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針對大學生消費群體的網絡分期付款市場迅猛發展,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對洛陽市三所高校大學生網絡分期付款消費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發現在校大學生消費水平多以中、低檔為主,較少使用網絡分期付款消費。針對現階段在校大學生網絡分期付款消費中存在的高利貸風險、誤導消費觀念、相互攀比等問題,提出政府應加大監管力度,正確引導大學生網絡消費,企業要營造健康的網絡消費環境,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大學生消費群體應建立科學健康的網絡消費觀念,維護正當權益等建議。
[關鍵詞]網絡消費;在校大學生;分期付款
[中圖分類號]F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9-0081-03
[作者簡介]張雅博(1993-),女,漢族,河南安陽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我國網絡消費人數逐年增加。其中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的大學生群體已成為網絡消費的生力軍,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的網絡分期付款平臺也隨之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開始嘗試網絡分期付款消費方式。本文對洛陽市三所高校大學生網絡分期付款消費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問題并提出完善大學生網絡分期付款消費的建議。
一、大學生網絡分期付款消費現狀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網絡調查(學校貼吧、論壇)和實地訪談等方式,對洛陽市在校大學生人數多、素質較高的河南科技大學、洛陽理工學院和洛陽師范學院三所高校進行調查。
(一)樣本情況
本次調查以洛陽市三所高校在校大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時間為2015年4—5月,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63份,其中有效問卷458份,有效率約為90.1%。被調查對象涉及不同地域、學校、性別、年齡的在校大學生,在收回的有效問卷中,女生298人,約占65%,男生160人,約占35%;大一學生150人,約占31%,大二學生160人,約占35%,大三學生98人,約占22%,大四學生50人,約占12%。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在校大學生消費水平多以中、低檔次為主。調查結果顯示,每月生活費在800元(包括800元)以下的有159人,約占35%;在800—1200元之間的有201人,約占44%;在1200(包括1200元)以上的有98人,約占21%。由此得出800—1200元為多數大學生每月消費水平,表明在校大學生消費能力較弱,以中、低消費為主(詳見圖1)。
在實地采訪過程中,多數學生表示這種消費水平不能完全滿足其生活支出愿望,尤其在購買一些高端電子產品時。
2.在校大學生較少使用網絡分期付款消費。在校大學生雖然消費能力較弱,但消費理念并不落后,并且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在調查過程中,當被問到是否了解網絡分期付款購物平臺時,約83%的學生表示聽說過此類網絡平臺,而且主要通過網站廣告、校園海報、媒體報道和同學交流等方式獲取信息,其中通過網站廣告了解的約占29%,通過校園海報了解的約占23%,通過媒體報道了解的約占24%,通過同學交流了解的約占14%(詳見圖2、圖3)。
調查結果顯示,真正使用過網絡分期貸款平臺進行購物的學生只有68人,約占15%(詳見圖4)。
通過實地采訪,了解到學生較少使用分期付款網絡平臺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學生對網站運營機制不了解,洛陽市本地沒有經營大學生網絡分期付款消費平臺業務的相關企業,而且一部分大學生對所售產品質量存在懷疑;一些理性的學生消費者認識到網絡分期購物看似美好,但實際所花費的手續費很高。
(三)在校大學生使用網絡分期付款消費的原因
1.善于接受新事物,對互聯網等新傳媒接受快。當代大學生對互聯網越熟悉,網絡操作技術越熟練,網絡消費的恐慌心理就越弱,就越愿意嘗試各類新興網絡消費形式。
2.對高端電子產品消費欲望強烈。目前,大學生對科技新產品的興趣和消費欲望空前高漲,新款高檔的電子產品往往成為他們的首選,如高檔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有的學生為了購買最新款的手機,寧愿節衣縮食,甚至犧牲其他必要開支,為避免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分期消費這一新型的消費模式。
