況下,使得留守兒童更易受到不法分子的關注,兒童由于年齡較小缺少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即便受到傷害也不懂或不敢聲張,導致不法分子無所顧忌,將留守兒童作為侵害對象。有關數據表明,在中國農村,有近百分之四十的留守兒童曾經受到欺負。另一方面,由于監護缺失,留守兒童缺少家長的引導與教育,價值觀念出現偏差,再加上受到不良風氣影響,極易走上犯罪道路,危害自身和他人安全。
3、監護缺失,學習狀況堪憂
首先,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監護和正確引導,在學習上往往目標不明確,而對于學習的畏難情緒不能及時得到紓解又使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其次,監護缺失甚至很多兒童還要承擔家務活動,未能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再次,父母不能輔導孩子順利完成學業,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又因為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對兒童的教育放任不管,導致孩子成績普遍較差。
4、監護缺失,容易引發兒童心理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監護,沒有及時給孩子關愛。缺乏親情的孩子易引發心理問題。留守兒童的父母為了生活把孩子放在家里,一般由爺爺奶奶照顧,這些孩子當中的大部分總是會想念遠在外地的父母,往往獨自一個人思考,這就很容形成一種孤獨的性格,不愿意與別人交往,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其中一部分還會產生自卑心理,自己的父母不在家,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認為他們有父母的庇護,自己沒有,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自卑感。當孩子產生這種心理問題時,父母不在身邊,無法跟孩子進行及時溝通疏導,慢慢的這些心理問題阻礙了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監護缺失的對策建議
1、加強父母對留守兒童監護的意識培養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村,由于缺乏對留守兒童的監護而導致了很多問題出現。祖父輩監護、叔伯監護都未能實現對兒童的有效監護,而兄姐同輩監護則更加起不到監護的作用,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了很多不利影響。因此,培養農村家庭父母對留守兒童的監護意識非常重要。一是如果父母親外出打工,外出之前一定要選好孩子的監護人,這一點很重要。一般要選擇與自己同輩的家庭成員來監護孩子,不能選擇年老的上一輩。同時,在選擇監護人時,要充分考慮到監護人的能力,考慮委托的人是否具備監護能力。二是孩子在家庭其它長輩監護中,父母即使在外,也不能丟下孩子不聞不問,父母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加強與孩子的聯系,關心孩子的生活。總之,父母要樹立正確的監護意識。
2、學校應該強化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
農村兒童沒有父母的有效監管,就容易出現問題。而學校是孩子受教育的地方,當地學校就應該承擔起教育留守兒童的重大責任,應該在平時學習與生活中幫助他們樹立正學的人生觀。為此,學校要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一定監護。一是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學校不僅僅要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學習知識,更要關心他們的生活;不僅要關心他們校內的生活,而且對于校外的生活要積極關心。二是老師要關心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定期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開展一定的心理咨詢。三是要與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及時溝通,匯報他們的在學校的表現以及學習與生活情況。
3、積極籌建農村留守兒童委托監護機構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監護與關懷,往往在性格上出現很多問題。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當中,有絕大部分是存在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成長。比如很多孩子出現孤僻,經常不與別人交往;出現暴力傾向,經常與別人打架。針對這些問題,遠在城市的父母無能為力,而學校一般只是在學校范圍來進行監管。當孩子在家的時候,出現監管的真空。為此,當地社會就應該集合各種力量,積極籌建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機構。這個監護機構主要是負責孩子的監護問題。比如,對一些監護人進行培訓,豐富他們的監護知識與技能,以便他們更好的監護兒童。
4、政府完善留守兒童監護的法律保障工作
我國政府部門應該從法律角度來建立監護制度。雖然政府部門在留守兒童監護上做出很大努力,也出臺一些監護法律。但是這些法律不夠系統,存在不足。為此,政府部門應該完善留守兒童監護的立法工作。一是監護立法要全面。它要涉及到留守兒童監護的各個問題,比如對監護人的監督,保障被監護人的各項權力以及監護不力的處罰等等。二是堅持貫徹法律制度。出臺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監護的法律制度,就要積極貫徹落實,不能停留在政策層面,要有實際行動。這個貫徹落實需要各個方面的力量,比如集合社會、學校、農村監護機構以及監護人等力量一起貫徹法律制度。
四、結語
目前留守兒童缺乏監護帶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兒童的成長。為此國家以及家長都要積極應對,從根本上扭轉這種不利局勢,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征南.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劉麗麗.淺析農村留守兒童道德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D].山西財經大學,2012.
[3]甘銀輝.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4]蔣平.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問題及對策[J].理論觀察,2005,04:79-81.
[5]梅中原.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4.
(作者單位:六盤水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