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盧平 妙手丹青寫春秋撰文>>>劉業《侗家又逢豐收年》盧平作122×212cm“我十分欣賞天道酬勤這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撰文>>>劉業
盧平 妙手丹青寫春秋
撰文>>>劉業

《侗家又逢豐收年》盧平作122×212cm
“我十分欣賞天道酬勤這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事業的成功,不能靠一朝一夕,要靠長期的實踐磨練,親身體驗了探索的迷惘與頓悟、失敗的苦悶和成功的喜悅之后,才能讓畫家和他的作品更上一層樓。”
繁忙的都市,人來人往的地鐵站里,行色匆匆的乘客們很少會為什么人或事停下腳步。然而,在北京地鐵7號線百子灣站,行色匆匆的乘客往往會被車站里那幅高3米、長24米的大型壁畫所吸引。在這幅《百子圖》中,共有100位栩栩如生的童子,他們或樂或喜,或博弈撫琴,或玩耍談天,形態各異,生動傳神,中間還輔以葫蘆、牡丹、仙鶴、麒麟等喻意吉祥的吉物珍禽。作者希望通過這幅作品,讓人們領略到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這幅壁畫的作者之一,是素有畫壇才女之稱的畫家盧平。
作為圈內為數不多獲得廣泛認可的女性畫家之一,盧平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受到國內外書畫界的廣泛關注。1982年,她畢業創作的《搖籃小曲》《竹樓之春》《蕉林晨暉》《瀾滄晚霞》四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那時她在美術界就已經小有名氣了。1984年,她創作的《巴山新市》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全國美展被稱為美術界的奧運會,每5年舉辦一屆。5年后,她的作品《彝家情》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后來,她的作品又連續入選第八屆和第九屆全國美展,許多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和國家博物館收藏。
盧平,1958年出生于天府之國成都。因為父親熱愛繪畫,受家庭影響,盧平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小時候,父親去郊外寫生時喜歡帶著盧平一起去。每次外出寫生,盧平總是拿個小板凳安靜地坐在父親旁邊,看父親畫畫看得非常認真專注。
有一次,父親帶盧平去看電影《白毛女》。看完電影后,盧平靠著自己的記憶和想象畫了一套白毛女的連環畫。雖然筆法很幼稚,但是人物形象卻非常生動,父親很高興看到女兒有繪畫天賦,于是開始用心培養她。那時候,因為家中藏有不少俄羅斯著名畫家列賓、蘇里柯夫的畫集,她就經常臨摹那些大師的作品。
上世紀70年代初,四川文藝界出現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情況,為了培養新的藝術家,成都市“五七”藝校誕生(藝術中專),其中設有美術班。盧平得知消息后去應考,但是招生要求學生年齡在17歲以上,而當時的盧平只有13歲。因為她年齡太小,學校在錄取她時引起了一番爭議。最終,憑借著突出的成績,她被破格錄取,成為美術班里年齡最小的一名學員。考上藝校后,她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特別發奮努力。“經常是同學們都在午休的時候,我一個人提著畫箱出去寫生。”
一分辛苦一分收獲。憑借著年少時打下的扎實基本功,1987年恢復高考之后,盧平如愿考入了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經過本科4年的深造,她的藝術眼光及能力獲得很大提高,畢業時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1985年她調入北京畫院任專業畫家,從此走上專業繪畫的道路,成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為一位潛心鉆研的藝術家,盧平在30多年的創作中,對于繪畫創作積累了不少自己的經驗體會。
早期,盧平將主要精力放在人物工筆畫的創作上,并不斷嘗試創新。她的藝術修養非常全面,不僅國畫畫得好,素描、色彩、油畫也都畫得非常好,基本功很扎實。她一直致力于中西繪畫的融合,在進行工筆畫的創作時,大膽地用色、用墨,注重畫面的色調和意境的營造,把工筆畫精致的刻畫和西畫濃郁的色彩相結合,又用工筆傳統的手法渲染使畫面交相輝映。同時在線條上十分考究,粗細變化分物象、分層次。
進入中年后,盧平對變幻無窮,能揮灑靈氣的水墨畫更為傾心,“因為水墨寫意畫更能充分體現中國畫‘窮神變,測幽微’的無盡韻味”。然而在創作中,盧平漸漸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傳統的水墨畫無法像工筆畫那樣能深入細致地刻畫物體。怎樣才能把水墨畫和工筆畫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盧平開始了新的嘗試。在創作中,她充分發揮生宣的特點,把水墨畫淋漓盡致的筆墨韻味和工筆畫細致入微的刻畫結合起來,從而克服了水墨畫不容易深入刻畫和工筆畫容易畫得呆板的缺點,使兩者優勢互補,使畫面虛實相間,收放有致。經過了一系列的嘗試后,她創作的一批小寫意人物畫作品,筆墨生動、人物栩栩如生。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理想、情誼》盧平作180×96cm

《山林清氣》盧平作68×68cm
除了創新之外,盧平還十分注重對生活的深入體驗。她說,藝術如果離開生活,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此,她經常深入到鄉村或者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因為那些地方與她兒時的成長環境相似,而那些似曾相識的場景激發了她的靈感。作為畫家,盧平以女性特有的視角創作了大量表現婦女兒童的作品。在她筆下,淳樸的川娃兒、郁郁竹林中的傣家姐妹和皚皚雪原中的藏族婦女無一不栩栩如生,充滿了濃郁、溫馨的生活氣息。盧平說,“她們像大自然的兒女一樣,自然、質樸。我在那里更能捕捉到純樸的風土人情,與之心心相印。”
盧平常說,“要想讓你的作品打動別人,首先要打動自己。”在她看來,藝術的本質在于“情”,任何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以情動人。作者陶醉于生活的感受,作品才能感染別人,才能引起觀者的無盡聯想和心靈的碰撞,“意在畫外才是作品真正的成功。”當然,成功在于這個心靈的“碰撞點”,而要找到這個最佳點,離不開深厚的生活積累和悟性。
或許就是因為盧平作品中流淌出的細膩感情,有人這樣評價盧平的作品,“觀盧平的畫有一種溫柔、純美的氣質深深打動你,像讀一首抒情的田園詩,馥郁芬芳,沁人肺腑。似乎把你帶到了芬芳秀麗的田園里休息停留,聽潺潺流水和林間的小鳥婉轉的吟唱,鄉間水邊美麗的女子生活勞作,如潮如霧的景色中,縷縷春光露出勃勃的生機。”
1993年,香港出版的《中國畫與收藏》一書中把盧平列為中國最有前途的第四代畫家之一。一位知名美術評論家則表示,“在當今畫壇上幾位頗有成就的女畫家,除了周思聰,盧平更應該值得關注,她很有潛力和發展空間,日后定成大器。”
時至今日,盧平在畫壇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她并沒有因此而停下探索藝術的腳步。她說,“我十分欣賞天道酬勤這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事業的成功,不能靠一朝一夕,要靠長期的實踐磨練,親身體驗了探索的迷惘與頓悟、失敗的苦悶和成功的喜悅之后,才能讓畫家和他的作品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