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這幾年,互聯網金融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狀態?,F如今互聯網金融已經呈現各種各樣的形態,包括P2P網貸、電子銀行、互聯網基金、眾籌平臺、小貸、第三方支付理財、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證券等等。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互聯網金融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而網絡技術不斷創新,不斷與金融業相結合,從而不斷加強互聯網金融的深度。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國;發展;風險;監管
一、互聯網金融簡介
1.互聯網金融定義
理論上任何涉及到了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ヂ摼W金融的發展已經歷了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個人貸款、企業融資等多階段,并且越來越在融通資金、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傳統金融業務的核心。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產業,通常是指依托于網絡技術、云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等實現資金融通和信息中介等金融業務的新興模式,它是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一種新的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金融融資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相比較,互聯網金融具有大信息量、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它不同于金融互聯網,不是簡單的運用互聯網對傳統金融升級,它是將互聯網技術、云技術、通信技術等多種技術與金融產業相結合衍生出的新興金融模式,它既包括運用互聯網實現傳統的金融業務,也包括它們結合而產生的衍生產品。互聯網金融使得金融業更高效,滿足了更多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金融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2.國外互聯網金融發展
美國作為互聯網金融產生最早的國家,由于傭金自由化、金融業發達以及互聯網技術成熟,早在90年代初期就產生了網絡證券,從此開始,互聯網金融不斷往其他各個領域不斷延伸,最終形成了一個包含各類網絡金融的完整的系統。但由于美國的體制并沒有使互聯網金融的支付系統得以很好的發展,如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方支付這一種類一直處于一個滯后的發展情況,隨著科技的發展,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出現以及各種社交平臺的發展才使得第三方支付逐漸嶄露頭角。
二、國內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1.互聯網金融帶來“鯰魚效應”
互聯網金融是一條能夠倒逼金融業轉型的鯰魚。作為一種新興模式與盈利方式,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動力,引發了商業銀行對自身經營模式的重新思考?;ヂ摼W金融由于操作便捷,保障措施完善,而傳統銀行卡在跨行、異地等情況下操作時都會收取一定金額的手續費,但通過互聯網金融中的第三方平臺就不會出現跨行操作收費的問題;傳統銀行卡在取款操作時,很容易有風險,但通過互聯網金融中的第三方平臺交易時,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密保措施對財產進行保障;互聯網金融中的交易雙方能夠更省時省力安全高效的進行金融交易,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削弱金融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而且交易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就有互聯網金融,所以互聯網金融的覆蓋范圍廣泛,覆蓋了很多傳統金融業無法覆蓋到的地區。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影響巨大
商業銀行曾經一直處于金融市場的核心地位,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慢慢衰弱。阿里巴巴等互聯網金融企業對傳統金融發起了挑戰。商業銀行曾經一直處于支付功能的壟斷地位,但互聯網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將多種支付方式有效整合使網上交易更方便快捷,吸引了大量用戶。
三、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及風險控制
1.目前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1)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發展是以互聯網技術發展為前提的,所以網絡技術的安全性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產生的影響較大。由于專業性較強,投入較大,一些互聯網金融采用技術外包,因此由于選擇的互聯網技術存在欠缺而導致技術風險。
(2)操作風險
互聯網金融無需面對面交易可能帶來操作風險??赡茉从谟嬎銠C的安全系統,金融賬戶的授權使用、風險管理、企業與客戶的信息溝通等問題可能帶來操作風險。
(3)信用風險
互聯網金融無需面對面交易,導致其交易處于市場監管之外,交易者的信用狀況、貸款用途和償還能力等很難審查導致系統性風險進一步放大。
(4)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是迅速發展的創新性金融產品,目前我國的金融法律法規主要針對傳統金融業,在主體身份認證、顧客信息維護、市場監管等反面及其欠缺。
2.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
(1)完善計算機技術
應建立統一的互聯網金融技術標準,與國際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標準接軌使互聯網金融風險降到最低。加強計算機技術自主研發,建立網絡安全防護體系、互聯網金融行業數據庫同時增強硬件技術建設。
(2)加強操作培訓
定期為用戶開展安全課堂,加強用戶安全意識,從用戶主體加強風險防范,樹立風險觀念和安全意識、了解各種保密安全工具和手段。
(3)構建監管體系
通過互聯網金融協會等機構建立完善監管體系,按照宏觀審慎管理原則,完善互聯網金融監測和調控
(4)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
完善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立法,特別是加快電商的安全性、交易的合法性、計算機犯罪等方面立法,明確各交易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建立健全法律法規。
(5)推動金融機構改革創新
金融機構應加強與網絡平臺合作,借助其優勢,創新產品設計,完善風險控制,充分提高金融服務能力。
(6)健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制度
制定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辦法,成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
參考文獻:
[1]張寶.淺談互聯網金融現狀及趨勢分析[M].2013(6).
[2]謝平.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M].2012(8).
[3]喬紅.網絡銀行的技術風險與防范[M].2004(09).
作者簡介:張雪婷(1993- ),女,漢族,甘肅臨澤人,大連工業大學輕工與化學工程學院印刷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