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君等


【摘 要】智能手機具有便攜性和創新性,它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入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給學生提供便捷信息化服務的同時,也加大了大學生對其的依賴。基于此,我們通過調查我校大學生對智能手機的使用情況及成癮現象,深入了解大學生對智能手機的認知及態度,分析智能手機使用的利與弊,提出合理利用智能手機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智能手機;調查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已經取代了傳統手機成為市場的主流,它們就像微型電腦一樣,網絡化、大眾化、普及化。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它使信息的傳遞變得方便,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
1.調查對象與方法
此次調查對象是四川省南充市川北醫學院大一至大四四個年級不同系別的學生,分別在每個年級隨機選擇150名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自行設計的問卷《在校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狀況及成癮現象調查》為調查工具。問卷共設計21個問題,包括2個多選,17個單選、以及2道開放性問答。600名學生獨立完成問卷,并有效回收575份,回收率達95.83%,符合統計學標準。統計用SPSS 17?0軟件整理分析,進行描述性統計。
2.調查內容與數據
2.1調查對象基本信息
在有效回收的575份問卷中,男生220人,女生355人。他們之中使用小米智能機的占總人數的26.43%,使用魅族智能機的占23.13%,使用蘋果智能機的占20.17%,使用華為智能機的占17.22%,剩下少數人使用三星、酷派、中興等品牌的智能機。
2.2學生選購智能機的考慮因素
被調查的575人在選購智能機時會考慮價格因素,同時80%以上的人會依次從手機外形、電池壽命、手機品牌、手機內存及功能的順序來選擇自己心儀的手機。
2.3學生對于智能機的使用情況
調查發現,21.39%的學生一天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少于3小時,57.74%的學生一天要使用3到5小時手機,20.87%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5小時。
由此看出,大學生大部分手機使用時間都花在了娛樂和社交方面,進一步調查發現,90.96%的學生喜歡用QQ、微信等方式進行溝通聯系。
2.4智能機對學生的影響
在被問到哪些場合自己手機使用時間最長時,50.61%的學生選擇的是在課堂及講座時,而31.82%的學生選擇的是在車上或路上,8.87%的學生選擇的是在普通聚會上,剩下的學生選擇的是其余場合。
由表2看出,部分學生已經對智能手機產生依賴。若忘記帶手機,61.74%的學生會心煩意亂,并且想方設法地拿回手機,32%的學生或多或少會覺得焦慮,只有6.26%的學生覺得忘帶就算了。
3.分析
3.1社交娛樂占據了學生大部分使用手機的時間
從調查數據已經看出,社交娛樂占據了學生大部分手機使用時間。但這與智能機本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如今,手機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學生之間時時刻刻都存在交流,相對于面對面交流以及書信等傳統方式的交流,智能機交流更具有及時性、趣味性。手機QQ、手機微信、手機微博等功能在改變著主流的交流模式,其新穎、時尚和便捷對大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1]。
3.2普遍學生對智能機已產生依賴
大部分學生感受到自己或多或少已沉溺于智能機的部分功能,但因為智能機已是學生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難以控制。
學生結束中學時代高強度的學習狀態,進入大學的他們為適應大學生活必須逐步改變以前的學習生活方式,而大學的學習生活節奏明顯慢于中學,家長對學生的監督也明顯減弱,相對輕松的學習生活環境給了大學生更多的自我休閑時間,智能機的各種功能充斥著學生的休閑時間,加之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智能機的使用逐步占據學生大部分休閑時間,學生很容易對其產生依賴。
4.建議
4.1學生自我注意力轉移
學生使用手機時間多,行為普遍,而且有看電子書習慣,從手機學習,可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一條途徑[2]。要徹底遠離手機是不可能的,學生可以轉移自身注意力,比如,培養自己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生活,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用其他愛好和娛樂活動轉移注意力,沖淡對手機的娛樂需求[3]。
4.2學校利用教育手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智能機
明確制定相關懲罰制度,嚴懲在違規場場合使用手機的人。同時在學生及老師之間開展一些有關手機成癮的講座,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
4.3手機生產商制造一些防止手機成癮的機制
手機生產商與相關部門進行深度合作,制定一定的防止手機成癮的機制,控制手機應用使用時間長度,和他們配合宣傳使用手機的優劣,使使用者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科]
【參考文獻】
[1]王小運,伍安春.大學生手機成癮行為的成因及其對策[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40-43+63.
[2]張恒愷,彭永昱.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習慣調查[J].科技風,2013,03:187.
[3]黃思沛.智能手機對大學生的弊端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