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
記者觀察
“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久安方能長治,地處核心區與文保區的安定門街道就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街道制定了2030年總體規劃,街道辦歷任領導秉承一個規劃,不僅善治,堅持法治,引導自治,實現美治,更重長治。美美與共,久久為功,或許正是這種“功成不必在我任,一任接著一任干”的忘我與實干,安定門街道1.76平方公里轄區上69條大小胡同才得以保持十足京味兒而又充滿現代氣息。
去過安定門的朋友一定有同感,胡同里停車是一大難事兒,眼瞅著能到達的地兒,人在車里卻一時半會兒著不了地。可即便如此,安定門每天依然車水馬龍、來往游人絡繹不絕。除了首善之地孔廟、國子監等歷史古跡,改造后的安定門內大街(以下簡稱“安內大街”)、五道營胡同等吸引了不少年輕的消費群體。劉俊彩主任告訴一行人員,2015年北京“兩會”期間,郭金龍書記多次提到安內大街,并親自告訴她,安內大街改造給了他很大信心。原因是,這條最具老北京味兒的大胡同在改造過程中,業主自覺改變業態,主動提前終止原來低端業態的合同,改造后的安內大街也得以實現常態化管理。詳情與經驗,請聽劉俊彩主任為您道來。
美美與共:首善之地新光彩
安內大街是東城區“九橫八縱”大街中的一條重要街道,南起交道口南大街北端,北至安定門立交橋,全長950米,歷史積淀、文化底蘊深厚,與之相交的國子監街有“京師為首善之區,而國子監為首善之地”之美譽,是全市唯一一條以街命名的市級文物保護街道。安內大街道路兩側以商戶與單位居多,兩側商戶共215戶,大街兩側居民院落共92個,754戶,1612人,沿街用于居住類住房較少,大部分已轉變用途用于門臉經商。
安定門街道辦事處劉俊彩主任告訴一行人員,老城區建設歷史欠賬多,人口密度大、沿街店鋪業態較為低端、廣告牌匾雜而無序、部分建筑私搭亂建、停車混亂無序、環境保潔壓力大、執法力量不足,房屋修繕、給排水、交通管理、渣土監管等等街道無所不管,管理之“難”不言而喻。在2007年、2011年和2013年的整治基礎上,2014年以市級精品大街標準對安內大街進行整治,通過精準定位、精心組織、凝聚共識,高效地完成了整治工作。其中:
精準定位是前提。一是因地制宜,確定了“古樸典雅,多元共存,親切活潑”的整體思路,努力做到傳統與時尚相協調,共性與個性相統一,使大街風格既充滿新鮮活力,又保持莊重大氣,與首都的國際化形象相一致,與古都風貌相協調。二是科學設計方案,研究背景,詳細勘察,示范設計,討論決策,對大街兩側所有門店逐一提出設計方案,關鍵位置、特色商店準備若干套設計方案,供商家、決策部門選擇確定。
精心組織是基礎。一是明確組織保障、實施內容、流程、措施與完成時限,成立安內大街環境整治指揮部,下轄9個小組,黨政“一把手”親任組長,分解任務,責任到人,細化進度。二是精選施工隊伍,落實工作職責。邀請歷年從事東城區大街環境整治的施工單位,召開數次座談會,充分溝通,探索程序,提出詳實施工策劃建議。三是統籌協調配合,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街道首次作為大街整治建設任務的建設單位,創新思路,改進措施,積極發揮審計、監理、施工、設計單位作用,及時調整設計思路與施工方案,調動各支隊伍積極性。
凝聚共識是保障。首先是商戶認識到位。連續組織若干次分類分層動員座談會,與安內大街沿街215戶商家充分溝通,積極宣傳引導,提供數套方案供商戶選擇。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實現100%的簽約率。其次是居民宣傳工作到位。根據工程進展,街道先后印發了兩封《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講明安內大街環境整治背景意義,并在大街整治過程中充分吸納居民進出大街院門不便的整改建議,及時調整完善工作方案,取得了居民對工程的理解與支持。在近3個月的施工過程中,未發生商戶、居民群體上訪事件。
劉俊彩主任說,安內大街的整治,我有幾點體會。
首先,安內大街整治工作的順利完成離不開領導的高度重視。項目歷時約3個月,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副市長張延昆、市政府副秘書長徐熙、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周立云等市領導在安內大街樣板段完工后先后察看安內大街環境整治進展并聽取情況匯報。東城區委、區政府楊柳蔭書記、張家明區長先后兩次到現場親臨指導,陳之常副區長從設計方案到施工方案逐一審定,區城管委每周聽取整治進度匯報。
其次,安內大街整治工作從設計原則及思路到施工方案與材質選擇是各方專業隊伍、業界精英集思廣益的結果。安內大街現有整治成果主要由2家設計單位出具的2套設計方案綜合而成,重要節點如分司廳胡同木質牌樓更是聘請了第3家設計單位精心設計,在設計方案多次修改日臻成熟時,街道又專門請市名城委專家王世仁老先生現場勘察并對設計方案進行了補充完善。
