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營造林工作的開展,為林業的發展奠定基礎。營造林的質量影響著林業的質量,同時決定著林業的發展方向。目前,林業由傳統的單一模式轉化為多元化。對于房屋建設、高層建設、土質產品以及綠化產品等方面對林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業不僅僅需要更多的林業資源,更重要的是質量安全方面的需求。營造林工作的開展,需要企業的管理與配合,企業需引進專業人才,傳播營造林知識,將營造林工作作為林業發展的重心,從而促進林業的發展。
【關鍵詞】營造林;林業;促進;發展
0.前言
營造林具有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凈化空氣、減少環境污染以及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在營造林工作中,應該注意質量檢測、加大管理制度、做好營造林提前準備工作、加大投資力度、保護林地資源及生態環境。林業部門必須加強管理,利用林業資源進行新型產業的開發,增加林業的綜合開發與利用。在營造林過程中,注意資源合理利用,保證資源的整體性并調節資源之間的關系。營造林工作能夠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增加市場競爭力,同時有助于林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因此,必須將營造林技術應用帶林業中,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有利于人類生產生活中的利用。
1.營林造林的意義
1.1植樹造林能有效地保持水土
一些地區由于植被少,降雨量頻繁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土質疏散,被水流沖進河里,不僅使陸地土壤減少,還對農作物及植被的生長造成破壞,同時給河流造成泥沙堆積,河床升高,是生態環境嚴重失衡。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給土地、河流帶來的嚴重影響,必須將植被大量覆蓋,有助于穩固土壤,防風固沙,避免水流沖擊造成的水土流失現象。
1.2植樹造林能有效地防風固沙
在沙塵暴中,空氣中彌漫的沙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沙土覆蓋到植物上,導致植物受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同時,沙土覆蓋在城市中,會給城市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樹木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不僅能夠使風力較減小,還能夠將固定沙土,避免沙塵破壞生態環境。
1.3植樹造林能有效地為人類提供部分有用的東西
人類生活中離不開水果,水果具有大量的維生素及有利于人類身體健康的物質;相對于水果,茶葉也是與人們密不可分的;而二者的生產需要林業 的發展,經過營造林能夠培養大量樹木,為人類提供生活食品及用品,滿足人類所需。
1.4植樹造林能有效地減少空氣的污染量
樹木具有凈化空氣功能,根據資料證明,樹木呼出的氧氣能夠對空氣中二氧化碳及其有害物質進行吸收,有效的將空氣質量進行改善,防止大氣污染的產生。資料證明,一些樹木還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能夠將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凈化,保證空氣的質量安全。
1.5植樹造林能有效地防止噪音的污染
減少噪音,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這樣才能促進人類建設理想的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等環境。
2.營林工作建設要素及內容
2.1建設要素
包括林業生態體系建設;林業產業體系建設;林業安全體系建設;林業基礎建設。
2.2營林工作的內容
(1)嚴把質量關,加強造林檢查驗收工作,加大跡地更新工作的力度,在以“質為先”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中,組織造林質量“回頭看”。
(2)克服重造輕管思想,加強撫育管理當前造林工作存在重造輕管,撫育管理中存在重項目造林輕一般造林的現象,幼林撫育的投入不足,檢查督促的力度不夠。
(3)搞好調查,建立跡地更新長效機制。各地要集中力量,對因采伐、火燒和病蟲害形成的連片1公頃以上的跡地,進行全面調查,徹底摸清底數,建立跡地檔案。
(4)早動手,認真做好造林的規劃和準備工作,造林的重點項目、跡地更新造林工作的規劃要早作安排、早落實,同時,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
(5)充分發揮綠委作用,加強城鎮周圍山體綠化工作城鎮山體綠化是提高城鎮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充分發揮綠委的作用,把城鎮周圍山體綠化與全民義務植樹工作結合起來,加快城鎮綠化的步伐。
(6)加快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發放工作,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發放工作。
3.加強完善營林工作
3.1加強營林、造林基礎
營林造林是補充森林資源、保持森林資源永續利用、保證林產工業原料供給的基礎。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植樹造林,多次發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號召,并取得了可喜的業績。但我國林業的高稅賦卻從根本上動搖了這一基礎,長期以來過多依賴精神鼓勵促進植樹造林,忽視物質利益刺激。林業基礎的加強,營造林積極性的調動離不開物質利益。
3.2實施林區綜合開發與多產業協調發展,提升林業系統發展功能
系統思考林業的發展,把發展林業同森林綠色食品、花卉園藝、特色加工業、森林旅游等有機結合起來。
3.3全面提高林業科學技術水平
我國林業競爭力低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技術水平低。在今后的林業建設與發展中,必須把提高林業生產技術水平放到突出地位。
4.營林工作管理對策與建議
4.1資源管理整體性
資源管理具有多樣性、整體性,其中多樣性的資源包括地下礦藏、氣候、土地、水、生物等。合理的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整體性,必須做到將所有可再生利用的資源共同經營管理,將不可再生利用的資源分別進行經營管理,將整體資源分配好、利用好,分別進行管理,真正做到從基礎到實際都能保證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各種森林資源的合理化構成。
4.2調節關系
(1)保證森林資源的質量和數量之間,發展均衡,不能要求高質量的時候,使數量下降,也不能增加數量的時候,使質量降低。在林業經濟和森林資源管理各項活動的展開過程中,做到森林資源質量和數量之間,互相平衡、制約發展、共同獲利。但是要注意保證森林資源結構的關系,確保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和再次開發。
(2)資源變化監測。森林的資源是有限的,同時也具有再生功能,其中木本植物消長變化對資源整體變化起著調控作用。結合水資源、社會經濟、農業經濟、林地等多個部門的實踐經驗和管理方法,定期定時的進行質量檢測和全面調查研究相結合,及時掌握森林資源的總體數量、整體質量的不確定因素,為今后林業的發展和森林開發以及再生利用做好鋪墊。
(3)政企分離。林業體制的改革一定要對政府和企業的責任劃分清楚,使林業產權劃分明確。而政府的主要工作范圍是對森林資源的客觀管理做好,幫助企業和對企業在工作中做出正確指導,真正意義上做到雙方權利、責任、利益“合而分之、分而治之”,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目的。
(4)依靠經濟。經濟是基礎,在營造林工作中,需要依靠經濟的支撐,企業應該將企業利益為出發點,在政府的支持下合理的進行營造林。保證一切工作在規范下進行,降低成本輸出、杜絕浪費現象、減少材料的浪費,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能夠增加成本的利用。
5.結束語
森林的可持續經營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由于近年來來人們只關注數量,忽視了質量從而導致了森林資源培育和管理的綜合要素較低。目前我國各省市的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等一(下轉第350頁)(上接第339頁)系列森林資源在不同程度上都造成了嚴重損失,而這些內容也已經成為林業發展、和各省市考核內容的主要指標,最近幾年各省市的數據顯示普遍要素呈低走勢發展著,可見我國林業發展已到了低谷。總的來說,加強營林工作,用新的管理提高生產力、提高質量是目前我國林業科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科]
【參考文獻】
[1]于波,趙輝,李晶.加強營林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8).
[2]黃玉華,劉艷,楊世剛,劉丹.加強營林造林工作促進生態林業發展—談如何促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J].現代園藝,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