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凌濤
(國網山東成武縣供電公司,山東菏澤 274200)
淺析輸電線路狀態巡視工作
閆凌濤
(國網山東成武縣供電公司,山東菏澤 274200)
隨著國家對電網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輸電線路條數大量增加,而線路運維人員卻嚴重短缺,繁重的工作壓力與人員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根據輸電線路的差異化情況,大力開展狀態巡視,是提高巡視質量及效率的有效方法。
輸電線路 狀態巡視 有效方法
傳統的輸電線路巡視工作大多是按一定的周期對線路所進行的巡視,是及時發現線路設備和線路防護區缺陷,保證線路安全運行的主要手段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輸電設備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輸電線路的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大提高。沿襲以前的巡線模式,造成了運行維護方面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浪費,故輸電線路逐步實行狀態巡視是提高巡視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
(1)人員的減少與線路的增長之間的矛盾。經濟的發展,輸電線路建設的步伐加快,長度的增加與輸電線路運行人員減少的矛盾日益突出。(2)在人員少線路長度長的情況下,巡視人員的工作強度很大。(3)為嚴格執行《輸電線路運行規程》,對于線路運行狀態良好地段,頻繁的巡視工作,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現在的電力線路設計,越來越多采用先進的免維護產品,設計水平的提高使輸電線路的設備性能也大大提高:如絕緣配置采用復合型絕緣子按要求可免維護;如線路在通過樹木區時,可采用高跨;桿塔的設計采用無拉線桿塔,減少了占地,便于運行維護,減少了易破壞對象等。所以對于線路整的巡視工作來說沒有突出重點。(4)線路特殊巡視、夜間、交叉和診斷性巡視、監察性巡視以及線路檢測、大修、技改等工作與線路傳統上每月一次的巡視工作有沖突。(5)線路每月巡視一次也不能保證外力破壞和被盜情況的發生。通過最近幾年一些事故案例統計分析發現,輸電線路在巡視周期內遭受的外力破壞、電力設備被盜等外部因素造成的事故越來越多,由于電力系統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來高,這就迫切需要線路運行管理單位采取有效的方法。
輸電線路狀態巡視是根據輸電線路的實際狀況及運行經驗,動態確定巡視周期并按之進行線路巡視的方法,可以在不降低線路的運行要求以及發現缺陷的及時性和實時性來減少巡視工作量。極大的提高了巡視的質量和效率。
(1)注重基礎數據收集。根據線路沿線地形、地貌、環境、氣象條件等特點,逐步摸清并劃定線路區段,通過綜合停電登桿檢查、帶電檢測、視頻在線監視等技術手段,分析設備狀態信息,掌握設備狀態量,建立線路狀態信息庫;落實信息管理責任,制定統一數據管理規范,建立統一報告模板,實行狀態信息動態考核機制,確保線路狀態量信息完整、無誤。(2)實施線路區段評價常態化。制定《架空輸電線路狀態巡視評價導則》,以定期評價和動態適時評價相結合為原則,針對每條線路的不同特點,按照設備的運行狀態、通道狀況和存在的缺陷隱患,對各線路區段進行綜合評估,以確定線路區段當前真實的運行狀態,預判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注重評價結果運用,將評價結果作為巡視決策的主要依據。(3)推行線路巡視差異化。制定《架空輸電線路狀態巡視導則》,依據線路區段狀態評價結果,確定狀態巡視策略和現場管控措施,制定正常巡視、特殊區段巡視以及專業巡視計劃,巡視計劃中明確線路區段類型、評價狀態、巡視周期及負責人等信息,確保巡視計劃有效落實。同時建立完善群眾護線組織,加強網絡建設和技術培訓,以此作為差異化巡視的補充。(4)實現線路運維信息化。根據線路負荷情況、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運行環境、缺陷和隱患發生的頻繁程度等諸多原因,結合運行維護經驗、電網風險等級和輸變電設備評價標準進行定量分析,按照正常、注意、異常、嚴重四個等級進行劃分,依托生產管理系統平臺,逐線、逐段、逐桿的設備本體狀況、缺陷性質、運行環境和負荷情況等各類信息進行分類錄入,并將線路從投運、運維、檢修到退運納入設備全壽命的管理中。
圖1
通過多年輸電線路狀態巡視開展、總結和提煉,我公司已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設備狀態巡視標準化管理體系,基本實現了輸電線路狀態巡視的全過程標準化管理,開展輸電線路狀態巡視的實施效果。(1)狀態巡視,既抓住了巡視的重點區域,又適當解決了線路多,人員少的矛盾,并提高了工作效率。(2)狀態巡視有效的遏制了外力破壞、鳥害等特殊區域段的線路安全運行。(3)狀態巡視可為輸電線路開展在線監測提供依據。(4)在確保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巡視效率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減少設備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推廣輸電線路設備狀態巡視,將在加強專業整合,統一業務模式方面進一步提升企業標準化建設水平,并通過強化制度建設、全面規范管理進一步提高設備狀態巡視質量。
輸電線路實現狀態巡視是一種先進的維修管理方式,能有效地克服定期維修造成設備過修或失修的問題,可給電力系統及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需要在今后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