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潤娥++趙峰
[摘 要] 關中—天水經濟區低碳經濟具有自身的融資特點,環境金融應是與低碳經濟相適應的金融發展方式。構建環境金融體系,需要建立引導資金投入低碳經濟的綜合機制,調整信貸投向,加快環境金融產品創新,發展碳匯功能區,構建區域碳金融交易平臺,借助股權投資基金,在產融結合等方面做出努力。
[關鍵詞] 低碳經濟;關中—天水經濟區;環境金融;路徑
[中圖分類號] F127.9 [文獻標識碼] A
減少碳排放量、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實現我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關中—天水經濟區(下稱經濟區)規劃提出,要建立節能型產業結構,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落后產能,積極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新建、改擴建項目率先實行國際先進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標準,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與2005年相比下降2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0%,中心城市市區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規劃中提出的這些標準,無疑是經濟區在發展新興產業及傳統產業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具體要求。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要素,在支持經濟區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經濟區金融業發展只有與環境相結合,選擇“金融低碳之路”,建立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金融發展方式,發展環境金融,構建環境金融體系,才能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并以此促進區域內低碳經濟發展。因此,探討低碳背景下經濟區環境金融的發展策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經濟區低碳經濟的融資屬性
低碳經濟的概念或內涵,一般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手段,盡可能地減少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可以從發展階段、發展模式、消費方式、效率選擇、技術利用等不同角度進行探討。無論那個角度,必然涉及到低碳經濟發展所必需的驅動機制,其中之一就是融資機制,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其融資需求具有自身特點。
(一)低碳產業分布領域廣泛,融資需求密集多樣
經濟區在航天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現代農業、現代物流、能源利用、技術創新、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及資源節約等產業領域布局了一大批建設項目,涉及清潔能源、效率提高、廢棄物處理和工業氣體減排等多個方面,這些產業在規劃期內持續啟動,需要持續而密集的資金投入。2011年12月,陜西確定首批27家省級低碳試點單位,2014年8月,西安高新區成為全國55家低碳工業試點園區之一。目前,經濟區環保產業產值達360億元左右,以后年均增速將保持在30%左右。同時,不同的低碳產業層次也要求其融資方式的多樣性,需要不同的金融主體與多種金融工具有機結合,共同支持低碳經濟、產業升級和經濟區發展,金融業可提供低碳信貸支持、證券保險、信用評估、股權投資、項目融資等不同類別的服務,還可直接參與碳減排交易。
(二)低碳經濟產業融資鏈長,資金往來聯系密切
低碳經濟發展和減少碳排放必然會帶動與其相關的產業的發展。從產業角度看,經濟區中一些產業已經或將發展成為初具集群效應的產業鏈條。如陜西省決定在關中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已在西安、咸陽、渭南建成了光伏產業聚集區,在西安高新區和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建了兩個半導體照明產業聚集區。天水的裝備制造業,目前已形成了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為主體的裝備制造產業體系,這些產業正在由傳統“高碳”向“低碳”轉化。從企業角度看,主導企業與為其提供配套或服務的企業一起形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產業鏈。天水某生產電工電器為主的有限公司,目前相關配套企業和供應商在天水市有230余家,形成了相關配套生產的電工電器產業鏈,這些企業資金鏈條長,融資關系復雜,資金往來密切,需要像銀團貸款、供應鏈金融等方式的融資工具。
(三)低碳經濟催生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且具有極強國際參與度
從經濟角度講,《京都議定書》所議定的規則催生出一個以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為主的碳市場,把碳排放置于市場經濟框架內,當作一個有價格的商品以貨幣計價來進行現貨、期貨等買賣。按照清潔發展機制,在我國境內所有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可以轉變成有價商品,向發達國家出售,于是碳排放權逐漸成為一種金融工具,由此也形成了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的金融市場。目前,國際上建立了碳交易所、氣候期貨交易所等交易平臺,碳排放權已在全球資本市場流通。據統計,2013年全球碳市場交易總量約為104.2億噸,交易總額約為549.08億美元,近年來,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紛紛試點碳交易,中國區域碳市場隨即成為全球規模第二的碳市場。因此,經濟區的碳排放權交易將不是一個區域概念,也不局限于國內,而是由眾多組織、機構、個人參與的國際化交易市場。
(四)低碳產業融資存在不確定風險
目前,經濟區內能源結構主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為主,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在低碳經濟導向下,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節能降耗成為趨勢,但這些低碳核心技術大部分并不為國內掌握,項目本身的不穩定造成融資的不確定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指出,中國實現未來低碳經濟的目標,至少需要60多種骨干技術支持,而其中的42種是中國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術。一些帶有低碳環保概念的項目在政策上不明確,技術、排放、能源消耗和循環利用能力等標準尚無明晰規定,投資項目的回報期可能會無限期拖長,尤其是一些公益性節能項目,生態保護項目更是無投資收益可言。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將對低碳產業融資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性。另外,地處內陸的經濟區政府及金融機構對碳排放交易不熟悉,無成熟經驗可循,也加大低碳融資的不確定性。
二、環境金融作為現代服務業的內在構成理應是經濟區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endprint
(一)低碳經濟與環境金融互為依存,在動態平衡中互相發展
