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超+++袁嘉奕
[摘 要] 目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及由我國主導亞投行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已進入對外開放的新階段,對高層次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我國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正處于探索期,人才培養模式基礎薄弱、國際商務專業與國際經貿專業培養模式區別度較低、師資力量不足,迫切需要徹底更新教育理念,加強高校綜合教學改革,深入落實校企合作,推進教師培訓及教學資源開發,從而構建創新創業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新模式。
[關鍵詞] 創新創業型;國際商務專業;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F272.92 [文獻標識碼] B
一、創新創業型國際商務人才定位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第二進口大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十分活躍,國際經濟合作程度不斷加深,正在全面提高建設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水平,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及籌建亞投行的背景下,更加迫切需要大批高層次、厚基礎、復合型、外向型和創新型的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為適應我國經濟全球化趨勢及滿足全面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需要,現代化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型國際商務人才應當具備五種能力:一是開闊的國際視野,廣博的知識和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二是精通國際經貿知識,并具有很強的國際交流能力和國際商務運作能力,特別是能嫻熟地運用一門以上外語開展商務活動的能力;三是通曉國際經貿法律和慣例,并具有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具有國際經貿實務操作能力,以及熟練運用各種現代化工具搜集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決策的能力;五是掌握跨文化知識,善于進行國際商務交往,具有了解、尊重并調和文化差異的能力。因此,創業創新型的國際商務人才不僅僅需要掌握國際商務專業知識、法律知識及外語,更需要具備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良好的溝通能力與決策能力,即實踐能力,這既是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恰是目前國內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薄弱之處,迫切需要探索和開啟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二、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問題
(一)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基礎薄弱
我國國際商務人才隊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與實際需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現為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供給嚴重短缺;跨國經營的適應力嚴重不足,缺乏國際化視野;應對國際市場新環境的創新能力嚴重匱乏。從招生情況開看,2014年,開設國際商務本科專業的學校共計67所,遠遠低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720所,而2015年擁有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也僅為93所,這遠遠不能滿足涉外企事業單位對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的需要。從人才培養規格來看,國際商務專業最早源于職業技術教育,但其層次較低,滿足不了經濟發展對更高層次國際商務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而高等學校加入到國際商務人才培養中來,可以提升國際商務人才培養層次,與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對國際商務人才需求緊密銜接。目前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采取的是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實行雙導師制,課程設置涵蓋經濟學和管理學,同時,借鑒發達國家的培養模式,強調實踐性和行業特色,但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基礎薄弱,往往難以真正達到實踐性教學目的。
(二)國際商務專業與國際經貿專業培養模式區別度較低
教育部2012年新修訂的本科專業目錄中,涉外經管類本科專業主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和國際商務兩個專業,但二者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標準上存在較大差異。從總體上分析,國際商務主要研究的是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等三大范疇的實際業務和實務操作,以及企業跨國經營與管理問題。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我國于2010年設立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國際商務碩士是針對“職業型”學生設計的以學術為底蘊,以培養高素質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為目標,以培養高級國際商務人才為最高標準。與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對應的學術型碩士專業是國際貿易學專業。然而,目前,無論是本科還是碩士研究生教學中,國際商務專業與國際經貿專業培養模式區別度都較低,培養方案及授課教材基本一致,缺乏針對國際商務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特點的培養模式,需要進一步明確國際商務專業和國際經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的不同,根據創新創業型國際商務人才應具備的素質要求,培養更符合我國涉外企事業單位需要的國際商務人才。
(三)國際商務專業的師資力量不足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的國際商務專業教師本身是從國際貿易或商務英語專業轉型而來,自身對國際商務專業內在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理解不透徹,缺乏深厚的理論基礎,更缺乏與國際商務管理活動相關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同時,國內國際商務專業方面的經典教材及案例教學資源十分匱乏。盡管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一直在倡導各高校參與案例開發,并組織了全國國際商務專業案例大賽,但2015年僅有40多個參賽案例,獲獎的案例版權歸中國案例庫所有。此外,國際上知名的兩大案例庫是美國哈弗商學院案例庫與加拿大毅偉商學院案例庫,但是國內大多高校教師不具備訪問權限,無法獲取先進的案例教學資源。國際商務專業的師資力量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創業創新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
三、構建創新創業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一)徹底更新教育理念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最新的知識都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找到,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越來越突出,傳統的知識傳播的教育理念逐漸被淘汰。然而,即便如今在線課程大規模開發和應用,未來課堂教學也不會完全被取代,因為課堂上“面對面”的教學可以具備在線課程無法比擬的互動性和靈活性,充分發揮這兩大特質的優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溝通能力。那么,充分發揮這兩大特質的優勢就需要根據國際商務專業的應用性和復合性特點,徹底地更新教育理念,摒棄教師主導、標準答案唯一的單項知識傳播模式,轉向學生參與、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對問題分析的批判思維和探索認知,通過互動討論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及創新意識,最終升華為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和價值觀。endprint
(二)加強高校綜合教學改革
在課程設置方面,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應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綜合素質培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提高為核心,并建立常態監控體系,通過實踐環節反饋及時檢測、掌握課程的教學效果,動態調整課程結構,及時反映行業實際需求。此外,還應開設大量跨學科和國際經濟貿易技能課程,以增強其實務性。在教學方法方面,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的培養應注重運用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團隊學習、現場研究、模擬訓練、實戰應用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將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專業與素質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考核方式方面,通過提高學生畢業設計的創新型和使用價值,可以全面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與技能,解決企業經營貿易活動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在學生培養過程中通過模擬企業行為規范、績效考核辦法和市場評價來要求和評價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實現高校國際商務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無縫鏈接。
(三)深入落實校企合作
一方面,要加強實習基地建設,要和行業內相關的企業形成有效互動、緊密銜接的戰略合作關系。例如,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包括:國際市場調研、國際投資可行性研究、品牌國際市場推廣方案、跨境電子商務營銷推廣等。同時,還要建設和加強體現跨國或國際化的實習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強校內專業教師與校外擁有顯著職業背景、豐富實踐經驗實踐教師的交流,增強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建議定期安排相關教師去知名跨國公司掛職交流調研,了解跨國公司業務的最新發展動態,熟知跨國公司對國際商務人才能力的實際需求,從而能科學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
(四)推進教師培訓及教學資源開發
國際商務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特別是在當前國際商務活動日益全球化的趨勢下,專業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將理論與國際商務實踐創造性的結合。同時,在當今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課堂教學面臨幕課的巨大沖擊與挑戰,而專業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決策能力的教學方式是難以被淘汰和替代的。因此,要繼續推進國際商務專業教師案例教學培訓。此外,還要采取有效政策鼓勵和支持國際商務專業教師投入教學案例研發,豐富和發展國內國際商務教學資源。
四、結束語
國際商務專業是適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而設立的,其培養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應從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課程設置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加強創業創新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實踐性及應用性。如何有效地區別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和國際貿易學學術碩士的培養,重在實踐性同時又不能缺失理論基礎,搭建國際化培養平臺是我們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從而彌補創業創新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不足,完善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結構,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對更高層次國際商務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參 考 文 獻]
[1]張曉濤.美國大學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及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7):217-223
[2]李孟一.國際商務專業碩士人才培養初探[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2):154-160
[3]匡增杰.對優化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2):35-37
[4]盧安.關于國際商務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人才資源開發,2015(2):29-30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