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華+董蕾陽



在京城南郊魏善莊一處不起眼的小院里,駐扎著一支巡警隊伍——大興公安分局巡警支隊三中隊。近兩年,這支隊伍在大興警界聲名鵲起,先后破獲“4.4”假扮尼姑詐騙、“8.14”盜竊摩托車、“9.11”西紅門系列入室盜竊等重大案件,隊里的“巡邏打現工作組”榮立集體二等功。而這支隊伍的領軍人物,是一個在首都公安一線摸爬滾打了12年,卻剛滿31歲的大小伙子范凱。范凱現任大興分局巡警支隊三中隊副中隊長,牽頭負責隊里全面工作。接手這支隊伍以來,這個年輕人憑著對公安工作的熱情和鉆研好學的精神,把所有的精力全部奉獻給警隊,不斷總結巡邏實戰經驗,先后提出了“五勤”巡邏工作法,巡邏打現“三四五”工作法等,帶領隊伍屢建戰功。前不久,大興分局做出向范凱同志學習的決定,命名巡警支隊三中隊為范凱警隊。
要把隊伍打造成現實版的“PTU”
范凱是一個有著較好家庭條件的80后獨生子,家里看到他每天這么累,也曾經勸他換一份工作。但范凱就是骨子里熱愛警察這個職業。警校畢業不到20歲就進了公安隊伍,12年來干過特警、內勤、治安及社區等多個一線工作崗位。每一個崗位,他都是熱情滿滿,勤問、勤學、勤練,干得有聲有色。
到巡警支隊后,作為干部,他更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公安工作上,抓緊一切時間,對預審民警的審查深挖、刑偵民警的串并分析、社區民警的線索獲取等專業技能進行深入鉆研,從中尋找提升巡警工作的突破口。他主動拜有多年巡邏打現經驗的老民警為師,虛心向師傅們請教,并通過不斷的實踐認真總結、鉆研、提高。他先后結合巡邏實戰經驗,總結了“五勤”及“析、部、看、查、固”巡邏工作法,即“勤想、勤巡、勤核、勤查、勤問”五動作。
“就是喜歡這個職業,從小看港片長大的,解不了的警察情結。”范凱特認真地說,“工作的辛苦和危險,訓練的付出和汗水,我們都不怕,因為大家的心氣特高。我們要把這個隊伍打造成現實版的‘PTU(香港警方機動部隊的簡稱,以街頭巡邏防控、快速機動反應著稱),一幫有情有義的兄弟,寂靜的深夜巡控在街巷,震懾犯罪分子,打擊不法行為,守望這個城市的平安幸福。”
創新工作法打破“十次巡邏九次空”魔咒
巡警圈里有句話,叫作“十次巡邏九次空”。但在范凱警隊,這個說法被打破了。2014年,破案40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20余人;2015年至今,破案260余起,抓獲嫌疑人136人。范凱警隊的戰果不但在巡警名列前茅,在分局各部門中也處于前列,成了街頭打現破案的拳頭力量。“有人認為巡警的職能主要是通過街頭震懾來減少防范違法犯罪,但只要有得當的方法和足夠的耐心,巡警照樣也能成為破案能手。”范凱說。
這“得當方法”,是范凱警隊一直堅持的“每日警情綜合研判”和“崗前派勤”制度。在范凱警隊,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各警組一起研判分局勤務指揮處、刑偵支隊以及巡警支隊匯總的警情信息。在全面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對街面發案進行系統的判研,從中找準“三高”(高發案時間、高發案類型、高發案部位)規律,進而有針對性地布控警力開展巡控工作,做到警力跟著警情走,實現有效預警,科學布警。“我們一直都強調巡邏一分鐘就要干六十秒的活,巡邏不是瞎轉悠,帶著目標去巡邏,與發案的碰撞率就會高,破案的概率也就會高。”范凱說。
說起“足夠的耐心”,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隊員們才能體會。2014年8月中下旬,大興區連續發生夜間技術開鎖類入室盜竊警情。范凱在深入分析警情的基礎上,采取動態巡邏與靜態伏擊相結合等方式,帶領隊員于每日后半夜,圍繞入室盜竊高發的郁花園、金惠園等小區周邊,加大巡邏伏擊的力度。8月的北京是高溫盛行的季節,為了不打草驚蛇,隊員們蹲守在不著車、不開窗戶的汽車里,完全就是蒸桑拿的感覺。就這樣連續守候了20余天,依舊不見犯罪分子的蹤影。就在大伙們有點灰心的時候,范凱給大家不停地鼓勁:“別急,他們一定會出現!要有耐心!”