第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以老北京“古韻風”為主格調,融入多元文化。安內大街地處舊城風貌保護區,周圍有700多年的孔廟、國子監、成賢街、清末民初即已建成的北京文化用品百年老字號寶蘭軒、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創建的二層中式小樓安定醫院舊址等等,大街東西兩側延展開來,視覺上以平房居多。因此,青磚灰瓦、垂花門、描金彩繪和萬字回紋等老北京傳統建筑元素更多地在大街整治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與運用。同時,作為北京城建立之初就存在的主要交通要道,經年的商業發展也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的建筑裝飾個性風格,北端的五道營胡同充滿現代休閑國際范兒,分司廳胡同周邊的寧夏民族風,北京醫藥股份公司銷售部的歐式建筑風格,永恒胡同東口極具北歐丹麥風情的麥迦小店,徽派建筑塔牌紹興酒樓等等都構成了安內大街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在確定設計原則與設計思路時,既考慮與周邊風貌的和諧統一,又兼顧項目的特色現狀,既保留原有歷史建筑的原貌精髓,又大膽融入創新的現代創意元素,形成現代創意的結構形式與傳統歷史文化的共存與對撞,實現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四是組織引導,協商共治。但凡大街整治,街道景觀的重塑、歷史遺存的發掘、公共設施優化等方方面面必須通過大街整體設計方案得以體現,而這些單單依據商戶的意見是不可能完成的,此間,組織引導就變得非常重要與必要,這一責任屬地政府責無旁貸。同時,大街又是由數百家商鋪組成,他們的支持與否,支持程度大小均會影響到大街整治效果與進度。因此,爭取商戶理解與支持,變得尤為重要。具體路徑便是協商共治,發揮各方作用。一是主動召開座談會,就大街整體方案征求并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見。二是居委會服務商戶管理商戶的自治自管作用,主動上門做好勸說宣傳工作。三是發揮街道職能部門人熟地熟的先天優勢,側重入情入理做好思想工作。四是通過樣板段展示、提供多個廣告牌匾樣本選擇等工作,引導商戶理解、支持整治工作。第五也是最后一種底線方法就是綜合執法,依據現有規定辦法,發揮城管、工商、食藥監、派出所等駐街綜合部門作用實施綜合執法。在短短一個月的設計過程和近三個月的施工周期中,爭取到了每位店主對大街整治工作的支持。通過本次整治,政府實現了目標,商家得到了實惠,更重要的是使安內大街的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商業活力得到了延續和提高。
五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在掌控整體設計風格與設計原則的基礎上,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如廣告牌匾的改造,以“書香之氣、整潔協調、格調統一、深沉雅致”為總體原則,注重加強細部處理,結合燈光效果,使其體現小巧精致。門窗櫥窗的設計與整治過程中,較好地運用了色彩、線條等元素將老北京風貌與店面業態、規模等做好匹配,好的藝術體現更好地傳遞商業環境由內而外在視覺上的聯動性。針對安內大街小型商戶比較密集、建筑結構相近、但經營項目迥異的現象,在設計時將該類店面進行整合,在設計風格統一的前提下進行局部微調,注重裝飾的細微性把握,注重裝飾與業態的關聯,統一中不失變化與靈動。整治過程中注重色彩的運用與把握,選用了“長城灰”與“中國紅”作為整條大街的主色調,輔以各門店獨特的招牌色彩,塑造大街的整體形象與特色品位。對于如雕梁畫棟鏤金錯彩的仿古建筑永安中醫醫院、京城文化用品百年老字號寶蘭軒等,按原有風貌進行挖掘修繕和保護,實現文脈的延續和繼承,同時,通過對周邊建筑立面的整治,實現鄰近建筑風格與其相協調。注重街角與胡同的銜接,比如以住宅為主的胡同內部,要求在整治時無論從空間到色彩到照明上均要統籌考慮,全局設計。如國子監街口春輝超市做仿古挑檐門頭,與國子監牌樓相互輝映,別具一格。
久久為功:凝心聚力計長遠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管理是永恒的主題。劉俊彩主任說,如何固化安內大街的整治成果,維持安內大街良好經營環境與秩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實現安內大街的常態化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定門街道的管理思路可以概括為五項辦法,分別是:“三大法寶”、“三條路徑”、“三把利劍”、“一手、一眼”和“兩把鑰匙”。
一是探索形成“以網格化為手段,以文化為靈魂,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前提,以民生改善為根本,以綜合執法為保障,以一流為標準”的管理模式,固化管理成果,有“三大法寶”。法寶一,開發商戶數據庫,根據商戶門牌號進行編號建檔。數據庫包含每戶商戶整治前后效果對比照片,商戶房主及經營者基本信息,廣告牌匾規格、標準等基本情況。當商戶發生變更時,要求新商戶需按數據庫內該店鋪現有的風格、規格安裝廣告牌匾、翻修門臉,確保安內大街整體風貌的統一性與連貫性。法寶二,聘請承接該大街設計的設計師為大街風貌保護規劃設計咨詢師,但凡有更改外立面單位,其設計方案均由其審核把關。法寶三,與商戶簽訂常態化管理承諾書,明確沿街單位職責,建立安內大街沿街單位自我監督管理工作機制,維護整治優美的大街環境,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
