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汝云
[摘 要] 稅收風險防控是稅務機關的重要目標,而大企業稅收風險防控是稅務機關做好稅收風險防控工作的關鍵,國內各專家學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稅收風險防控的實際狀況也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為大企業稅收風險防控的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依據。為應對稅收風險,構建防范稅收風險機制的對策是:在稅務機關內部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運行機制;轉變稅收風險監控方式,建立“雷達”預警平臺;構建大數據平臺及數據庫,加大信息技術共享力度;規范獎懲制度,明確第三方協稅義務,加大違法打擊力度。
[關鍵詞] 大企業;稅收風險防控;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 F23 [文獻標識碼] B
2002年國家稅務局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專家的指導下,制定了《2002-2006年中國稅收征收管理戰略規劃綱要》,首次正式提出了“防范稅收風險”這一理念。2008年8月,國家稅務總局正式組建了大企業稅收管理司,從總局到各地稅務機關都在積極探索如何應對大企業管理。2009年,總局出臺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明確了稅務機關的大企業管理機構針對大企業開展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標志著我國對大企業實施稅務風險管理已經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2012年,全國稅收征管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要構建以稅收風險為導向的現代化稅收征管體系。
稅收風險管理作為一個全新的理念受到稅務部門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國內很多知名的學者也都有了不少獨特的見解和建議,為大企業稅收風險防控的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依據。從現行的研究成果看,國內學者對稅收風險防控的研究主要從一下三個視角:一是對我國稅收風險成因的研究;二是基于理論基礎模型之上對我國稅收風險的研究;三是基于應對稅收風險而提出的構建防范稅收風險機制的研究。
一、對我國稅收風險成因的研究
范忠山(2003)認為企業稅收風險產生的原因包括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觀原因是企業不能充分重視稅務風險;客觀原因為我國稅收法規頻繁變動。蔡昌(2007)認為稅收風險產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我國稅法本身存在缺陷,對納稅人權利的保護不充分;稅務機關在執法中擁有過多的自由裁量權;經濟環境中存在著一些虛開、代開發票等不合理的外部環境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張平平(2010)認為企業稅務風險的成因包括;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意識不強、辦稅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信息不對稱、國家稅收政策多變以及外部經營環境復雜。
欒春華(2010)將稅收風險的成因歸為三類:稅收立法風險、稅收征管風險、納稅遵從風險。李忠華(2011)將稅收風險(主要指征稅風險)按其形成的原因不同分為固有風險、制度風險和管理風險。朱淑芳(2011)從征稅環境、制度因素和征管過程的“尋租”現象三個層面闡述存在稅收風險。涂京騫(2012)指出我國的稅收風險主要有四大類,分別為:稅收征管風險、稅收法律適用風險、稅務協助風險以及協調稅收法制與和諧征納關系的風險,并針對以上四大風險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劉婉宜(2014)指出我國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困難。如大企業稅收信息建設不足,不能有效適應稅收管理的實際需求。部分信息系統程序復雜,功能單一,加大了大企業稅收管理難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企業稅收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姚軒鴿、魏春田(2014)指出稅收風險復雜性的根源在于稅權民意的基礎不堅實與不廣泛,以及缺乏有效監督。納稅人利益表達機制的缺失,導致稅收立法難以體現大多數納稅人的意志,進而產生稅收風險。并指出稅收負擔較重也是稅收風險產生原因之一。
二、基于理論基礎模型之上對我國稅收風險的研究
當前用于估算我國稅收流失或識別稅收風險的模型主要有投入產出模型和隨機邊界模型。稅收風險的測度評價模型,在定性分析方面主要是專家經驗法,在定量分析方面,主要是數理統計測算與評價法。代表性研究成果如下:
胡云松(2010)經過分析后建立的風險評定模型是:稅收風險積分,依據模型的評定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為靜態特征概率,為動態特征概率,為置信系數,表示動態特征調整系數,用表示規模,用表示戰略層面作出的風險概率判斷,用表示風險度特別值。李小平(2012)構建納稅人風險評估積分模型,運用科學的統計方法設置預警值區間,根據納稅人指標值與預警值之間的偏移度進行單項積分。
李曉曼(2013)在稅收風險評價方法中,將各單項因子指標的風險分值與確定的相應風險權重進行綜合,確定納稅人稅收風險分值:,對稅收風險坐標圖法、Monte Carlomethod(蒙特·卡羅方法)的原理及應用做了描述。陳潔(2013)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評價同類企業產出效率,通過DEA方法和一定的判別標準確定遵從稅法納稅人,提高測算樣本質量,再用Tobit模型構建稅收流失模型。
張景華(2014)構建了行業稅收風險識別模型,根據評分標準及計算公式:(風險識別指標預警值-風險識別指標值)/風險識別指標*100%,以風險識別指標值與預警值之間的偏移度進行單項積分,將稅收風險的大小用風險積分表示,為風險評價積分,為單項積分,為指標權重。將各指標的單項積分按照其在整個模型中的權重進行匯總積分處理,形成整個模型的風險積分。
