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創美大省的不懈追求
牢固確立建設創美大省是浙江“十三五”最重要戰略任務的信念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1992年臨近春節,我從烏魯木齊返回杭州。新疆至西安恰是陰天,大地一片灰褐,偶有一些雪后白色。飛機臨近浙江,大地漸漸轉綠。進入浙江剎那間,窗外陽光燦爛,大地一片翠綠。這時,我心情突然有點小激動,回家真好。
由觀感而至內心,愉悅平和;心靈美由內在而至儀表,雅俗皆佳。惟內外兼修,表里如一,才是真正之美。年輕時,看過一部短篇小說,開頭第一句就是,凡山清水秀之處,必是窮山惡水之地。這話雖然極端,但確是一些地方精準描述。環境雖佳,貧窮的心靈卻難以感受山水之美。但若GDP上去了,環境下來了,富裕的物質生活亦令心靈缺少美感。
創美大省是創業創新創富的最高要求,也是后三者的寄托和目標,更是高水平創業創新創富的支撐。創業是基礎,創新是動力,創富是必然,創美是根本。創美大省,是創造經濟社會與自然高度和諧的過程,更是創造心靈美好感受的不懈追求。我們當前必須從迷戀生產向關注分配,以及向關注具有更大重要性的生活質量轉變的時候了。
綠色山區是浙江建設創美大省的自然環境支撐。浙江71%國土面積是山,森林覆蓋率高達59.1%,居全國第三位。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人類像蝗蟲一樣占用一切能夠耕作的土地,然而山區擋住了人類入侵,使得浙江還能有一方凈土,使得浙江的總體環境質量,還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山區是浙江自然和社會生態環境的平衡器,浙江人民應感謝山區,厚待山區。
浙江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奮力拼搏,逐漸形成創美大省建設的精神支撐。浙江四季分明,光照熱量雨水充沛,眾多的濱海河谷平原,土壤細膩,肥力十足,宜于墾殖。浙江這塊土地,錘煉形成了浙江人在農業時代的勤勞精明務實,并進一步促成了浙江人改革開放以來的奮力拼搏和巨大成就,由此形成浙江人民建設創美大省的現實可能和必要。
然而,浙江生態環境并不令人樂觀。2013年,浙江廢水排放量居全國第四位,水網地帶正在遭遇嚴重的水質性缺水。浙江廢汽排放量雖居全國較低位次,但如按宜居空間計算,每平方公里排放量高居全國第四。農藥化肥施用量不斷增加,農業面源污染不僅是環境污染一大問題,且正在成為食品安全的最大隱患。
更嚴重的是,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正遭遇新的阻擊。浙江耕地資源自改革開放以來起碼減少了一個杭州市,由此形成生態支撐弱化的一個重要因子。水庫等集中水源取水量不斷加大,地表水徑流量大幅減少,溪渠斷流,咸潮頂托,形成新的生態問題。浙江缺少高山阻擋,水系與鄰省一體,污染空氣與廢水長驅直入,省外對浙江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因此,浙江生態環境并不能由浙江獨自說了算,必須積極與兄弟省市共同建設生態協調及補償機制。
富起來的浙江和浙江人,內外兼修尚有較大差距,或可說是富而不裕。在當今中國思想道德建設滯后大環境下,浙江亦未能免俗。浙江高等教育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2013年全省每萬人口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僅174.5人,低于全國平均,僅列全國第15位,尤其是缺少名校。浙江文化生產亦滯后于經濟建設,2013年圖書期刊人均印張僅列全國第10位。
浙江產業之美,亦因此而有較多詬病。一位臺州朋友合肥考察歸來,驚嘆于高等教育對當地產業提升的帶動作用。改革開放初期,浙江家電異軍突起,電扇、冰箱、空調、洗衣機,均占全國較高份額,如今這些產品或許仍有若干份額,但當年浙江家電名企如今只能在記憶中尋找。合肥家電現有多個著名品牌,彩電、冰箱、空調和洗衣機四大件產量占全國1/4。此中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或即浙江缺少高校帶動,而安徽坐擁3所“211”大學和1所小“211”大學,安徽醫大保留至今。浙江人口和GDP均為江蘇2/3左右,但高校大大少于江蘇,全國高校一項重要賽事,規定浙江送賽作品僅江蘇1/2。
19世紀后期,一批英國學者開始反思工業革命對于環境社會的破壞性作用。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自由競爭可能生產出財富,卻生產不出幸福”。浙江當前亟須建立創美大省一票否決制,創業創新創富均應服從創美大省建設需要,牢固確立建設創美大省是浙江“十三五”最重要戰略任務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