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
[摘 要] 加快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對于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重大意義。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是典型的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地處大巴山腹地,森林覆蓋率高,礦產資源豐富,有利于工業經濟的發展。巴縣要想擺脫貧困走工業化的發展道路應加快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快構建暢通便捷的物流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多層次投融資體系,著力培育縣域特色主導產業,積極發展中小企業,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切實加強技術創新,樹立產品、技術保護意識、注重品牌建設。
[關鍵詞] 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F830 [文獻標識碼] B
縣域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農村經濟和城市經濟的結合點,是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工業化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地區由落后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必然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西部地區縣域工業經濟雖取得很大進步,但和東部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差距日益擴大。因此,加快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對于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對于國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本文選取了具有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典型特點的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為研究對象,希望能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借鑒。
鎮巴縣位于陜西省南端,漢中市東南隅,地處大巴山腹地,有陜西省“南大門”之稱。境內萬山重疊,溝壑縱橫,平均海拔1234米,森林覆蓋率達59.9%,有亞洲最大的原始木竹林,是“全國生態示范縣”。全縣總面積3437平方公里,總人口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07萬人。縣內礦產、水能、生物、旅游資源豐富。地下礦藏已發現25種,其中煤炭儲量1.2億噸,板石儲量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6.44萬千瓦,天然氣初步探明儲量3314億立方米。各種動植物資源達1200余種,盛產杜仲、黃姜、天麻、黨參、棗皮、當歸等中藥材,素有“天然中藥庫”之稱。近期我們對鎮巴縣進行了深入調研,根據調研情況和我們的體會,下面談一談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想法和思路。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思想決定行動,觀念決定行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縣大多數也是貧困地區,貧困地區要不要發展工業,如何發展工業,思想認識上的偏差仍是阻礙貧困地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因。一是貧困地區的工業企業在內部經營管理存在很多問題,矛盾既錯綜復雜又比較尖銳,群眾上訪屢屢出現,造成一些人認為發展工業就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二是貧困地區工業基礎較差,對縣域經濟貢獻不大,占比較小,財政支出以轉移支付為主,造成有些人認為發展工業經濟得到的一點稅收還不如向上多爭取一點,既沒有風險,又方便快捷。三是工業項目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年才能見效,需要長期耐心地去培育,而且成長過程中失敗的風險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受到各方面的指責和非議,“出力不討好”成為工業管理者的代名詞,很多人不愿從事工業經濟管理工作。四是一些工業管理者認為企業是市場經營的主體,遇到困難大多不愿主動擔當作為,推諉扯皮,解決問題異常艱難。因此,解決工業發展滯后問題還需先從思想觀念入手。首先,牢固樹立抓工業就是抓經濟發展,抓工業就是抓民生的發展觀,徹底摒棄工作中的等、靠、要的懶漢思想。其次,要形成干事創業的正確用人導向,大力啟用埋頭苦干的人才,要在工業戰線里主動發現人才,積極培養人才,要使優秀的人才在苦與累中看到希望,在委屈與失落中得到安慰。第三,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成效考評辦法,形成鍥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對成效顯著的要表彰獎勵,對破解工業難題不作為、亂作為的要予以問責懲戒,形成人人關心、重視工業,齊心協力發展工業的良好社會氛圍。[1]
二、加快構建暢通便捷的物流交通網絡
工業經濟只有和外界聯系緊密,才能更好發展,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交通
落后、物流不暢是制約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鎮巴縣地處大巴山腹地,全縣不僅沒有鐵路、高速公路,就連一條縱貫全境的二級公路也沒有。境內快遞公司僅有兩家,功能不完備、社會化服務水平低、物流運輸成本高,更談不上出口通關。如鎮巴縣板石的95%要靠外銷,產品只有發往天津或廣州辦理通關手續,手續不便、成本較高、利潤微薄。建立完善便捷的物流交通網絡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發展已迫在眉睫。今后,在物流交通網絡建設方面應重點做好三個方面:一是在國家層面加大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物流交通網絡的投資力度,使之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防止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被交通再次邊緣化。二是加快市縣物流園區建設步伐,形成科學合理布局、功能完備、面向基層、服務高效的物流交通服務網絡。三是積極推進市級海關建設,使外銷產品在家門口就能便捷地走出國門。
三、進一步完善多層次投融資體系
