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鹽城新興支行圍繞“一個支部一個特色,一個主題一個品牌”要求,堅持“兩手抓”,提升“四個力”,著力打造“兩融合、兩促進”黨建品牌,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有機結合。兩年以來,各項業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績效考評在支行10個網點中名列前茅,基層黨組織建設被支行樹為“六有”示范點。
一、抓隊伍,提升戰斗力。新興支行黨支部現有黨員12人,其中在職黨員9人、離退休黨員3人,是網點黨員人數最多的一個支部。在職9名干部員工全部為黨員,在全行網點中也獨無僅有。近年來,新興支行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開展了“黨員責任牢記心頭”的學習。網點一把手是支部書記,承擔尖刀排排長、敢死隊隊長的責任,身先士卒當好“六員”:組織員、宣傳員、營銷員、維護員、情況員、指揮員。客戶經理任支部副書記,全力當好“四手”:行長的助手、柜員的幫手、產品營銷的能手和業績的旗手。運營主管任支部紀檢委員,切實做好“四抓”:抓組合、抓服務、抓臺賬、抓管理。兩名柜員分別擔任宣傳委員和組織委員,堅持做到“三心”:細心當班、用心營銷、真心服務。2015年,根據上級行安排,又開辟了黨支部責任區,簽訂了黨員責任書,設立了黨員示范崗,每季評選“黨員示范崗”、“最佳大堂經理”和“最佳柜員”。大家普遍覺得肩上責任更重了、工作效能更高了、模范作用更強了,支部各成員各司其職,形成“樣樣工作爭第一”的合力,營造“我為黨旗添光輝”的氛圍,提升了戰斗力。在2014年度柜員等級考試中,三人參考,其中一人達5級標準,一人達4級標準。支部書記王東林被評為2013-2014年度全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副書記曹素蘭被評為支行優秀共產黨員。
二、抓帶頭,提升向心力。一是帶頭學習。將學習作為切入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定期召開黨員會議,今年著重學習了“三嚴三實”、“從嚴治黨、從嚴治行”和“饒才富、二蘭、王希和蘇州分行”四種精神。針對新興實際,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對工作經驗進行交流分享,對新形勢和新任務進行剖析,積極撰寫學習心得。第二,帶頭服務。新興支行南接鹽城長途客運北站、市區白馬市場、義烏商貿城、金鼎建材裝飾城和全市最大的物流貨物中心中遠物流,西鄰建湖縣、鹽都區,服務區域廣、群眾多,近兩年業務量猛增,每天7點開門到晚上6點關門,營業廳內基本都是濟濟一堂。支部書記王東林提出班子成員干工作“白加黑、5+2”口號,堅持晨會必發言、夕會必參加、大堂全服務,與員工共進退。領導的示范作用,促使網點規范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在2014年全年第三方規范化服務檢查中,網點榮獲第二;支行貼心、周到的服務也得到了當地群眾廣泛認可和客戶好評,多次榮獲當地政府“窗口服務”優秀單位稱號。同時經營效益也明顯提升,至2015年6月末,儲蓄存款比年初凈增7000多萬,新開設對公百萬元賬戶6戶、1000萬賬戶5戶、億萬元賬戶1戶,第三,帶頭抓合規。新興支行是一家老“三鐵”單位,已連續保持這個榮譽稱號17年。新興黨支部在職9名黨員,50歲以上3人,40-50歲2人,30歲以下4人,是個老中青相結合的團隊。黨支部的老黨員都曾親歷“三鐵”創建的點點滴滴,為了擦亮“三鐵”單位的金字招牌,讓“三鐵”榮譽在新興代代傳承,他們平時就特別注重言傳身教,從細節著手,從嚴處要求,把嚴控各類風險發生落實到每一筆業務中去,為青年黨員做好示范。
