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現代詩的多重標準
主持人語:
本欄目“現代詩的多重標準”之所以強調“多重”并不是因為“騎墻”、折衷,不是說應該放棄個人確定性的標準,而是意在指出當今時代總體而言已經沒有“唯一”的、作為戒律和規范的詩歌標準,而今人們討論和看待詩歌的尺度是自由、靈活的,正因此詩歌才可能更有活力、創造性。而唯有通過對話、通過充分的爭辯與交流,人們對詩歌的理解才能夠更為深入,我們時代才可能形成為更多人所接受的詩歌標準。本期許玉慶的文章從近年一些詩歌熱門話題出發來討論詩歌評價的標準問題。許玉慶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當代小說、當代美學研究,對當代詩歌關注不多,但與一般的社會公眾相比他畢竟距離當代詩歌又并不算遠,他的這種“準專業讀者”的身份或許能夠提供一種討論詩歌標準問題的別樣視角。文章中,他就明白易懂是不是好詩、反傳統的是不是好詩、引起轟動的是不是好詩等三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他提出的讓詩歌回到文學本身,評價詩歌還是應該考量其藝術性、文學性的觀點說是切中肯綮的,富有啟發意義。
——王士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