市場經濟天然存在著資金的“洼地效應”,而資金的“洼地效應”導致西部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中的金融體系極不健全,國有商業銀行的紛紛撤出,金融業的萎縮使區域發展更加困難。鎮巴縣目前金融機構僅有農行、農發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和一家小額貸款公司。2013年存款余額40億元,貸款余額15億元,當年投入中小企業的資金不足1億元。有一些企業時常為幾十萬元的周轉資金而四處奔波,求貸無門。如何有效破解貸款難這一問題,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助力,我們認為:第一、創新金融產品,拓寬抵押擔保種類,為企業貸款提供更多選擇。第二、加快全社會誠信體系的信息公開化建設,要把每個企業、每位公民的誠信基礎信息納入全社會的監督之下,形成一處無信、處處受限的良好局面,為誠信企業貸款打下良好基礎。第三、積極發展民間投融資機構,發揮社會閑置資金的作用,讓民間資本真正公平參與金融市場的構建與競爭,這有利于形成縣域金融體系健全,金融市場活躍的局面。[2]
四、著力培育縣域特色主導產業
發展什么優勢主導產業、走什么樣的發展之路,是困擾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發展的大問題。人云亦云,照搬照抄,盲目引進,最終就會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上世紀八十年代,鎮巴縣學習江蘇經驗,發展了一批新興制造業項目,當時也曾取得過一段時間的輝煌,但由于這些項目均兩頭在外,本地資源無法實現融合對接,短短幾年就因水土不服,最終基本都資不抵債、破產倒閉了。鎮巴縣在失敗中艱難探索、勇于實踐,在深入分析縣情,立足挖掘本地優勢資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現在以煤炭、石材、錳、竹木加工、有機食品等為骨干的一批特色優勢產業。多年的努力拼搏終結碩果,鎮巴縣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仿古實木踢腳線生產基地、陜南最大的產煤縣、鎮巴臘肉以質優、味美、環保的獨特品質獲得了國家工商總局的“中國地理證明商標”、國家質檢總局的“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品暢銷全國十多個省市。鎮巴縣連續四年工業增速均位居漢中市第一,2014年規上工業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名,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獎勵,工業總產值首次超過了農業,實現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的發展,只有立足當地的實際,發揮優勢,才能沖出重圍,有大的發展。[3]endprint
五、積極發展中小企業,大力培育市場主體
中小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中小企業數量較少,市場主體培育滯后,導致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先天不足。過去市場的準入條件、門檻較高,很多本可以發展的好項目、好產業被拒之門外,十分可惜。隨著新的企業工商登記管理制度的出臺,中小企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代。因而,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要抓住這一機遇,大力培育市場主體,促使更多的中小企業應運而生,逐步培養出一批有前途、有朝氣、有活力的規上企業,成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柱。鎮巴縣2014年共培育各類市場主體667戶,其中股份制企業12戶,私營企業71戶,專業合作社56個,培育規上企業4戶,工業經濟呈現出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好勢頭。[4]
六、切實加強技術創新
企業要在競爭激烈市場中長期立足,要有核心競爭力,而技術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首要組成部分,工業的發展要始終把技術創新放在首位。工業經濟發展的滯后往往是技術的滯后,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的工業企業多屬資源開發型,大多數以初級產品加工為主,技術含量少、產品附加值低、利潤薄。因此,必須在技術創新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氣。煤炭是鎮巴縣的支柱產業,面對近年煤炭價格急劇下滑的困局,2014年鎮巴縣對5個較大煤礦進行了全面技改,使機械化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安全設施設備上了一個大臺階,同時對原煤進行了水洗和風選,提高噸煤的發電量,從而降低了噸煤的經營成本,增強了噸煤的質量,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再如鎮巴縣的石材產業,過去每平米板石價格在60元左右,礦山開采利用率不足30%,現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獲得了國家專利六項,并從意大利積極引進石材加工新技術,加強了對廢棄石材綜合利用,現每平米板石價值提高到300元,資源利用率達70%。
七、樹立產品、技術保護意識、注重品牌建設
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發展經常出現虎頭蛇尾,產品走不遠,產業做不強,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不注重自我保護,缺乏專利意識、商標意識和品牌意識等。多年努力奮斗搞出一種產品、技術,但因缺乏保護意識,兩三年后就“你有我有全都有”,甚至別人用你的技術、產品申請了專利,注冊了商標,進而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讓人十分痛惜!例如鎮巴縣上世紀八十年代研發的榨油機,在全國同類產品中活動金獎,產品暢銷20多個省市,但由于沒有進行技術專利的申請與保護,很快別的廠家用我們的技術打敗了我們。又如鎮巴縣的“秦巴霧毫”茶葉是八十年代初最早評定的陜西第一茗,市場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沒有及時進行商標注冊,被四川達州一家公司搶先對“秦巴霧毫”進行了注冊,還引起了一場侵權糾紛,好的品牌不能用,曇花一現,十分可惜。因此,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發展需要樹立產品、技術保護意識,加強專利、商標和品牌建設,用市場規則,做大做強產業。
總之,盡管制約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有一種敢于擔當,腳踏實地,鍥而不舍的釘子精神,只要找準問題的癥結,理清思路,齊心協力,攻堅克難,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發展就能實現新突破、新跨越。
[參 考 文 獻]
[1]于代松.西部地區縣域工業發展必須防止五種不良現象[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2(3):34-36
[2]趙明霄.完善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的資金來源機制[J].中國金融,2011(2):64-67
[3]朱云飛.新型工業化過程中河北主導產業的選擇、轉型與升級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4(44):13-17
[4]王興友.對西部縣域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調查與思考[J].西南金融,2012(10):53-56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