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馨頡
[摘 要] 單位會計責任的主體是每個單位的負責人,其對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具體而言,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要包括保證會計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獎罰分明,嚴格規范自身行為,起好帶頭作用。為了促進單位負責人更好的履行職責應加快完善法律法規和獎懲機制,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審工作,提升單位負責人的責任認識,科學確定教育內容,重視會計人員隊伍的建設,為會計人員有效履行職能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關鍵詞] 會計;會計責任;單位負責人;相關建議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一、單位負責人的具體會計責任
(—)單位負責人會計責任的內容分析
單位負責人作為一個單位會計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并非要取代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事必躬親,而是應該建立一個有效的制度,來約束其行為,要將會計從業人員的相關職責、權限、制度劃分清楚,而且應該有有效途徑來保證其執行情況,以確保其想法在管理中得以實施,確保從事會計工作的相關人員按照負責人和程序的要求來進行辦理。確保處理會計事務的條例和標準可以按照法律的標準來進行。具體而言,本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要包括:
(1)能夠確保本單位會計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可以對會計工作負責,當會計工作有不正常現象出現時,法律責任應由負責人第一個承擔。(2)單位負責人應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帶領會計從業人員按照《會計法》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3)對嚴格遵守《會計法》,并按《會計法》要求從業的會計人員應不斷鼓勵,同時應給予適當獎勵。(4)為了表明其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單位負責人應在報告上簽字并蓋章。(5)加強單位的內部管理體制,完善監督和約束體制。(6)應在法律的范圍內從事會計工作,不能教唆和命令會計單位和人員違法,應依法行事。(7)對于那些有誤差或存在嚴重賬薄不符的情況應立刻報告,并馬上做出決策。(8)堅決不能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真實的報告,不能賄賂注冊會計師,提供給注冊會計師的資料應完全屬實。(9)當有關部門進行監督和監察時,應提供真實的信息和資料,不得隱瞞、欺騙。(10)要不斷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人員進行再教育,不斷提升其業務素質和水平,同時聘用的人員應具有相關從業資格證。
(二)出現會計違規違法行為時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由于法律意識不強,而且缺乏責任感,很多會計在意識上存在偏差,使得工作中的錯誤情況很多。如何對不正確的會計行為進行制裁,法律責任應怎樣分配和承擔,以以下三類為主。(1)民事責任。在代理關系的角度看,接受管理層委托并向其提供財務報告的人員為會計人員。可見,會計從業人員對管理層負責,管理層對投資人負責,所以會計人員與投資人沒有權利義務關系。因此應由管理層承擔主要的會計責任。(2)行政責任。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構成了行政責任,當前我國會計方面的的法律責任都以行政責任為主。并以金融部門、審計、稅務、司法、證券、保險、銀行等部門參與聯合會計核算,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行政責任追究。《會計法》和《公司法》還規定,根據情節輕重的情況,分別處罰,包括罰款,吊銷資格證等。(3)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會計違法所必須承擔的后果之一。我國《刑法》和《會計法》都規定了對會計造假行為的處罰。
二、完善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法律法規和獎懲機制
國家法律法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單位負責人如何進行會計教育進行規定。單位負責實施的會計法律法規教育,雖然迫切需要,但缺乏一個可以信賴的法律依據。提出修訂《會計法》或先行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的法律規范》,應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接受會計教育作為一項義務納入到會計法規體系中,實行定期和制度化的教育培訓制度,以強化單位負責人的會計教育,提高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財政部門可以承擔本單位的會計法律法規研究,作為考核單位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那些取得優異成績的,單位應給予一定獎勵,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并在評優的過程中優先考慮;對于那些成績不合格的,應不予以獎勵,不考慮評優,給予懲戒,督促他們履行相關義務。
(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會計法》明確規定,每個單位都應完善內部監督和管理機制,然而仍有一些單位不按規定進行,內部管理制度換亂,比如賬實不符,不按規定報稅,對庫存現金不定期盤點,人員分工不明確,會計和出納權限不明,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管理程序。單位負責人只有抓住了內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嚴格考核,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
(三)重視和加強內審工作
內部審計是在單位內部對各種經濟活動與控制系統獨立評價,以確定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符合規定的標準,是否有效和經濟的使用了資源,是否在實現組織目標。內部審計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以內部財務審計為主,這既是監督管理會計工作的過程,更是確保會計工作真實性和完整性必不可少的舉措。然而在現實中,內部審計并不是在所有的單位都開展了,有的只是徒有其表,有的作為財務部門的隸屬機構,無法充分發揮它的職能和作用。只有單位負責人對內審工作加以重視,才能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可靠。
(四)科學確定教育內容
對單位負責人進行會計培訓的內容應包括法律法規,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正反兩個方面。不過值得提醒的是單位負責人不必親力親為,對其進行會計教育并不是要他替代會計從業人員工作。所以在培訓的過程中應注意實踐大于理論,分清主次,詳略得當。教學要求試情況而定,應掌握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比如:會計的基本原則,會計的權利義務,如何制定財務報表等。如果負責人還有其他精力,也可涉獵其他會計理論。
(五)為會計人員有效履行職能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單位負責人應時常與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溝通,了解會計人員的工作,并給予支持,善于發現并解決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會計人員發現會計監督存在違法違規的現象,卻又無能為力時,單位負責人應給予支持,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六)重視會計人員隊伍的建設
會計工作需要會計人員去執行,所以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最近財政部先后頒布了很多會計相關的準則,這就需要單位負責人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創造條件,要求會計人員根據形勢發展需要不斷提升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七)提升單位負責人對會計責任的認識
一個單位的會計工作由單位負責人負責,但并不代表單位負責人一手遮天,獨大專權;也不可完全對會計工作不管不顧,擺出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更不能認為在會計財務報表,經費票據等簽名只是一種形式,而不關心其內容。應該做到的是充分理解《會計法》,意識到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履行好自己的責任。這是依法做好會計工作的關鍵。所以單位負責人應做到:第一、了解法律,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身先士卒,按照《會計法》的要求來行事。第二、學點會計,懂點財務。自己要負會計責任,就要管好財務,要管好財務,就要懂財務,不求精,但一定要懂。不能夠因為自己不是會計,不懂財務,而變成其逃避法律責任的理由。
[參 考 文 獻]
[1]馮春梅.淺談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和會計法律責任[J].山西科技,2007(2)
[2]新會計法.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教材委員會.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3]崔麗君.論企業負責人的會計責任.[J].科學導報,2014(3)
[4]王黎明.淺談企業會計責任主體及其會計責任.[J].企業導報,2013(19)
[5]陳漢文,王沖.內部控制管制之變遷———基于諾斯制度變遷理論的描述與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6]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S].2000-07-01
[7]吳少珍.淺議單位負責人如何防范潛在會計法律責任風險[J].會計師,2013(2)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