三、抓實事,提升凝聚力。一是抓陣地,搭平臺。將黨建工作與“員工小家”建設、“青年文明號”創建等“六件實事”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系統聯創。2014年新增投入20余萬元進行了后院改造、職工之家建設,修繕了花園、菜園,搭建了乒乓球桌等,活躍職工業余生活。安裝了柜面清風系統,優化柜員工作環境。按照“三亮、五有、十上墻”要求,2015年建設了黨建活動室,黨員活動陣地大為改觀,成為全行黨支部活動陣地示范點。二是抓人文,送溫暖。新興黨支部近兩年新入行員工4人,支部都細心為他們安排了宿舍,食堂重新添置廚具,解決他們食宿不便等實際問題,讓他們安心工作。對一名年紀較大的困難黨員開展愛心幫扶,工作上多幫助,生活上多關心,春節時登門送上困難黨員慰問金。兩名女員工正在哺乳期,其他黨員主動多擔責、多做事,在保證柜面業務及時受理的情況下,靈活機動安排即位上班。三是抓青年,增活力。支部四名新入行員工,有大學生,有研究生。支部召開“三會一課”時,鼓勵青年黨員抒發情懷,暢談理想和事業;鼓勵青年員工鍛煉業務技能,參加上級行業務技術比賽,培養業務能手;積極組織青年參加上級行的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歌舞比賽、讀書活動和拓展訓練,陶冶員工情操,促進團隊和諧。2014年,新興支行被授予省級“青年文明號”稱號。
四、抓三農,提升競爭力。新興支行是鄉鎮網點,黨支部把踐行群眾路線服務群眾的宗旨落實到服務三農上。黨支部書記王東林平時主動對接鎮政府,加強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聯系,服務“三農”工作成績斐然。一是服務設施配備到位。村里沒有銀行,農民存錢匯款、拿農業補貼,一跑就是半天。該行把填補農村金融自助服務空白作為2014年頭等大事。黨支部組織了突擊小分隊,逐村落實調查選點、搜集資料、簽訂協議、指導培訓和安裝工作,2014年底,在全鎮設立了42個金融自助服務點,開通惠農通24部,經過努力,實現了村村全覆蓋,農民辦理農戶轉賬、查詢、社保、取款等四個業務不出村,該鎮24個村的村級“三資”帳戶都開到了農行。同時對每個自助服務點都明確一名黨員做好服務員、維護員、營銷員,有效提高了自助服務點的金融服務水平,使有效機具數占比提高到95%以上、筆均交易額6500元。二是社保卡發放到位。2014年來,新興支行制作、發放了34000余張社保卡。怎樣幫助農民把社保卡真正用起來,就成了支部的當務之急。時值農村“四夏”大忙,針對農民難以抽時間到鎮上激活社保卡的實際情況,黨支部抽調2臺自助終端,安排車輛將自助終端直接運到遠西村、三里村、新界村,鎮南村等各個村部田頭,加班加點,手把手現場指導農戶激活使用社保卡,農民在家門口拿到激活了的社保卡,都對農行人豎起了大拇指。三是農戶貸款投入到位。農村養殖業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農民貸款并不容易。支部書記王東林帶領兩名黨員,對有農戶貸款需求的個人生產經營客戶、家庭農場逐一進行了摸排,制定了“專業合作社+農戶+惠農通服務點”的模式,通過農場、公職人員擔保或農戶聯保方式,靈活發放農戶貸款。兩年來發放農戶貸款600萬元,“養雞養魚搞致富,農行農戶共鋪路”,農戶貸款贏得了口碑,更解了農戶的燃眉之急。四是重大項目支持到位。得知總投資30億元的項目,鹽城市第一個靜脈產業園將在新興落戶的消息后,拆遷530戶資金達3.1億元,支部書記王東林快速反應,當即上門拜訪政府相關負責人,宣傳農行國有銀行的優勢,尤其是惠農卡不收年費、手續費,農戶可拿惠農貸款的政策優勢,打消了鎮領導原先的顧慮,并第一時間向政府制作并遞送《金融服務方案》書。2015年5月份,成功開設鹽城靜脈產業園拆遷指揮部專戶后,支部安排兩名黨員,逐一收集18個拆遷組拆遷戶身份證信息,利用班余時間填表、聯網核查身份信息并制卡,連續三天每天加班到夜里10點。經過努力,共制作惠農卡516張,同時提供點鈔機、裝鈔袋、礦泉水等,到洪東村村部現場協助財政所發放現金800余萬元,資金分發到拆遷戶手中。
(文/楊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