3.網絡分期付款消費手續方便簡潔。專門面向大學生建立的網絡分期付款平臺規定,在填寫手機號、姓名、身份證等實名信息后,便可迅速進入分期購買數碼產品業務流程,沒有繁冗的信用認證,無須開具財務證明,只需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即可辦理。
二、大學生在網絡分期付款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一)面臨高利貸風險
網絡分期付款消費利率過高,以大學生購買一部iPhone6手機為例,一次性購買價是5288元,如果分24期還款,每月需還316.78元,其中包括58.11元的服務費,按此計算,24個月的總服務費就是1414.64元,這筆用于購買iPhone6的費用利率達到了34.56%,相當于銀行同類型貸款利率的5.61倍,根據國家規定,民間借貸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這表明此案例中在網絡平臺進行分期購物消費的費用利率已經屬于“高利貸”。比起信用卡分期付款一年正常7%以下的年利率,網絡分期付款消費的一年息通常高達20%以上。
(二)誤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助長攀比心理
由于大學生沒有抵押物,所以在辦理分期付款時只能以身份證、學生證等做抵押和網站簽訂協議,一旦大學生進入實質性分期購物程序,就會進入無休止的還款中,甚至有的學生因為負債累累走上犯罪道路。這樣的消費環境,顯然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容易影響大學生信用觀的培育,導致他們過度消費和誠信缺失。
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無論在學生消費需求上,還是網絡銷售平臺上,高端數碼3C產品為主要分期付款消費品,具體包括高端手機、平板電腦、攝影攝像產品和游戲本電腦等,另外包括小部分的奢侈品和運動品牌。這些產品價值大多在3000元以上,大學生群體在進行方便快捷的分期消費時,也對其具有極大的誘惑,助長相互攀比心理。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消費現象,攀比性消費加上炫耀性消費在網絡分期付款消費的大學生中凸顯。endprint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加大監管力度,正確引導網絡消費
政府應根據現階段網絡消費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網絡經營法律法規,彌補網絡電子消費領域的監管空白。加強對網絡消費行為的監督管理,盡快將新興的網絡分期付款消費平臺納入監管體系,通過其他風險控制方式支持理性的校園信貸行為,讓學生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取締不合理的網絡消費信貸,通過過濾各種網絡應用和網站為在校大學生營造安全、文明、健康的網絡消費環境。
(二)企業要營造健康的網絡消費文化,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
企業經營者在網絡消費領域起到導向作用,其經營理念和宣揚的網絡消費文化對大學生網絡消費意識和行為的影響較大。為此,從企業層面來說,營造健康的網絡消費文化,引導大學生合理進行網絡消費顯得尤為重要。企業不僅應加強自身網站體系建設,使網站信息更加透明化,網站管理更加系統化,還應加強其網站文化建設,對當前社會上出現的盲目消費、炫富式消費等進行糾正和引導,倡導量力而行、健康向上的網絡消費理念,引導大學生進行合理網絡消費。
(三)大學生消費群體應建立科學健康的網絡消費觀念,維護正當權益
在校大學生經濟能力有限,在進行網絡消費時,應自覺樹立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的健康網絡消費觀,考慮自身消費能力,規范自身的網絡消費行為,不盲目消費、攀比消費或炫富消費。在進行網絡分期消費時,在購買前一定要清楚分期的方式和收費情況,以免出現隱形的消費負擔;認真確認商品的三包、標簽和售后情況,如果日后商品出現問題,有一定維權保障;達成分期服務關系后,認真閱讀雙方簽訂的合同,確認買賣雙方存在購買供需關系,保障消費者正當權益。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R].2009.
[2]郭琳娜.大學生網絡分期消費產品發展現狀、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國市場,2015(16):831.
[3]莫易嫻.P2P網絡借貸國內外理論與實踐研究文獻綜述[J].金融講壇,2011(12):389.
[4]BCG咨詢.2015中國網絡消費人數將增至3.29億[EB/OL].http://finance.qq.com/a/20111122/005599.htm.
(責任編輯:梁宏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