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陸耀東《中國新詩史》第一卷(1916—1949)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安 琪
現代詩歌史視域下的徐志摩
——以陸耀東《中國新詩史》第一卷(1916—1949)為例
安 琪
獲邀參加徐志摩詩歌創作研討會,第一反應是抽出書架上陸耀東先生的《中國新詩史》第一卷(1916—1949),陸先生是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專家,門下弟子龍泉明、張中良、程光煒、羅振亞、汪劍釗、吳投文等也均有赫赫成果。讀陸先生此著于我是一次補課,上大學時學的是唐弢先生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并未專有詩歌史教材。因為徐志摩而讀中國現代詩歌史,而深入了解中國現代詩歌史上諸位大家,讓我想起了2001年10月在湖州師范學院召開的“21世紀中國首屆現代詩研討會”上主持人沈澤宜先生的一句話,“后人是可以救活前人的”。以此類比,同代人也是可以救活同代人的。詩歌創作是個人的事,但詩人與詩人間的交往、碰撞乃至群體集結,古已有之,自然并非個人的事。即以陸耀東先生《中國新詩史》第一卷而論,書分五章,第一章“中國新詩的誕生和第一個十年述略”,第二章“文學研究會詩人群——冰心等人的詩”,第三章“創造社詩人群——郭沫若等人的詩”,第四章“新月社(前期)詩人群——徐志摩、聞一多等人的詩”,第五章“其他詩人群——魯迅等人的詩”,就完全是按照群體來書寫中國現代詩歌史的。那天恰好遇到葉延濱先生,和葉先生談及此書,葉先生說,當時寫新詩、寫得好新詩的大約也就這些人。細想也是,整個現代詩歌史也就33年,學界謂之“現代文學30年”,30年,能出多少有影響的大家確實也約略可數,這么一比照當代詩歌,就不免自豪,當代詩歌迄今已66年,扣除大躍進和“文革”荒廢的17年也有49年,真是人才濟濟,群英薈萃。當代詩人的壓力因此也比現代詩人要大許多,以至于近年有學者提出,中國當代詩人已經置身于三個傳統的陰影下了,前兩個是黃燦然有文言及的“中國古典傳統和西方現代傳統”,第三個就是,百年新詩傳統。
說到中國現代詩歌,普通讀者心中浮現的第一詩人一定是徐志摩,這自然與徐志摩傳奇的愛情大有關系,坊間曾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更加深了徐志摩作為大眾詩人的形象。我之對于徐志摩的了解,也與民眾無異,也是來自徐志摩的愛情故事,一個男人,一生中有過情感碰撞的都是民國女性中的不凡之輩,無論張幼儀,無論林徽因、無論陸小曼,哪一個是尋常女子,誰遇到其中的一個都足以光耀千古,更何況徐志摩一下子遇到三個。我一直認為,詩人詩人,除了詩還有人,人之傳奇是能為詩加分的,也就是,作為人的徐志摩為徐志摩的詩加分了。當然,詩人詩人,單有人的傳奇還不行,還得有傳世的詩篇,這點上,徐志摩也不缺乏,他的《再別康橋》,他的《沙揚娜拉》,他的《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等等,都是能讓人記得住名字和詩句的經典。
徐志摩詩作算不算得經典,中國當代詩人觀點基本比較一致,那就是,不承認。2014年5月,詩人西川在接受騰訊文化采訪時對今天的民眾提及民國時代的詩人譬如徐志摩、戴望舒就無限崇拜和敬重,提及當代詩歌就很陌生的狀況感到很無奈。在流傳很廣的沈浩波所撰寫的《讓該死的優美見鬼去吧——徐志摩批判》一文中,沈浩波透露了西川認為徐志摩是三流詩人(西川對徐志摩這個評價筆者也曾親耳聆聽過)。對徐志摩持同樣評價的還有詩人歐陽江河,2013中國當代詩歌精讀系列首場活動在佛山舉行,詩人歐陽江河針對當前的詩歌批評和研究的方法表達了不滿。他認為,長期以來批評家、研究者關于詩學規則的確立、批評原則和好詩人的標準等,都已過時。歐陽江河說:“首先,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詩歌寫作都是二三流,真的很差。作為寫作者我們可以不管徐志摩和穆旦,但繼續用解讀穆旦和徐志摩詩歌的那套觀念和術語來看待我們的詩歌,一定會認為我們的作品是垃圾。現在還援引那套模式趣味是不行的,可以說,這已經成為當代詩歌寫作的重大障礙。”
西川和歐陽江河是當代中國詩壇最具影響力的兩位詩人,他們對徐志摩的評價基本可以代表當下中國優秀詩人對徐志摩的評價。也因此,很少有中國詩人會去認真研讀徐志摩,客觀評價徐志摩。坦白地說,我也是其中之一。
而當我用一周時間夜晚臺燈下讀,白天地鐵讀,終于讀完陸耀東先生所著的《中國新詩史》第一卷,也就是現代詩歌史卷時,我覺得可以以此為樣本,看看專事詩歌研究的學者是如何評價徐志摩,看待徐志摩的。