低碳經濟需要環境金融的有效支持,這種關系可以歸結為:由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引發環境問題,通過資金投入達到金融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一方面,隨著氣候變暖演化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時,低碳模式成為世界發展共識,金融依靠實體經濟發展產生效益,低碳經濟模式需要金融業提供相應的低碳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通過引入環境金融理念,依靠金融工具和金融創新的杠桿效應影響企業的投資取向,引導社會資本向低碳產業集聚,促進區域和產業結構更趨優化,最終實現金融及低碳產業在動態平衡中共同發展。
(二)環境金融是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
金融本身就是服務業的重要支柱,環境金融是現代服務業的內在構成,它的做大做強將直接推動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機構作為特殊企業,雖然其日常運營與消耗大量的能源無關,但通過向那些高碳的企業發放貸款,發行債券、提供上市機會無疑會加劇環境污染,這樣金融機構成為環境惡化的間接制造者。因此,要發展低碳經濟時代的現代服務業,金融機構的低碳化是必需且必要的。這就需要將“金融低碳化”作為一個內生變量內生于金融業的運營活動中,使支持低碳經濟成為金融業內在部分。另外,隨著國際碳金融交易市場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及金融機構已經或正在參與碳交易活動,環境金融已是金融業務新的增長點。經濟區金融業通過構建環境金融體系,將生態觀念引入金融,通過提供專業服務和產品來實現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增加社會福利,并從中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和利潤來源,實現金融可持續發展。
三、低碳經濟導向下經濟區環境金融體系的構建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引導資金投入低碳經濟的綜合機制
一是區內人民銀行等部門應充分利用貨幣政策導向功能,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信貸杠桿推動行業節能減排。要采取得力措施,將企業環境信息全面及時納入企業征信系統。二是加強對低碳技術的獨立評價,建立環境信用風險評估機制,為金融機構在低碳領域的投資提供依據。三是建立政府支持與市場供給相結合的低碳融資體制。對于涉及公共物品的低碳項目,其融資模式應以政府融資為主體,銀行融資作補充;對于非公共物品的低碳項目,其融資模式應以銀行融資等為主體,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四是減少外部成本,創造環境金融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應制定企業節能、降耗、減污的具體措施,把能耗作為企業的內在成本要素,促進企業增加環保投入,建立嚴格的環??己藱C制,減少外部成本,以保證環境金融的持續發展。
(二)調整信貸投向,加快環境金融產品的創新
在信貸投向上將低碳產業作為優先扶持項目,圍繞經濟區規劃加大清潔能源、節能設備等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信貸支持節能環保”的長效機制。同時,也應認識到,行業是信貸投向的選擇之一,但高能耗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發展重化工業不一定必然帶來能耗增加和環境污染,關鍵是要把信貸投向以“低碳技術”為基礎的“清潔生產方式”,通過低碳技術節能降耗和促進產業升級。
加快環境金融產品的創新,有必要在“綠色信貸”之外,積極發展碳期貨、碳信托、碳租賃及各種碳金融衍生品以及科學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鼓勵私人投資和國際資本進入低碳行業。在資本市場上,可嘗試為低碳企業建立上市的“綠色通道”,優先安排具備一定資產規模和技術力量、運作規范的低碳企業上市。建議由國家發行專項的低碳國債,或者政策支持企業發行低碳債券、票據,募集的資金定項投資于企業的碳減排項目或清潔能源項目。
(三)發展碳匯功能區,構建區域碳金融交易平臺
一是發展碳匯產業,建立經濟區碳匯功能區。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規定,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的活動、制度和區域是一個“碳源”,其中能夠大量將溫室氣體從大氣中移除的活動、制度和區域是一個“碳匯”。經濟區地處關中平原,區內土壤肥沃,綠色植被豐富,建有多個自然保護區,目前,平均森林覆蓋率達41%左右,林木蓄積量超過1.5億立方米,具有建設碳匯功能區的基礎。應在森林生態,植樹造林、土壤改良、現代農業、生態工業園等方面大力開創一些新的低碳產業,為進入碳交易市場提供基礎。二是構建經濟區碳交易平臺,積極參與碳金融市場。目前,國際上已經建立了碳交易所、氣候期貨交易所等交易市場,國內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已設立產權交易所、排污權交易中心。2010年,西北唯一的綜合性環境權交易機構——陜西環境權交易所在西安正式成立,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經濟區碳交易的基礎平臺。下一步,應引進成熟的交易平臺在區內設立分所、分中心。同時,依托清潔發展機制(CDM)積極發展碳金融業務,建立和推進CDM項目庫,通過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努力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四)借助股權投資基金,走產融結合之路
在經濟區產業領域,對于新能源產業,現代農業、生態旅游業等,可采取設立低碳股權投資基金方式,來為企業融資。股權投資基金指以非公開方式向特定對象募集資金對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經濟區地處內陸,政策導向明顯,直接融資規模小,采取低碳股權投資基金模式可有效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在基金設立上,政府應提供政策保障、創造有利環境等方式間接扶持投資基金?;鹉技Y金,著眼于區域經濟發展全局,主要在高新技術、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減排等環保領域進行股權投資。對于原有大型企業,像航空航天,裝備制造,這類企業可以采取設立財務公司方式,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財務管理服務。財務公司金融業務應與企業的產業結合緊密,配合企業的戰略來定位自己的金融運作,以強化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不應脫離企業的主業而從事證券、保險等其他金融業務。
[參 考 文 獻]
[1]韓潤娥,張敬花,馬曉娟.環境成本內部化與加工貿易的可持續發展[J].對外經貿實務,2010(12):33-36
[2]李仁杰.綠色金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金融,2011,(10):29-31
[3]李晶,詹小琴,等.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環境金融發展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2(15):150-152
[4]胡春生.綠色金融:將可持續發展內生化的新經濟發展方式[J].改革與戰略2012(2):66-69
[5]孔祥磊.論低碳經濟與環境金融創新[J].現代經濟信息,2015(3):15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