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寶紅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還應該加強情感的正確激發(fā)與指導??墒莻鹘y(tǒng)的教育純粹是智能教育,我們教師側重的是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很少涉及情感教育,即使有所涉及,也是硬邦邦的幾句話:“你不該這樣,你該這樣”等等,導致學生嚴重缺失情感教育。其實,翻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那些圖文并茂、文質兼美的文章包含著對人民、對祖國、對自然、對親人的真摯情感,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或崇高悲壯或清麗委婉的美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情感的課堂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人生來就懷著一顆情感之核,如果能好好地培養(yǎng),就會抽芽舒葉,開出美麗之花,結出豐碩之果”學生只有有情感參與,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是成功的,因此,教師必須處理好教學與情感之間的關系。文章并非無情物,作者都是有感而發(fā)的,他們的內心情感在字里行間洋溢著,教育家蔡元培也說:“每個人都是有情感的,要想讓情感轉薄為厚、轉弱為強,就要進一步陶冶。”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對自然、對社會的感悟,往往集道德美、風景美、人情美于一體,隱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作為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學科知識和情感教育巧妙地結合起來,把自己的教學意向和學生的情感傾向溝通融會起來,才能做到師生間的情感交融、心靈相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課時,上課伊始,我先給學生播放了《父親》這首歌,然后用深情的語言給學生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情感氛圍,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賴床被打”與“闖練故事”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反復閱讀,從中體會父愛的偉大;再如在學習父親的《背影》時,我緊扣父子親情,引導學生體味濃濃父愛,體會人間至情;再如在學習《羚羊木雕》時,我引導學生從感受作者感情傾向入手,讓學生體會“我”與萬芳間的真摯友誼和純潔童心,讓他們明白,在孩子的眼里,心靈最珍貴,比任何東西都貴重。正是這樣的情感教育,才讓我們的學生深受感動,才讓我們的學生成為有情有義的人。
總之,情感教育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與文本中的人物共傷悲、同喜樂。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運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充滿情感的初中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張俊.語文教學應突出和強化情感教育.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