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學生黨建工作是職業學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多次強調要“特別重視在優秀學生中發展黨員”,使學生黨員成為學校發展的骨干力量。校園文化作為一種價值規范體系,它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校風,它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能給師生創造一個有形而莊重的心理“磁場”,能在無形中統攝全體師生的靈魂,展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魅力。職業學校擔負著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教育職責。引領學生黨員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促進職業學校快速持久發展,成為新時代優秀的高技能人才,也是檢驗學校黨建工作是否做好的標準之一。如何通過抓好學生黨建工作,有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使學生黨員成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推動者,是職業學校黨建工作應思考的問題。
一、抓好學生黨員發展,嚴格堅持標準,培養骨干力量
在學生黨員的發展過程中,要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特點,從思想政治、能力素質、道德品行、現實表現等方面進一步明確學生黨員的具體標準,著重看發展對象是否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否自覺為黨的綱領而努力奮斗,是否在學習和生活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持把綜合素質作為發展學生黨員的重要考察內容,注重把學生的一貫表現和關鍵時刻表現、自我評價和群眾評議、學習情況和社會實踐情況相結合,防止把學習成績作為發展黨員的主要條件。
在發展學生黨員過程中,要強化黨員教育培訓,以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為重點,針對學生特點,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學生黨員經常性學習教育體系。注重集中學習與日常教育相結合、組織學習和自我教育相結合,以重大節慶日、重要活動、重要節點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學生黨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黨員榜樣的教育作用,通過選樹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影響學生黨員;同時,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組織學生黨員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引導學生黨員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探索學生黨員服務同學、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方式,注重教育寓于服務,服務體現教育。開展學生黨員承諾踐諾、志愿服務活動,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推動學雷鋒活動機制化、常態化,為學生黨員加強黨性鍛煉、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平臺。
總之,通過教育和實踐活動,切實培養一批優秀的學生黨員隊伍,使他們成為踐行校園文化的主力軍和示范者。
二、參與營造校園氛圍,傳承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其理想狀態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形成和諧向上、公正民主、崇尚一流的校園精神氛圍。校園精神文化是指學校成員共同持有的價值體系、道德情感、思維模式和集體輿論等,包括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訓、校徽、校歌、校風、教風、學風等。
校園精神文化是積淀于學校全體成員并外化出來充盈于整個校園的精神總體,其集中體現就是學校精神、校風和校訓。學校精神是學校最為核心和高度抽象的價值追求和品格特征,本質上是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的哲學抽象,是對學校文化意識形態的整合、凝練和升華,是學校之魂。學校精神也是學校精神風貌、個性特征和魅力的高度表現。正確的辦學思想、先進的辦學理念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學校是文化的場所,學校是和人打交道的,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是情感和情感的溝通,是生命和生命的對話。學校精神常用高度概括、精練的語言以“校訓”的形式表現出。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相對于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來說,學校精神起著核心和統帥的作用。學校精神是根據學校的性質、任務和自身辦學的實踐提煉出的精神內核,它體現出自身校園文化的特色,并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
學生黨員具有比較堅定的理想信念,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擁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以及較強的組織紀律性。這保證了他們能夠正確地分析復雜矛盾,透過現象看清本質,能夠把握校園先進文化發展方向,自覺抵制各種消極文化的侵蝕,是正確校園輿論的主要制造者和傳播者,從而為校園主流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在學生黨員發展培養、日常考察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黨員進行校園精神文化的宣講,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校園精神文化的內涵與真諦,明白校園精神文化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以實際行動踐行和宣傳校園精神。
三、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主體是校園文化的直接繼承者、建設者、創造者和反應者,直接關系到校園文化的性質、特征和功能,主要包括以校長為代表的管理者、教師、學生、職工隊伍、給學校以各方面直接關心的群體和個人等。其中,學生群體是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黨員更應該成為學生群體的主力軍。
1.校園物質文化既是校園文化的物質基礎,也是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師生員工的素質和創造能力。同時這種物質文化營造出的境界和氛圍,對身在其中的學生起到“環境育人”的作用。營造的物質文化氛圍和環境,對學校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為起著約束作用,對思想、性格的形成帶來有益的影響。校園物質文化創造了一個陶冶人心靈的場所,與其相適應的優美、整潔、有秩序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環境,對生活其中的每個人起著陶冶情操、凝聚等內化力量,給學生的成長提供優越的精神土壤,使他們在校園文化的導向下,正確選擇社會信息、接受先進思想,逐步健康地成長起來。
學生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之一,從進校到離校,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校園物質文化的氛圍之中。無論課內、課外、個體活動、集體活動,物質文化環境總是無聲無息地影響著他們,伴隨著他們成長。因而學生要積極參與校園環境建設,養成良好行為,積極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接受教育的一部分。學生黨員作為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更應該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校園環境建設中去,在學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參與,養成良好文明習慣,引導其他學生共同進步,成為校園良好物質文化的建設者和受益者。
2.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晴雨表和校園“活文化”,是校園人在校園內進行的各種活動或行動時的動態反映,主要在教風、學風和工作作風中表現出來。學生行為文化是學生在學校活動中所表現出的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是良好學風、校風形成的基石,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行為文化重在培育學生形成強烈的愛國情趣,崇尚文明、規范包容的言行習慣,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質。
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和實踐活動,規范學生的基本行為、建設優良學風、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日常的教育和活動中,學生黨員要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先進性,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學風建設中,學生黨員除約束自己的行為外,更應該影響其他學生的行為,共同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形成良好學風。
總之,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和骨干帶頭作用,既是黨組織對學生黨員的基本要求,又是學生黨員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學生黨員只有積極踐行校園文化活動,從政治、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發揮好先鋒模范和骨干帶頭作用,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起學生黨員的良好形象,影響和團結廣大同學共同進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學校的發展和構建和諧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