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萍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現代商貿流通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分析了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的輻射效應:商貿流通產業對經濟的貢獻愈來愈大、促進農業和工業發展,強化其生產功能、提升第三產業、整合產業鏈等;提出我國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發展水平低、技術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等,并提出了相關優化路徑: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斷進行創新,提高我國商貿流通體系的技術水平、縮小區域差異,平衡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等,促進我國現代商貿流通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現代商貿流通;輻射效應;優化路徑;創新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心問題逐漸由“資源約束”轉變為“需求約束”,市場經濟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面臨我國經濟轉型要求使得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獲得不斷發展的契機,而且現代商貿流通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愈來愈明顯。
一、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的輻射效應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市場經濟的地位逐漸提高,商貿流通產業對其他產業或地區的輻射效應越來越明顯,同時城鄉商貿雙向流通促進了我國城鎮化的進程。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因素逐漸由“資源約束”轉變為“需求約束”,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向也逐漸轉向擴大內需,因此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空間很大,并且商貿流通產業對整個產業鏈的行業都具有較強的輻射效應。
第一,商貿流通產業對經濟的貢獻愈來愈大。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傳統的“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和進出口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小,而相反的是內需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方向。隨著經濟發展,商貿流通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高,對整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世紀,歐美地區將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向定位于服務經濟,之后一些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開始調整國內產業,將一些耗費資源或污染較嚴重的制造業,以及一些其他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轉移至其他發展較慢的發展中國家或較為落后的國家,轉向朝服務經濟發展,而商貿流通產業在服務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如表一所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由2010年的401512.8億元增長至2013年568845.2億元,平均每年增長率為8.75%,其中第三產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的貢獻率逐年增加,至2013年已是46.8%的貢獻兩次,而位居我國第三產業重要地位的商貿流通流通產業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0年的156998.4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 237809.9億元,發展速度較快。
第二,促進農業和工業發展,強化其生產功能。在傳統經濟中企業的發展全由政府決定,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幾乎完全依賴市場的供求關系,主要取決于市場需求,而流通產業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途徑,圍繞在企業和消費者身邊,因此商貿流通產業與市場需求相通,促使商貿流向有市場需求的地區,并憑借其市場渠道優勢熟悉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指導第一、第二產業生產,因此與其產業鏈上的上游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局限于此,并且對相關的生產企業進行投資,從而內部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憑借其價格優勢維持穩定的供求關系,防止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受到生產商的價格或其他不確定因素影響,同時也通過投資促進第一、第二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強化生產,對其他產業具有較強的輻射效應。
第三,提升第三產業。我們從表一中可知,隨著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不斷增加,我國第三產業的貢獻率也逐漸提高,據統計2013年的貢獻率接近50%,說明了我國第三產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首先,商貿流通產業歸屬于第三產業,其自身的巨大發展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其次,我國現代商貿流通產業一般在具有區位優勢的地區設置根據點,憑借其市場需求、交通優勢及資源優勢導致商貿流通企業的規模化發展,使得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同時,不斷完善運營連分布的各個地區的基礎設施,從而為其他第三產業,如餐飲業、金融服務業等提供了便利的硬件設施,促進其快速發展,從而提升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第四,整合產業鏈。由于商貿流通產業促進三大產業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范和整合整條產業鏈。根據微笑曲線可知我國商貿流通產業和產品的研發是附加值最高的產業,而制造業在產業鏈中是創造價值最低的行業,因此要增加商貿流通產業在制造業中的投資,不僅以資金形式,更要以技術輔以生產和發展,從而抬高制造業的附加值。例如蘇寧與三星等較大的電器生產商合作,采取B2B方式,互通信息從而提高了商貿流通產業的產業鏈效率;其次利用商貿流通產業與市場需求的對接,根據市場信息為生產制造業提供市場供求關系,從而不斷的調節生產,并不斷的進行技術革新,形成較大的品牌優勢,從而獲得發展。
第五,引導消費。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現代商貿流通產業與網絡平臺的聯系十分密切,并形成了較大的網絡市場,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并且網上交易簡化了購物手續,經營方式的創新刺激人們消費,從而引導消費。
二、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問題
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對GDP的貢獻率也愈來愈大,但是現代商貿流通產業仍具有以下幾個發展的問題。
第一,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水平依舊處于較低的狀態。隨著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提出,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水平低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而且我國商貿流通產業難以形成規模較大的企業,獲得的附加值偏低,對其他產業的輻射效應也有所保留。“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導致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這種滯后,必然會帶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障礙。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態勢,我國商貿流通產業應當迎接國外相關產業帶來的沖擊,抓住可利用外國先進經驗和技術、資金等機遇,大力發展我國商貿流通產業,樹立國內品牌,培育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比較優勢。