三、基于應對稅收風險而提出的構建防范稅收風險機制的研究
(一)在稅務機關內部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運行機制
無錫市國稅局“風險管理”課題組2010)指出我國稅收風險管理要注意省、市、縣稅收風險聯動管理機制構建;強化層級管理機制,明確省、市、縣的三級分工。黑龍江省財稅研究基地蔡德發教授(2012)根據黑龍江省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特點,研究了“管查協同”的新管理模式,建議選定行業進行風險管理,積累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專業化管理經驗,實現稽查和管理的無縫對接。
2013年,杭州市國家稅務局課題組指出要建立全國性的稅收遵從戰略管理委員會,制定全國性的戰略規劃以及年度性的風險管理目標。同年,馬巖在其《中澳兩國大企業稅收管理的比較與啟示》一文中指出澳大利亞在大企業管理對象上選擇重中之重的企業集團,是全國性重點行業,并設定長遠的管理目標,構想5年甚至10年后的稅收管理模式。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課題組(2014)指出我國應加強稅收風險管理,開展頂層設計,穩妥做好稅收風險管理實施工作,明確各級的職責分工。同年,王宇航重點分析了黑龍江省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現存的問題,提出了建立行業風險稅收管理工作組,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隊伍建設以及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落到實處等建議。
(二)轉變稅收風險監控方式,建立“雷達”預警平臺
錢瑩(2013)認為可以通過制訂風險應對工作規程,規范風險應對操作,構建信息共享網絡平臺,并引入指標等級理念,構建稅收風險識別模型等措施來提升稅收風險應對質效。同年,李曉曼指出我國針對大企業稅收風險的防控應該建立和完善稅收風險分析監測系統,完善稅收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和風險分析監控模型,并按照“服務+管理+執法”的差別化、遞進式模式建立稅收風險應對控制管理體系。
肖慕鴻(2014)建議要積極構建預警體系,提高企業稅務風險的智能識別水平。開發建立稅源風險控制系統平臺,導入可靠數據,形成預警風險模型指標,并建立各行業風險模型,按風險值確定預警對象。
(三)構建大數據平臺及數據庫,加大信息技術共享力度
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管理司(2013)提出要創新大企業個性化納稅服務,通過建立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知識庫、優化風險管理流程等措施來提升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專業化水平。
2014年,國家稅務總局稅務干部進修學院科研中心提到稅務部門迎來了大數據時代,要加強數據分析,推進稅收風險管理,推進稅收現代化建設。仲崇文提出不僅要重視企業的稅收風險管理,還應該重視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質量,通過提高信息的可靠性、設計精準的模型、培養專業人員以及不斷更新風險管理理念等措施,來提高稅收風險管理的質量。唐曉鷹、吳蔚指出要豐富數據來源,夯實稅收風險管理基石;加強第三方和稅務評定信息的比重,減少對納稅人申報信息的依賴度,提高信息準確性與可靠性。并指出要強化信息處理,構建風險技術支撐平臺。
(四)規范獎懲制度,明確第三方協稅義務,加大違法打擊力度
徐祥乾(2013)提出要加強風險應對,打擊違法行為:要做到強化過程控制、強化監督保障、強化稅務稽查從而健全風險管理機制。
2014年,陜西省國家稅務局課題組建議強化風險監督應對措施,加強第三方稅務信息的提取以及交流,并強調對大企業進行風險意識培養來防范稅收風險。同年,國家稅務總局赴澳大利亞大企業稅收管理第二期培訓課題組對澳大利亞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制度進行分析,并建議借鑒其成功經驗,實行對所有大企業的服務和預防性管理措施以及針對風險較高企業的糾正性管理措施相結合,以服務措施為主,結合威懾手段,引導、促進大企業與稅務機關合作,實現納稅人自我遵從。樊勇(2014)梳理了OECD國家稅務風險管理經驗,就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提出了建立大企業稅收風險反饋機制的措施,指出應豐富各種途徑,通過各種方式及時向稅收立法部門反饋各類大企業稅收風險信息,通過不斷完善各類稅收法律、堵住稅收執法漏洞,從源頭上減少企業稅收風險的產生。
尹淑平、宋雷娟(2015)指出要充分發揮稅務中介的積極作用,通過提升服務以及加強管理等方式來促使稅務中介機構為稅務機關對企業風進行稅收險管理做出重要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1]尹淑平,宋雷娟.稅收風險管理的國際借鑒與啟示——基于稅務中介行為視角[J].財會通訊,2015(8):120-122
[2]陳潔.稅收風險管理條件下的大企業案頭分析[J].中國物價,2015(3):89-91
[3]姚軒鴿,魏春田.稅收風險的預警和防范[J].中國經濟報告,2014(1):57-62
[4]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課題組,朱廣俊,張林海.風險管理理論在稅收征管中的應用研究[J].稅收經濟研究,2014(1):26-32
[5]張景華,彭驥鳴,田山鵬.稅收風險識別方法與應用[J].財經理論研究,2014(5):24-29
[6]國家稅務總局赴澳大利亞大企業稅收管理第二期培訓課題組,王道樹,倪廷輝,蔡宇,朱江濤,張鋒,陳恩憲.澳大利亞國際稅收管理工作的進展及借鑒——在全球BEPS行動計劃背景下[J].國際稅收,2014(12)0:54-59
[7]張景華.稅收風險識別模型的構建[J].稅務與經濟,2014(1):96-99
[8]國家稅務總局赴澳大利亞大企業稅收管理第二期培訓課題組,王道樹,倪廷輝,蔡宇,朱江濤,張鋒,朱焰宇,鐘亞暉.澳大利亞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評介[J].稅務研究,2014(12):78-81
[9]李小平.稅收風險管理與模型應用[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