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是整個生物物種的轉基因,而不是單純的農業轉基因。”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如是說。江澤慧認為,對于轉基因的問題,要時刻瞄準國際前沿,持續開展轉基因的技術研究,應拓展領域,將轉基因研究拓展到整個生物物種的層面。

◆“實行‘以醫養醫’才是全面解決醫院生存發展問題的出路。”
——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范利如是說。范利認為,長期以來,醫藥價格高、百姓看病貴的根源,除了醫療供需矛盾增大之外,醫療投入嚴重不足,“非醫養醫”的補償和不合理薪酬機制是根本原因。克服“以藥養醫”的“醫藥分家”改革,并沒有切斷“醫”與“藥”的緊密聯系,藥企賄賂仍暗流涌動,“統一招標”制度也沒有從上游有效遏制暗箱操作和采購腐敗現象。只有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實現“以醫養醫”,才是解決醫院生產與發展的出路。
◆“醫藥衛生改革最大的要素是人。”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如是說。方來英認為,只有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解決基層醫療的問題。
◆“慢性病如不施以有效防控,必將從公共衛生問題轉化為更嚴重的經濟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委戴秀英如是說。戴秀英認為,現階段,社會上普遍還存在著對慢性病的嚴重危害認識不足,對慢性病防治重要性認知較低的問題。目前,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占我國居民總死亡的85%,其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我國總疾病負擔的70%,如任由其發展,將給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職稱評定機制催生了高職低能的醫生。”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順天德中醫醫院院長王承德如是說。王承德認為,醫學論文造假的背后,是醫生職級晉升、職稱評定都必須發表一定數量論文的要求。很多醫生除繁重的工作外,還要忙于寫論文,沒時間寫就只能造假。此外,評職稱不單看資歷,還要考外語、看科研項目數量、級別,完全忽略了治病救人才是醫生的本分。大批高職低能的大夫就這么出現了。
◆“老百姓不去基層醫院看病是對醫生缺乏信任,并不是錢的事兒。”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如是說。馬曉偉認為,實現分級診療的關鍵是首診,首診在基層能不能鋪開,關鍵是首診的醫生能不能提供患者信得過的醫療服務,這不是降低相關費用或是一紙行政命令就能夠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