果不其然,9月11日3時許,范凱帶領輔警隊員在興華大街北段巡邏時,發現兩名背雙肩包、形跡可疑的男子,在欲進行盤查時,兩人轉身逃竄,范凱迅速帶領輔警分頭追捕,遭遇兩人持械瘋狂反抗。但范凱及隊員們臨危不懼、英勇搏斗,將兩名嫌疑人成功控制。經查,二人均供認在郁花園小區通過技術開鎖實施多起入室盜竊的犯罪事實。后經核實,兩人當夜在郁花園實施入室盜竊案7起。9月11日早晨,當7家失竊事主剛起床報案,就得到嫌疑人已被抓獲的消息,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案件的破獲在小區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被盜居民專程結伴到分局送來錦旗,表達了對民警英勇擒賊、保民平安的感謝。
上班滿腦子是抓賊,下班微信聊案子
“現在隊里形成了一種特別好的氛圍,巡邏工作不再單調、枯燥,抓賊破案成了隊員們最大的樂趣。每天帶著目標去巡邏,破掉一起案子大伙興奮好幾天,每天聊的話題都是剛破的案子或手里的線索。就連下班后,我們在微信群里聊的都是如何破案的事。”范凱說著,拿出了自己的手機,“你看,這是我們隊建立的微信工作群,在做好保密措施的前提下,我們每名隊員會把自己掌握的線索和嫌疑人圖片視頻資料在群里共享,并一起討論,每次都能碰出火花來,這個微信群在我們工作中可起了大作用。”
2014年11月,西紅門清真市場周邊連續發生多起砸撬機動車盜竊車內財物案件,范凱對幾起案件110報案情況進行比對,發現失主離開車的時間及車內財物大致被盜的時間均在上午,且被撬的車輛都為小面。由此,他判斷出近期該區域的砸撬機動車案件極有可能為類案。于是,范凱帶領便衣警力到清真市場進行走訪,通過調取市場內及周邊道路的視頻探頭,掌握了嫌疑人的體貌特征,范凱隨即帶領輔警隊員在市場及周邊開展便衣伏擊。同時,將犯罪嫌疑人視頻截圖發在了中隊的微信工作群中。十多天后的一個上午,一名正在倒休的隊員報告稱,自己在市場買東西時看到與微信群所發圖片中的嫌疑人極為相似的人員,目前正在跟蹤觀察。范凱立即組織便衣警力前往,邊觀察嫌疑人動態,邊攝像固定證據,等待抓捕時機。后在嫌疑人撬一輛面包車偷竊車內財物得手、準備離開時,范凱帶領輔警迅速將兩名嫌疑人鄧某、徐某抓獲。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二人供認曾在市場內砸撬機動車實施盜竊3起的犯罪事實。
最年輕一把手的帶隊心得:
“所有事自己先做”
在范凱警隊,31歲的他是隊里所有民警中年齡最小的。然而他這位年齡最小的“一把手”,卻帶出了這個凝聚力強,戰斗力強,屢立戰功的隊伍。“別看他年齡小,知道操心,隊員的工作生活,他處處考慮周到。”隊里年齡最大的老大哥賈凱軍說,“大凱從來不支使人做這做那,什么事都是他自己先做出個樣來,就憑這點,隊里上下老少都認可他、佩服他。”
“這里大部分都是我的大哥、大姐,啥事理所當然是我先去干。”范凱說,“還是大伙自覺,看我抓捕時沖在前面,下次他們比我沖得更猛;看我加班不回家,他們就陪著我;就連保潔大哥看見我早起掃院子,第二天他就比我起得更早。”
范凱就是這樣,把中隊當作自己的家,把隊員當作家人。生活上,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細心琢磨,精打細算,把中隊駐地裝飾一新;改善伙食,讓大家吃好,吃得滿意。隊里年輕小伙子多,愛運動,他爭取支持,建了乒乓球室,搭建了籃球、羽毛球場地,豐富了警營文化。隊里的民警、輔警過生日,他總會代表中隊,送上生日蛋糕。輔警家里有困難,他總是無私地伸出援手。
工作上,他最操心的就是隊員們的安全。去年的一次抓鋪中,一名隊員被嫌疑人用刀劃傷。雖然不是指揮的失誤,范凱還是自責了好久。后來他總結了盤查地點選擇的“四便于、三避開”原則。“四便于”即便于觀察、便于控制、便于協同、便于自身安全防護;“三避開”即避開人群、避開叢林及高苗地、避開易發生交通事故地段。
大興分局巡警支隊負責人說:“隊伍的狀態是戰斗力的源泉,大伙后顧之憂越少,越能心無旁騖地干工作、出妙招,一個民警琢磨出一個‘一招鮮,百個民警的經驗積累便是‘百招強,這樣隊伍的戰斗力必然越來越強。”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