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穎 許娟
朱大伯今年68歲了,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靠打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都還可以,但是每天4針的胰島素打得朱大伯害怕了。
一天,朱大伯看到電視購物節目里在介紹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說是可以根治糖尿病。朱大伯把這事告訴了家人,但是家人覺得藥還是到醫院配比較放心,讓朱大伯別相信。但對于一個長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而言,只要可以根治,不管花多少錢都想試一試。于是朱大伯瞞著家人偷偷地訂購了。藥第二天就到了,朱大伯迫不及待地打開吃了,連胰島素都不打了。藥吃下去第一天,血糖測出來正常,朱大伯開心極了,這讓他更堅信了自己的選擇。但到了第三天晚上,朱大伯突然感覺心慌出汗,根據以往經驗,朱大伯明白可能發生低血糖了,雖然立即進食,但仍未見好轉,之后眼前一片漆黑暈了過去,家人發現后立即撥打了120。
朱大伯很快被送到了醫院急診室,醫務人員立即給予吸氧、抽血等檢查及對癥支持治療。檢查發現,朱大伯的血糖只有1.0mmol/L,嚴重偏低。醫生立即給予高糖靜推、補液等治療,10分鐘后朱大伯才醒來。醫生告訴朱大伯,他剛剛低血糖暈倒了。可朱大伯說晚飯吃得和平時差不多,怎么就發生低血糖了呢?詢問得知,朱大伯自己在電視購物里買了藥,說是吃了能治愈糖尿病,卻沒想到吃了幾天血糖是降下去了,人卻不行了。醫生說,這糖尿病藥可千萬不要自己亂買來吃,朱大伯的血糖現在用高糖維持著,但還是不高,如果不是及時送到醫院,可能會危及生命。
糖尿病究竟能根治嗎
醫生介紹說,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征,是一種終身疾病。糖尿病的治療中,藥物的選擇要根據病人胰島功能情況考慮,有的病人年紀輕,初發也可能需要胰島素治療;而有的病人年紀大,發病晚,也可能終生可以用藥物治療。因此,病人需不需要用胰島素治療并非根據糖尿病發病時間的長短而定。朱大伯是一位成人晚發的Ⅰ型糖尿病,需要終生用胰島素治療,而胰島素是絕不可能口服的,市面上的口服藥基本都是口服降糖藥,所以吃口服藥物是沒有效果的。除了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還應改變生活習慣、控制飲食、加強運動以更好地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醫生提醒,到目前為止,包括各類中西藥、保健品、食品以及其它糖尿病防治手段,都無法根治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希望廣大糖友們不要再輕信此類電視購物了。
胰島素治療注意事項
胰島素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受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外源性胰島素主要用來治療糖尿病,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病人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術”。在用胰島素治療期間,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量的控制
注射胰島素一定要注意把控好量,謹遵醫囑。如果在治療中注射胰島素過量,會導致低血糖,嚴重者可能發生昏迷甚至死亡。一旦出現低血糖癥狀,病人應迅速進食一些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3~5塊糖果、2~3茶匙食糖、一杯含糖果汁,甚至白糖水或含糖高的飲料(雪碧、可樂)等,以阻止低血糖發展。如進食后仍不能緩解低血糖癥狀或出現昏迷,需盡快將患者送醫院急診,并告訴醫務人員患者的用藥情況。
部位的選擇
注射胰島素,部位的選擇非常重要。合適的注射部位不僅能減少注射的危險,還有助于胰島素的吸收。腹部是應優先選擇的部位,另外,大腿外側、上臂外側四分之一部分和臀部也是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
飲食和運動的配合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指導原則是避免肥胖和定時定量。病人應每餐飲食按照計劃份量進食,不可任意增減。尤其還要注意的是要少吃高糖、高油脂和高膽固醇的三高食品。在用藥和飲食控制的同時也要注意配合長期性且適當的運動。通常情況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佳,例如步行、跑步、騎自行車、爬山、登樓、劃船、游泳等。要注意的是,患者不要在胰島素作用最強的時候運動,否則有可能導致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