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顧盼 丁永娟
江南大學直屬附屬醫院江蘇省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藥學部,江蘇無錫214000
214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徐佳顧盼丁永娟
江南大學直屬附屬醫院江蘇省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藥學部,江蘇無錫214000
目的研究江南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發生的214例藥品不良反應(ADR)的發生規律與特點,以便提高ADR監測水平,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方法對我院上報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的214例ADR報告,從患者的年齡、性別、給藥途徑、藥品種類、涉及藥品、累及器官或系統及不良反應名稱、上報人職業等方面,進行回顧性統計與分析。結果我院ADR報告中,40~<70歲患者較多,共140例(65.4%);女性123例,占57.48%,明顯高于男性患者(91例,42.52%);引發ADR的藥品包含13類、93個品種,其中抗腫瘤藥22個品種(23.66%),居首位;同時抗腫瘤藥ADR上報例數最多,共198例(58.24%);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共12類,以血液系統損害最多見,共93例(36.90%)。ADR上報人職業以醫師和藥師為主,醫師占49.53%,藥師占47.66%。結論我院的ADR有其自身的特點,醫護人員應重視ADR的監測,認真并及時完成ADR的填寫與上報,為合理用藥與患者安全提供保障。
抗腫瘤藥物;藥品不良反應;合理用藥
根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規定劑量下正常應用藥品的過程中產生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1-2]。為更好地了解江南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ADR特點和規律,降低我院ADR發生率,本研究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上報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ADR報告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便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辦法。
1.1一般資料
查詢國家不良反應監測上報系統數據庫,獲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上報的有效ADR報告214例。
1.2方法
分別按照年齡、性別、給藥途徑、藥品分類及不良反應癥狀等歸類,進行統計與分析。
2.1發生ADR患者年齡、性別分布
214例ADR報告中,男91例(42.52%),女123例(57.48%);年齡1~87歲;從年齡結構上看,主要集中于40~<70歲,共140例(65.4%)。發生ADR患者的年齡、性別分布見表1。

表1 發生藥品不良反應患者的年齡與性別的分布(例)
2.2引起ADR的給藥途徑分布
由于患者同時使用多種藥物,ADR給藥途徑分布統計數值大于患者數值。引起ADR的給藥途徑統計共340例次,最主要的給藥途徑是靜脈滴注,為266例次(78.24%);其次為靜脈注射33例次(9.72%)。發生ADR給藥途徑分布見表2。

表2 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給藥途徑
2.3 ADR涉及的藥品種類分布
根據《新編藥物學》藥品分類法進行分類[3],ADR藥品涉及13類、93個品種,其中,抗腫瘤藥22個品種,占23.66%,居首位;同時抗腫瘤藥ADR上報例數最多,共198例,占58.24%。引起ADR藥物品種數及構成比見表3。
2.4 ADR涉及的藥品分布
發生ADR排序前10位的可疑藥品分布情況見表4。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其不良反應名稱
我院上報的ADR按不良反應名稱統計共252例次,所累及系統共12類,以血液系統損害最多見,共93例,占36.90%。見表5。
2.6 ADR上報人職業分布
214例ADR中,上報人職業共計三類,醫師上報106例(49.53%),藥師102例(47.66%)。見表6。

表3 藥品不良反應及藥物品種數及構成比

表4 發生藥品不良反應涉及藥品排序情況
3.1年齡、性別對ADR的影響
在我院上報的214例ADR中,女性123例(57.48%),顯著高于男性(42.52%),與文獻報道一致[4-6]。ADR與性別的關系至今仍未研究清楚。從生理結構分析,與男性相比較,女性的體重較輕,肌肉比例低,在藥物相同藥量作用下,藥效強度可能與男性有所差異,這可能是ADR的性別差異原因[7]。
從表1可見ADR主要集中于40~<70歲,共140例(65.4%)。其中以50~<60歲患者數量最多(26.64%);其次為60~<70歲(24.77%)。分析原因為:①據有關文獻報道,45歲以上人群腫瘤發病率相對較高,且大多會采用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因而使用腫瘤藥物的概率較高[8];②該年齡段患者機體耐受性好,化療方案多足量使用,較易發生ADR[9]。