第二,商貿流通產業技術水平較低。我國商貿流通產業全面發展較晚,在當前不完善的市場經濟下發展屢受挫折,隨著不斷細化分工,商貿流通產業的分類也愈來愈復雜,涉及到金融服務、物流輸送、咨詢管理服務、餐飲住宿等各個行業,傳統的商貿流通產業的技術水平較低,已不能滿足當前我國商貿流通發展需要;此外,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商貿流通產業面臨巨大的國外或外資商貿流通產業的競爭劣勢,國外或外貿商貿流通產業具有較為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擁有較為完備的企業運營體系,而我國的技術水平低、規模小、運營體系混亂等形成鮮明的劣勢。
第三,商貿流通產業發展不平衡。商貿流通產業受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影響,在經濟發展不平較高的地區產業發展的較好,在經濟發展較慢的地區發展的較為緩慢,城鄉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就是鮮明的例子。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提出,對我我國統籌城鄉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商貿流通產業城鄉雙向流通對統籌城鄉發展起重要作用,促進城鄉之間商貿流通,刺激農村居民的需求,加快商品流通,發展農村經濟,反過來我國農村也為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三、商貿流通產業優化路徑
我國商貿流通產業對其他產業或地區有著較強的輻射作用,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大力發展我國商貿流通產業,優化商貿流通產業體系。
第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由于我國受傳統經濟的影響久遠,政府的扶持能幫助企業迅速發展。我國宏觀調控的力度不當是造成我國商貿流通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國政府必須扶持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為其提供發展空間,積極引導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首先表現在對商貿流通產業自身的扶持,比如在稅收方面減免商貿流通產業的稅收,或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實施商貿流通產業補貼政策,以維持商貿流通產業的內部資金多投入技術革新和創新方面;其次人才培養導向方面,定期監督商貿流通產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通過對商貿流通產業的從業人員予以低稅或補貼的稅收政策,從而引導相關人才流向商貿流通體系,并逐漸穩定商貿流通產業的人力資源;再次,要不斷完善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為商貿流通體系運營提供便利的條件,最后引導我國傳統商貿流通產業向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強化重視與民生問題相關項目的融合,一道和推動商貿流通產業的模式創新、領域創新,引進更多的投資,增加該產業創造的附加值,并且積極幫助發展較好的商貿流通產業上市,通過發行證券等方式增加融資渠道,從而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第二,不斷進行創新,提高我國商貿流通體系的技術水平。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技術水平低于國外商貿流通產業,因此在競爭中常居于劣勢狀態,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技術水平,通過商貿流通產業與國家科研機構或高校聯合,實現技術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商貿業態。我們傳統商貿流通的方式均是實體店鋪的形式,面對面的方式進行商品的交易從而形成流通,這些方式已不適合一些快節奏生活的人們,滿足不了不同層次對商品的需求,因此要不斷的創新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業態,如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興起帶來了購物的新形勢,大大方便了消費者,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也憑借電子商務的便利性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參與,正是這些新的商貿業態刺激我國商貿流通產業不斷獲得發展。這些商貿新業態的發展,在于其利用新的信息化設備和網絡、借助其他平臺的優勢實現自身的創新,從而獲得更多的消費者。我國商貿流通產業注重發展批發行業方面的創新,傳統的批發滿足不了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需要,制約當前批發行業的發展,因此要創新我國批發行業的新業態,利用資源集聚的優勢進行技術創新,或通過其他方式(如會展展銷、專業化的商品服務、良好的售后以及辯解的物流體系等)形成批發企業的優勢,促進批發行業向現代化發展。同時也要注意零售方面的業態創新,零售是連接消費者和批發商或生產商的中介,零售環節做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商品的效益和生產商的生存。要注重零售點的便利性,同時注重這些零售點的規模性和品牌效應,如沃爾瑪,在我國發展較快的地區沃爾瑪的銷售額均居于首位,對國內的超市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我過的商貿流通零售產業要注重規模化的發展,進行銷售模式創新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二是組織管理制度。外企之所以相對于我國產業具有競爭優勢,多在于外企具有先進的技術、充裕的資金和先進的管理技術,因此要實現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要創新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組織管理制度,提高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競爭能力。要不斷的向外企學習,或以引進外資的形式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在此基礎上借助科研機構或高校結合國內企業自身情況實現創新,制定專屬于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先進管理經驗,規范商流通產業內各個行業的管理體系,推動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
第三,縮小區域差異,平衡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深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導致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不平衡,導致整個商貿流通供應鏈上的商貿流通不暢,因此要縮短商貿流通產業的區域差異,如典型代表城鄉商貿流通產業的差距,我們可倡導“商品下鄉”、“以舊換新”活動,在農村實施一定的補貼,刺激農村的購買能力,引導農村居民消費,并在消費提高的基礎上完善農村的售后維修點,提高消費水平。此外,要引導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與現階段新型城鎮化的目標相一致,積極引導大型廉價超市入住城鎮,既解決了農村居民對日常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的需求,又為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新的途徑,從而獲得持續的發展,實現與城鄉商品的互相流通,形成城鄉商貿雙向流通體系,縮短城鄉差距,平衡商貿流通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磊.我國現代商貿業經濟質量及區域特征評價[J].商業時代,2013(36):38-39.
[2]陳玲.現代商貿業的產業先導作用及創新發展路徑[J].城市問題,2010(10):71-75.
[3]舒建玲,張曄.新型城鎮化對農村流通產業的影響分析——基于VAR模型[J].改革與戰略,2015(0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