二是創新管理思路,推行自管自治、協商共治,有“三條路徑”。路徑一,成立安內大街商會,推進商戶自管自治。由街道牽頭協調成立商戶委員會,開展安內大街經濟發展的調查研究,提出有關政策支持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發揮橋梁作用,維護公平競爭;反映會員要求,協調會員關系;以創辦刊物,開展咨詢,組織商戶專項活動等形式推動安內大街自管自治工作。路徑二,成立志愿者隊伍,推動居民自管自治。由沿街五個社區分別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對安內大街進行日常巡查并協助碼放自行車,及時發現并上報商戶有無店外經營、亂倒渣土、未按要求施工等影響環境秩序的問題,做好對商戶和居民的勸解引導工作。路徑三,引入準物業管理模式,推進大街協商共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試行準物業管理模式,協助相關部門管理機動車、非機動車的停放,做好環境衛生保潔,及時上報并勸阻倚門售貨、店外經營、私搭亂建等違規行為,及時修補缺損破損的公共設施,從而鞏固大街整治成果,實現長效管理。
三是加強日常巡查,用好“三把利劍”,實現“八無、四規范”。利劍一,創新管理體制,成立由街道綜合執法組、城管分隊、派出所、工商所、食藥監、防火辦、稅務所、交安委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系統齊抓共管的格局。利劍二,建立周檢查制度,不斷提高執法頻率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確保安內大街環境建設有序推進,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利劍三,提升“軟環境”管理力度,定期在安內大街普及文明程度、社會秩序等方面的政策、知識,塑造安內大街“國學文化傳承圣地,文明融匯品質街區”的文化形象。實現“八無、四規范”,無私搭亂建、無大件廢棄物、無暴露垃圾、無亂設廣告牌匾、無破損遮陽篷、無侵占綠地、無屋頂堆放雜物、無裸露路面;廣告牌匾規范、商業門店規范、機動車管理規范、攤點規范,提升大街形象和競爭力,
四是抓好“一手、一眼”,提升物防技防水平,確保道路空間有序。“一手”,加強物防管理。在非機動車道與胡同交接處設立止車樁,限制機動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或停放;劃定非機動車停車位,修建非機動車停車坡道,規范停車秩序。“一眼”,加強技防管理。在大街沿線安裝交通違章攝像頭,嚴厲打擊非機動車道內駕駛、停放機動車現象。
五是開展廣泛宣傳,“兩把鑰匙”,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鑰匙一,通過講政策,講利益、講好處,深入商戶,深入居民,讓商戶和居民充分認識到大街常態化管理的好處。只有把廣大商戶、居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使安內大街常態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鑰匙二,通過報紙、宣傳欄、宣傳片、微博、群言堂等形式,積極宣傳安內大街環境整治常態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使老百姓主動關心、支持和參與大街管理工作。通過切實有效的措施,使沿街各單位齊心協力,廣大群眾大力擁護,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采訪尾聲時,劉俊彩主任的眼睛里散發著堅定的光芒,用鏗鏘有力的話語說,久久為功,需要管理者有思路、有辦法、有落實、有堅持,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用默默努力擦亮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安定門街道的干部個個是榜樣,個個都能撐起一攤事兒來。聽完專家的點評之后,這位話語里總是斬釘截鐵的“鐵娘子”激動地說,街道是一片大試驗田,安定門街道有義務、有能力,也有興趣做各種試驗,我們歡迎各位專家多來、常來安定門,讓這片試驗田里長出更多更好“可借鑒、可推廣、可落地開花”的好經驗!長治的堅持中又有改革的精神,京味兒的守護中又有創新理念、科學的方法。也許你對一個街道的“創新”不置可否,然而安定門“試驗田”里長出的“果實”告訴你:這不是天方夜譚。
專家視點
“五治”理念帶來治理的現代化
