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玲
(新疆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烏魯木齊830000)
項目風險管理是對建設工程風險的識別、衡量,并進行策劃、選擇風險管理方案的一個系統完整的過程。總的來說,根據風險的特征,我們可以全面的認識項目風險。首先風險的客觀性,使得人們并不能完全消除風險,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風險;其次風險的可預見性,使得人們能夠通過相關的管理方法,來規避風險的不確定性;最后風險的潛在特性,使得風險發生的概率會隨著人們風險意識的降低而增大。
建設工程是一項涉及多門學科、錯綜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在與項目建設各項工作緊密聯系的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獨特性,管理過程一般發生在工程建設這一特定范圍內。由于項目的風險來源、風險損失的波及范圍、風險的破壞能力是復雜多樣性的,因此必須采用全方位、多元化的管理手段,才能確保實現工程的最大效益[1]。
建設工程風險管理的特性主要包括:
1)項目風險控制涉及到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因此它是一項綜合性的高端管理工作。項目管理的各個子系統都必須要體現質量、安全、進度管理。
2)項目建設中的風險既相輔相成,又對立統一,只有深入、細致的了解管理系統,才能進行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
3)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預測未來風險,做好事前控制,通過采用相應的解決措施,降低風險的不確定給工程建設帶來的損失。
此外,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核心應是確保投資安全,因此風險管理必須要全方位、綜合考慮建設項目的全過程,采取強有效的監控措施,保障工程目標的順利完成。
項目風險管理過程是由若干個階段組成,一般來說可將風險過程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如圖1所示。
1.3.1 項目風險管理規劃
風險管理規劃是指采取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來辨別和追蹤風險項目。
風險管理規劃的內容主要有:分析和辨識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及損失、估計和評價已經辨識的風險、評估可能減少風險的措施方案、制定風險因素的監控方案、根據風險規劃的執行狀況進行追蹤和修改。

圖1 風險管理體系
1.3.2 項目風險管理識別
風險的隱蔽性使得人們在被表象迷惑時,往往忽略了內在的危險,因此風險識別是管理風險的第一步,并在風險管理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風險識別的方法有:SWOT 分析法、德爾菲法、專家調查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2]。
1.3.3 項目風險管理分析
風險分析是指相關人員利用風險分析技術和工具,對風險存在的條件、風險發生的地點、風險的危害及風險的可控性進行分析的過程。
常用的方法有:模糊分析法和決策樹法。
1.3.4 項目風險管理評估
風險評估是對已經識別、分析出的風險因素的權重進行檢測,并測算出風險發生的概率。其主要目的是根據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造成風險概率進行比較、評估,從中選擇最優化的方案。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有模擬法、模糊評價法、主觀概率法等。
1.3.5 項目風險管理處置和監控
項目風險管理處置主要是由專業的管理人員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來降低或減少風險事件的影響。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風險回避、風險分散、風險轉移、風險降低等。
而風險監控則是通過利用風險監控工具和技術,來警告或反饋已發現的潛在問題。通常采取:贏得值法、審核檢查法等。
水電站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特征分析主要是從管理的特點和風險因素劃分兩個方面來研究。
由于水電站工程建設自身的特點及規律,風險產生因素的不僅多種多樣,而且錯綜復雜,導致了水電行業風險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因此與其他工程相比,水電站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多樣性:水電站建設工程包含了多個單位工程,如:水工建筑物、輸變電及開關站、計算機保護系統等。
2)獨特性:水電站建設場址是固定的,水電站工程結構復雜,技術工藝、工程地質、項目目標都與民建項目不同,因此具有獨特的唯一性。
3)安全工作特別重要:水電站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關系著施工人員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特別加強安全工作。
4)為保證水電站建設工程質量,在寒冬或酷暑季節,要做好保暖或降溫工作。同時施工過程易受地表徑流、電網調度和運行、海嘯、臺風等不可抗力的影響。
水電站工程風險因素劃分主要從3個方面分析:
2.2.1 水利水電工程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的風險主要是指勘察設計招投標階段風險、施工階段風險和運行階段風險。
2.2.2 風險產生原因及性質
