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龍
【摘 要】城市規劃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其對城市建設有著一定的引導作用,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入城市規劃設計中,可以實現城市經濟、資源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還可以營造出更加安定、和諧、健康的城市空間。城市規劃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依據,其可以加快現代化城市發展建設的進程,還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本文分析了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則,并對加強城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原則;措施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重要依據,科學、合理的規劃可以提升城市建設的水平,還可以美化城市的環境。城市發展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國民經濟的收入,但是也帶來了一些環境問題,由于人們過度的開發資源,使得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而且也出現了一些自然災害,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生活,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城市規劃中加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實現人力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措施,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對城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措施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希望可以提高城市建設的效果與水平。
1.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城市規劃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在城市規劃中加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可以有效實現城市經濟與城市生態環境的同步發展,在提升城市經濟水平的同時,還要有效的保護城市的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城市規劃,還具有一定的經濟性,其主張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最大的限度的降低對資金以及資源的消耗,還要盡量減少規劃的勞動力,加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在生態環境承載的范圍內,加快城市建設的水平。另外,規劃設計人員還要引進先進的科技技術,對城市的發展進行科學的預測,更好的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規劃是對城市未來建設的展望,其合理與否關系著城市建設的質量,還關系著城市經濟水平的提升。城市規劃是為了將城市建設的更加美好,還是為了實現城市的長遠發展,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入城市規劃中,可以提高城市的核心地位,還可以為人們創造出更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城市規劃經歷了由簡到難、由低級到高級、由非持續性到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其是促進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
2.城市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需遵循的原則
2.1服從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規劃涉及的內容比較多,而且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規劃人員必須做到調查工作,要掌握當地的自然環境信息,還要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性,了解人們的生活需求,然后對城市的建設作出統一的規劃。城市規劃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提高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保證城市生態資源的完整性,在規劃的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對當地生態資源的破壞,還要努力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人們創造出更加綠色、健康的居住環境。城市規劃還需要服從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只有局部服從總體,才能使城市規劃設計更加合理,為當地居民設計出更高質量的環境空間。
2.2自然與城市和諧發展的原則
城市中有很多可利用的資源,人們在開發與利用這些資源時,如果不注意環保,可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且過度的開發資源,也會引發一些環境問題。在城市規劃中加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環保意義,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建設,這一產業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很大,也關系著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應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后,可以減低工業生產對環境的危害性。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就是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城市規劃和發展的戰略目標,可持續發展對于城市規劃的意義在于它拓展了城市規劃的責任, 特別對城市總體規劃而言,迫使我們將目光由規劃期所界定的時限,投向更遠的未來,由規劃邊界所界定的城市建設區投向更廣闊的區域生態遠景,由相對單純的物質空間投向更復雜的社會空間。城市規劃就不僅是建設規劃,而是在城市化、工業化的過程中,為城市開發、建設、發展的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和可供選擇的方案。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保證今天的開發、 建設的決策不給未來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即可持續發展問題。城市可持續發展體現在城市規劃方面,主要是空間上的協調發展和發展的連續性問題。城市規劃的基本價值取決于對決策過程的影響,城市規劃只有通過實施才能發揮作用。在實施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長遠發展與近期建設的關系。
2.3城市環境中各社會集團之間社會生活和諧的原則
城市是時代文明的集中體現,城市規劃不僅要考慮城市設施的逐步現代化,同時要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居民文化生活需求。人是城市空間的主體、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據,因此規劃應研究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據、城市生活的規律,研究不同時間和地點人們的活動特點,滿足人們對城市環境的需求。
3.城市規劃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與措施
3.1合理規劃城市整體布局
我國城市規劃建設多采用“單中心”規劃模式,將會帶來市中心人口密集,導致環境惡化,資源分配不均,人口密集程度大等弊端,因此建議城市在進行城市總體規劃時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多中心”的方案,即確定城市是由多個城區組成,相互之間具有獨立地位,但是分工協作,共同構成城市和諧的整體。
3.2創造良好的交通體系
在住宅小區汽車交通組織方面構建合理的交通系統,充分利用綠化分隔、景觀引導、設施限制等辦法,盡量達到人車分離的目的;在住宅組團外圍的交通空間內設立與住宅組團人數規模相適宜的露天停車場,使人車距離不會太遠,既可使人們充分享受移步換景的外部環境景觀,也可達到交通安全,出行方便的目的,又可使擁有私家車的住戶享受相應的便利。汽車交通單行限制的做法,可以能滿足行人安全、汽車通暢便捷地要求,隨著清潔燃料的逐漸普及,汽車對環境帶來地影響也會大大減少。
3.3加強城市保護與改造
城市歷史保護問題在經過一個時期的探索和實踐以后,在概念上更加明確,即城市歷史的保護是以保護城市的地方文化、景觀特色和保護歷史建筑和歷史名城外,還包括保護不同時期的優秀建筑、歷史街道環境、歷史性景觀特色和地方性風俗民情。
3.4設置優良的公共設施
一個城市的公共設施關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質量和安全,一個好的城市規劃中,優良的公共設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舒適的公共場所,可以給居民美的享受,成為放松城市壓力和人與人溝通與交流的重要場所,因此,公共場所的親民性應當放在第一位,貼近居民區,商務區,便于市民的休閑交流。其次是公共設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因為公共設施具有普遍性,關系到大多數人的利益,故而要更具安全性。以城市的排水系統為例,如果城市排水系統設置不好,遭遇大雨或者暴雨就有可能造成人們的出行不便,甚至威脅生命財產的安全,排水系統的設置要以城市以往降水量的最高數為標準,就高不就低。
4.結語
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據,為了使城市規劃設計更加合理,必須在規劃設計時引入先進的理念,這樣才能使城市建設走在持續、健康的道路上。城市規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是快速達到城市發展目標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城市管理者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經濟水平,但是也帶來了一些環境問題,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加入可持續法發展理念,可以有效的改善環境問題,實現生態環境與城市經濟的共同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張彩虹,李彤煜.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規劃研究[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3.8.
[2]李汶洵,陳萍文.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探析[J].山西建筑,2011.3.
[3]羅小婭.淺談城市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J].能源與節能,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