□ 辛向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踏進安定門街道所轄的區域,就會真切地感受到老北京的氣息。在這樣一個區域搞好城市管理,是難度相當大的工作。安定門街道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和市、區要求,堅持“精細管理,服務群眾”的方針,在不斷解決“城市病”的過程中,實現著城市治理的現代化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概括起來就是“五治”:
第一是善治,本著向善的目的,善于運用現代化的理念和技術手段去實現城市環境治理的目標。例如建立安內大街商戶數據庫加強對安內大街的環境管理就是善治的表現。聘用專業公司負責建立和管理數據庫,根據商戶門牌號進行編號建檔。數據庫包含每戶商戶整治前后效果對比照片,商戶經營者基本信息,廣告牌匾規格等基本情況。同時,通過及時更新商戶變更的基本情況,掌握商戶的動態,實現動態化管理。
第二是良治,就是通過巧治理,以比較小的成本得到最大化的社會效益。比如對于五道營胡同交通秩序管理就是良治的體現。差異化停車政策:對居民、商戶分開管理(AB證),以保障原住居民停車需要為主,協調商戶配合;共享停車資源:協調商戶充分利用居民上班、上學錯峰停車;限制外來停車:對胡同內居民車輛逐一梳理,非本胡同車輛限制停放;鼓勵綠色出行:倡議商戶對未開車到五道營消費人群給予適當折扣,鼓勵綠色出行。
第三是法治,就是利用法治思維來解決問題。街道注重法治思維的培養,善于運用法治方式。例如在安內大街環境整治過程中,街道嚴格根據《東城區戶外廣告和牌匾標識設置管理實施細則》整合大街廣告牌匾尺度,拆除大型違規牌匾。
第四是自治,就是利用社會力量協同解決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問題。例如,五道營胡同交通秩序井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治工作的開展。為了使居民、商戶和諧相處,維護雙方利益,由社區居委會牽頭,組織居民、商戶推選代表,經多方協商,成立“自管會籌備組”,居委會與籌備組召集“居民代表大會”按照社區、居民、商戶、私家車主代表1:2:4:4的比例,成立了由11人組成的五道營“交通秩序自我管理委員會”。自管會成立后,先后起草并通過了《五道營胡同居民停車公約》、《五道營胡同交通秩序自管會工作職責和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增進廣大居民和商戶對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第五是美治,就是通過治理不僅使人們的生活環境美好了,而且人們的心靈也變得更加純凈了。街道結合安內大街整治,對安內大街北端路東的大藥房門前綠地進行整飭,翻新花壇,更新綠植,輻射永康、大格巷胡同形成綠化景觀;加強重點胡同綠化美化,在分司廳等有條件的胡同通過擺放花箱等形式實現見縫插綠,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好的環境也在改善著人們的心靈。
安定門街道在首都功能核心區管理中進行了實踐創新
□ 馮剛 ?北京社會科學院城市管理研究基地主任
安定門街道在街巷胡同環境建設中注重胡同面貌改觀和停車管理模式創新,抓住了轄區城市管理的關鍵環節。在城市核心區高樓大廈、靚麗大街的背后是大片的街巷胡同。街巷胡同占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區的很大比重,也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部分,還是環境建設的難點。在城市建設中,街巷胡同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比較薄弱,這一地區居民多數為城市低收入群體,人口密度較大,居住條件較差,停車秩序混亂、嚴重影響通行,私搭亂建、亂堆物料等現象突出。在這一地區,城市管理、環境建設與改善民生、滿足居民生活訴求緊密相關,工作難度較大。安定門街道同志們從居民最為關注的停車難、胡同通行難問題入手,整合多方資源,科學規劃通行路線,實施停車精細化管理,擴大停車空間,基本上解決了胡同居民的停車問題,使狹窄的胡同變得通暢。通過有效解決胡同居民停車和暢通胡同通行問題,破解胡同環境秩序的關鍵問題,贏得了居民對街道工作的信任感。同時,街道在胡同環境秩序建設方面進行了許多創新,創造了老舊胡同環境面貌改觀和精品胡同環境打造兩種模式,形成了胡同環境梯次發展的格局;通過柔性管理、最小摩擦成本方式基本解決了街巷胡同普遍存在的私搭亂建、亂堆物料等問題,使胡同管理進入規范化階段。安定門街道之所以取得以上成就,是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街巷胡同環境建設與管理對全區城市管理重要性,有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充分認識到街巷胡同環境建設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全體同志高度重視、精誠團結;最后,把握了街巷胡同環境建設的關鍵點和規律,將胡同環境建設與居民利益緊緊聯系起來,善于發動社區居民參與,因而能夠克服困難,有效解決街巷胡同環境建設的難題。
(攝影:杜群生)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