表5 藥品不良反應累及器官或系統及其不良反應名稱

表6 藥品不良反應上報人職業分布
70歲以上老年人發生ADR比例雖然相對下降,但仍有14.95%的發生率(共32例),需對此有所重視。分析原因為:①對抗腫瘤藥物而言,選擇積極治療的70歲以上的腫瘤患者數量相對減少,因而抗腫瘤藥物ADR的基數相對減少;②對其他藥物而言,老年人代謝能力下降,肝腎和胃腸等器官功能降低,藥物易在體內發生蓄積從而引發ADR[10];③老年人易同時存在多種疾病,服用多種藥物進行治療。據報道有半數以上的老年人同時服用4種以上藥物,老年人ADR的發生率與用藥品種數呈正相關[11-12]。
3.2 ADR與給藥途徑的關系
由表2可以看出,在340例次給藥途徑中,靜脈滴注導致的ADR為266例(78.24%),居首位,這與以往報道相符[5-7]。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為:①我院ADR報告大多來自住院患者,我國住院患者多采用靜脈注射的給藥方式,因而靜脈滴注引發ADR的基數相對增加[13-14];②我院為腫瘤專科醫院,抗腫瘤藥物使用居多,靜脈給藥為其主要途徑,由于靜脈給藥后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作用迅速,易發生ADR;③靜脈給藥引發ADR的因素較多,如溶媒內加藥品種、數量過多,滴速不當,微粒污染等[14]。因此選擇適宜的給藥途徑,能口服盡量避免靜脈給藥。臨床藥師應發揮作用,為安全用藥提出建議,監護患者靜脈給藥過程,以減少ADR發生[15]。
3.3 ADR涉及藥品
由表3可見,ADR涉及藥物93種,其中居首位的為抗腫瘤藥物22種,上報例數最多,共198例,占58.24%;第2位的是抗感染藥物,21種,上報例數70例,占20.59%。這與其他文獻報道的抗菌藥物ADR發生率居首位的情況有區別,分析原因如下:①我院為腫瘤專科醫院,收治腫瘤化療患者居首位,ADR發生率與藥物使用頻率密切相關,所以抗腫瘤藥物的ADR發生率高于我院抗感染藥物。②我院藥學部嚴格控制本院抗感染藥物使用,對用藥指征、用藥療程、聯合用藥都有嚴格的監管,進而減少了我院抗感染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情況,從而使抗感染藥物的ADR發生率也隨之減少。
由表4可見,ADR發生率居于前3位的藥品分別為紫杉醇注射液(14.38%)、氟尿嘧啶注射液(13.13%)以及順鉑注射液(12.50%)。這些抗腫瘤藥物均是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不同藥物發生ADR癥狀、程度均有所差異。其中,紫杉醇最易發生過敏反應、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嚴重的血小板下降、貧血、周圍神經病變(多表現為輕度麻木和感覺異常)、肌肉關節疼痛和惡心、嘔吐、腹瀉、黏膜炎[16-17];氟尿嘧啶最容易發生惡心、嘔吐、周圍血白細胞減少,長期應用可導致神經系統毒性[18-19];順鉑最易發生惡心、嘔吐、神經損害、白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20-23]。我院腫瘤內科臨床藥師針對不同抗腫瘤藥物的作用機制和用藥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入院和出院的用藥宣教,做好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防范工作。如患者靜脈注射順鉑等對腎功能有明顯損害的藥物時,臨床藥師會告知患者在用藥過程中要多飲水,保證每日尿量在2500 mL以上;若患者靜脈注射紫杉醇、奧沙利鉑等對輸注時間有要求的藥物時,臨床藥師會告知患者在靜注過程中不得隨意調控滴注速度,以便減少因滴注速度不當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若患者靜脈注射表柔比星等刺激性強的藥物時,臨床藥師在輸注前會告知患者若感覺注射部位疼痛、有滲出等異常情況時,及時呼叫護士處理,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3.4 ADR累及器官/系統及臨床表現
由表5可看出,ADR導致血液系統損害最多,共93例(36.90%),主要表現為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骨髓抑制是抗腫瘤藥物常見的毒性反應,以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較為多見。抗腫瘤藥物對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造成不同程度損傷,白細胞減少最先出現,血小板下降出現相對較晚,而紅細胞一般不明顯。這些表現可能與血細胞半衰期有關,白細胞半衰期僅6 h,血小板為5~7 d,而紅細胞約為120 d,因此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表現明顯[24-26]。
3.5 ADR的上報人職業
由表6可見,214例ADR絕大部分由醫師和藥師上報,分別占49.53%和47.66%,由護士上報的最少,僅占2.8%。在工作中,護士執行醫囑,護理患者,方便第一時間發現藥品不良反應。因此,應加強護士對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現、處理、上報認識,一旦發現疑似藥品不良反應應立即報告醫師,必要時停用可疑藥品病采取其他緊急處理措施,及時填寫藥品不良反應事件上報表,防止漏報。
綜上所述,我院作為腫瘤專科醫院,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有其自身特點。臨床藥師應堅持開展治療藥物監測,提供合理用藥咨詢,促進臨床合理安全用藥。醫護人員應加強對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提高合理用藥水平,進行個體化給藥,最大限度降低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1]任彥潤.《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的發展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
[2]王丹,杜曉曦.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解讀及對中藥不良反應監測的意義[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8):2686-2688.
[3]陳新謙,金有穆,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4-881.
[4]孟祥云,高雷,姜怡,等.陳進.某院581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安徽醫藥,2015,19(1):199-203.
[5]慕尚真.22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4(5):448-451.
[6]陸惠平,嚴曉沁,顧正平,等.我院340例藥品不良反應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22):2084-2086.
[7]翟愛華,張白,王琦.20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8):109-112.
[8]方向紅,寧華,焦園園,等.2010~2011年北京大學腫瘤醫院443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山東醫藥,2012,52(34):82-84.