陸耀東(1930—2010),湖南邵陽人。武漢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聞一多研究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名譽理事,六個刊物、機構的學術委員會或顧問。陸先生此書,對徐志摩評價非常高,我注意到陸先生在列舉新詩從最初發動到今天(該書出版于2005年)不足百年的時間里已涌現出的杰出作者里,徐志摩位列第三,之前是郭沫若、冰心,之后是聞一多、魯迅、戴望舒、孫毓棠、卞之琳、艾青、馮至、穆旦、李季、余光中、北島、舒婷。
陸先生在列舉刊發于《詩鐫》上的珍品時,徐志摩有三首入選《梅雪爭春》《半夜深巷琵琶》《偶然》。
在詩群詩人介紹中,徐志摩在新月詩群中獨得33個頁碼,不僅為新月詩人之最,在全書中也位列前三。前一郭沫若,前二李金發,但對李金發主要是批評而非贊譽為主。
陸先生認為,新月派(前期)詩人中,最杰出的無疑是徐志摩和聞一多。在陸先生看來,徐聞二人地位居于伯仲之間,可以說是“齊名”。當然,新中國成立后,聞一多作為民主戰士,地位遠在徐志摩之上,陸先生自然也是知道的,知道了還是要表達自己對于徐聞二位的評判,顯見陸先生用的是自己價值的尺度而非革命的尺度。
讀陸先生《中國新詩史》,還讀到了現代文學諸家對徐志摩的評判,和今天的詩人不同,徐志摩的同代詩人對徐多有褒揚——
朱自清“格律派的愛情詩,不是紀實的而是理想的愛情詩,至少在中國詩里是新的……徐志摩、聞一多兩位先生是代表。”
穆木天“從‘五四’到‘五卅’代表中國詩壇的大詩人,可以舉出郭沫若,徐志摩和王獨清來。”
饒孟侃“格調,即是指一首詩里面沒段的格式。”它是“音節中最重要的一個成分,沒有格調不但音節不能調和,不能保持均勻,就是全詩也免不了要破碎。”饒孟侃指出,聞一多的《漁陽曲》,徐志摩的《雪花的快樂》是格調成功的顯明的例子。
和坊間津津樂道于徐志摩的愛情不同,陸耀東先生專著《中國新詩史》只字未提徐志摩的愛情生活,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我不知道其他學者撰寫的現代詩歌史是否也是如此,僅以陸先生專著來看,徐志摩的形象如下:
一,新月派的組織者、引線人。在新詩發展的第一個十年主要新詩專刊之一《晨報詩鐫》第一期,徐志摩發表了《詩鐫牟言》,終刊號終刊文《詩刊放假》也是徐執筆的。
二,有堅定信仰的新詩實踐者。在《詩鐫牟言》中,徐志摩主張“要把創格的新詩當一件認真事情做”,文中,徐志摩用六個“我們信”開筆,陳述了自己對新詩在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意義的指認,言辭懇懇,不由人不暗自稱服。
三,寬懷大度,認才識才。同為新月派的朱湘與徐志摩矛盾甚深,但在《詩刊放假》一文中,徐志摩稱許其“應分是我們這團體里的大將兼先行”。
四,政治上的遠見,這點尤為我驚嘆。在《中國新詩史》徐志摩專題里,陸耀東先生寫到了徐志摩對于十月革命,對于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采取的是有所贊許又加反對的態度。在《列寧忌日——談革命》中說,列寧“的偉大,有如耶穌的偉大,是不容否認的。……但我卻不希望他的主義傳布。我怕他。……鐵不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地。”實在的,當我讀到此處,我有驚悚之感,我覺得徐志摩對列寧、對俄國革命的判斷完全來自崇尚自由、民主的天性而習得的類似第六感一樣的嗅覺,他在當時大多數知識青年歡呼俄國革命、期待俄國革命的大潮下敏銳觀察到俄國革命鐵一樣的冷酷,實在有他驚人的天賦。
五,民主個人主義。陸耀東先生認為,這是徐志摩的思想核心。這應該是貫穿徐志摩一生并指引著徐志摩行動的主線。包括他為人羨慕也罷詬病也罷最終喪命也罷的幾段情感經歷,都是“民主個人主義”在作祟。后面這些是我的引申。如前所述,陸先生無一字涉及徐志摩的愛情故事,我想,陸先生是愛護徐志摩的,他不想讓徐志摩被八卦,不想徐志摩因為被八卦而降低他詩歌的品質。這些,同樣是我的臆測。
行文至此,突然心潮起伏竟至于眼眶潮濕,我捂住眼睛不讓眼淚流下。在我體會到陸先生對徐志摩的良苦用心后我便也對徐志摩有了一層理解和體諒。徐志摩說“我的思想——如其我有思想——永遠不是成統系的”,僅從這點來論,徐志摩確實是詩人中的詩人。詩人的任性皆因其沒有一以貫之的思想,詩人的善變也因其沒有一以貫之的思想。他只是任著自己的性子自己的喜好走,并不顧忌社會的目光,更不顧忌家庭的期許。1931年11月21日徐志摩罹禍的消息傳到故鄉海寧硤石鎮,其父徐申如先生說出的唯一一句話是“完了”,隨即跌坐在一張有靠背的椅子上。(《徐志摩評傳》宋益喬著,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年)
關于徐志摩,胡適先生此言可為其定義——
“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