主要包括暴雨、颶風等引發的自然風險;因外部政治環境變化而帶來的政治風險;因市場預測錯誤、市場經濟規律的變化、匯率變動等導致的經濟風險;由于科學發展所導致的技術風險;因個人疏忽、組織過失所造成的行為風險;因相關方關系不協調引發的組織風險。
2.2.3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主體
主要是指項目建設中業主方承擔了投資、自然和管理等方面的風險;承包商貫穿于工程項目全過程的風險;設計單位、勘察單位等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所承擔的風險[3]。
實施風險識別是水電站建設中進行風險控制最基本的環節。風險識別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估方法。
3.1.1 定性分析法
3.1.1.1 頭腦風暴法
一般是由施工人員對施工工序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集體分析和探討,以尋找解決方法。如:建設過程中焊接、其中吊裝等。
3.1.1.2 德爾菲法
主要用于建設中危險源的分析和識別。
3.1.1.3 LEC 法
L 是事故發生的概率來對風險因素進行評價,E是人員處于危險環境的頻率,C 是發生事故時所導致的破壞程度。
3.1.2 定量分析方法
3.1.2.1 風險分解結構法(RBS)
主要通過將水電站工程建設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分解,從而使得建設中的風險因素更加具體化、更加易于識別。
3.1.2.2 工作分解結構法(WBS)
主要是將水電站建設項目逐層進行分解,明確每一個工作單位的任務、工程進度和質量等。
3.1.3 綜合分析法
3.1.3.1 概率風險評估
主要是針對水電站工程建設中的重大危險項目,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危險源分析,確定風險源發生的幾率。
3.1.3.2 模糊層次分析法
是將分解法和層次分析法相互配合,來對風險指標進行綜合評價。一般來說首先是對風險指標進行逐層分解,然后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重,最后進行模糊綜合評價[4]。
在對水電站建設工程進行風險識別后,還要對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水電站工程建設風險評估步驟主要包括4個方面:
1)將識別出的風險因素轉化為事件發生的機率分布和機會分布。
2)估計某單一風險對工程建設帶來的損失。
3)預測水電站建設中各風險因素可能出現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度。
4)統計、匯總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期望值與實際造成損失值之間的偏差程度。
總的來說,水電站工程施工過程是風險存在最多的階段,對于某一單位施工工程項目來說,風險主要是設計缺陷、施工疏忽。
外部自然環境對第三者造成傷害的幾率較小,但如果發生也會給工程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水電站工程建設應采取特殊的風險評價方法對風險進行分析、評價管理。
由于電力行業屬于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行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的風險因素眾多,控制難度很大,為保證在出現意外情況時企業能沉著應對,有必要利用各種風險管理手段來轉移或防范風險。
3.3.1 水電站工程建設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的措施有: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招投標工作,選擇滿足強制性標準要求的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并嚴禁將主體工程隨意分包給資質較差、技術落后的皮包公司。
施工計劃和方案的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要盡量避開地質復雜的區域。
3.3.2 水電站工程建設風險自留
對于無法回避的風險,水電站建設方要立足于工程實際,進行周密的分析,采取可靠的預控手段,盡量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
3.3.3 水電站工程建設風險轉移
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保金、保險等方式。在招投標時為規避合同流標而規定的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制度,為了杜絕工程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等情況,實施建設工程施工一切險、安全工程施工一切險制度。
通過本文分析可知,加強水電站工程建設中的風險管理分析,對于降低工程危害程度、減少工程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水電站工程建設中,要樹立風險管理理論與工程建設實際相結合的思想,真正的將水電站建設的風險管理措施實施到位,將工程事故損害降到最低,是當前水電工程項目管理的首要任務。
[1]曾繼練.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風險及其控制方法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18):217-218.
[2]文向陽,劉懿帆. 工程項目風險的管理過程及防范措施[J]. 現代經濟信息,2009(23):119.
[3]徐衛華. 水電站施工中的交叉作業安全風險分析[J].科技風,2010(05):174-175.
[4]劉永強.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安全管理研究[D]. 南京:河海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