[9]施志云.老年人藥物不良反應與用藥原則[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0):7551-7552.
[10]胡偉,慈靜.2011-2012年42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4(3):257-259.
[11]涂穎,宗媛,左露,等.老年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6):18-19,58.
[12]李海菊,郭春花,王媛媛.影響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潛在性不適當用藥因素的回顧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14):1189-1192.
[13]呂彩霞,藺桂芳.臨床靜脈給藥中的安全隱患調查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8):1-3.
[14]張建中,陳曄,吳永佩.臨床靜脈給藥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14-16.
[15]余紅玲.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藥師對細胞毒藥品靜脈給藥的藥學監護[J].中國藥房,2012,23(46):4399-4401.
[16]李文軍.紫杉醇不良反應文獻綜述[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2,11(4):187-188.
[17]于淼,李輝,劉衛東.抗腫瘤藥紫杉醇的不良反應及臨床合理用藥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8):1022-1023.
[18]羅成香.5-氟尿嘧啶不同方法給藥后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0,8(8):118-119.
[19]林昆山.氟尿嘧啶與順鉑臨床常見不良反應探討[J].海峽藥學,2011,6(23):270.
[20]高寧,繆瑋,陳亞堃,等.腫瘤醫院154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師,2011,14(8):1184-1186.
[21]劉紅,張艷華.我院281例抗腫瘤藥致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38):3607-3610.
[22]謝嵩.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調查與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08.
[23]汪變紅,張明智,付曉瑞,等.化放療骨髓抑制機制及防治研究進展[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3,26(2):162-165.
[24]李冬,王萍.我院藥品不良反應130例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26(2):78-80.
[25]杜婧,劉洋,金鵬,等.我院2012~2014年新的、嚴重的不良反應上報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1):133-136.
[26]翟愛華,張白,王琦.20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8):109-112.
Analysis of 214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XU JiaGU PanDING Yongju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4th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Province,Wuxi214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214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occurred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our hospital”for short)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DR monitoring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Methods 214 cases of ADR collected from the National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Network reported by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statistically in aspects of age,gender,route of administration,drug variety,organs or systems and names of adverse reaction,occupation of reporting people involved in ADR.Results There were 140 cases(65.4%)of aged 40-<70 in our hospital,female accounted for higher proportion(123 cases,57.48%)than male(91 cases,42.52%).There were 13 classes,93 varieties drugs involved in ADR,in which antitumor drugs classes ranked the first,including 22 varieties(23.66%);while the number of antitumor drugs ADR was the most,accounting for 198 cases(58.24%).ADR involved 12 classes of organs or systems,the hematological system damage was the most common(93 cases,36.90%).Doctors and pharmacists were the most reportperson,accounting for 49.53%and 47.66%.Conclusion ADR of our Hospital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onitoring of ADR and fill in and report ADR carefully and timely to provide security for the rational drugs use and patients.
Antitumor drugs;Adverse drug reaction;Rational drug use
R951
A
1673-7210(2015)12(b)-0107-04
2015-09-14本文編輯:趙魯楓)
江蘇省無錫市科技發展醫療衛生指導性計劃項目(CSZON1311)。
徐佳(1981.11-),女,碩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
丁永娟(1971.4-),女,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