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元的青島大蝦折騰了一個假期,余溫還未散盡,學校有毒跑道的新聞很快占據了頭條。
據央廣《新聞縱橫》報道,這些天,蘇州、無錫、南京、常州等多地學生家長向媒體反映,孩子上學后集中出現了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他們懷疑與學校的塑膠跑道氣味嗆人有關。
在蘇州的元和小學,國慶節假期結束開學后,幾十名小學生出現了上述癥狀。而家長們將矛頭指向了學校新建的塑膠跑道。
令人錯愕的是,出問題的跑道供應商的環保檢測報告是偽造其他公司的。被偽造的公司很快出面撇清關系,稱塑膠跑道的顆粒、膠水均非出自他們,“李鬼”冒用了他們的品牌,偽造了檢測報告。
家長們找學校要說法,但校方說,找了當地所有檢測機構,都無法出具檢測報告。一位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疾控中心來了,他們說只能檢測室內的;接著又聯系了區環保局、無錫市環保局,他們沒有監測室外的部門。”而學校能做的就是給學生放假,先息事寧人。也就是說,雖然“李逵”現身,指證了“李鬼”,但所有人都沒有能力證明“李鬼”存在問題。
然而,“李鬼”的危害性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專家指出,跑道中使用的有毒塑化劑,能增加劣質跑道彈性,使其彈性達到國家標準。但鄰苯類塑化劑的過量使用甚至將導致男孩絕育。“在國外的兒童產品中,這種塑化劑是嚴禁使用的,它是一種雌激素,男孩接觸多了,精子會被殺死。”
事實上,塑膠跑道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聚氨酯跑道的基本原料是聚醚多元醇和異氰酸酯。在聚氨酯工業中,經常使用的化學制品多是高活性甚至是有害物質,在生產工藝過程中都要求有一定的防護措施。
輿論再次把矛頭指向了漏洞百出的檢測體系。國際衛生組織嚴格規定,異氰酸酯聚合物中游離單體含量必須控制在0.5%以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體育教學中心副主任王哲廣早在2004年就曾撰文指出, 在現行國家標準中,對游離異氰酸酯規定為油漆調配之后低于0.7%,就固化劑組份來講實際上仍屬于劇毒級,因為國內聚合工業的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甚大,所以從保護民族工業的角度出發,國家制定的標準范圍較寬。
實際上,學校跑道的建設標準并非完全無章可循。2001年,國家質檢總局曾發布《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溶劑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出臺了《人工材料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第1部分:室外合成面層田徑場地》。兩個規定均涉及到跑道質量標準。
寬松的標準加上形同虛設的檢測體系,給了不法供應商以可乘之機。一位業內老板告訴記者,他在20年前生產1平方米塑膠跑道的價格在150元以上,但今天在江蘇,1平方米塑膠跑道的采購價格反而降到90到120元之間。“不良廠家會想盡辦法,縮減成本,導致出現有毒的劣質跑道。”
有人說,數億元打造的“好客山東”品牌,一夜之間輸給了38元的大蝦。而從性質上看,毒跑道的危害性更令人驚悚,直接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
與38元大蝦的黑色幽默段子相比,毒跑道的段子或許更黑:鄉計生辦強行給超生戶做絕育手術,對方一臉不屑:“還用得著這么麻煩,去鄉中學操場跑兩圈不就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