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年輕人,該創業嗎撰文>>>陳曦數據告訴大家一個沉重的事實:創業成功率極低。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政策與實例都在"/>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撰文>>>陳曦
年輕人,該創業嗎
撰文>>>陳曦
數據告訴大家一個沉重的事實:創業成功率極低。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政策與實例都在告訴年輕人,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機。冰與火之間,年輕人應該創業嗎?
曾幾何時,大家還在擔心大學生“畢業就失業”,家長們為了給孩子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絞盡腦汁,一擲千金。如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創業似乎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早早就決定退出求職戰場,進入創業戰場。
多年前,大學如同一座獨木橋,擠上了這座橋,就有大把前程在手。可現在,即使上了這座橋,前程也不是唾手可得的。2015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人。顯然,社會現在沒有足夠的、適合的崗位提供給這些畢業生。而且,就業無疑要面對學歷、專業、經驗等硬指標門檻,而創業,需要的卻更多是軟實力。因此,創業,就成了可能失業的大學生的另一個選擇。
在國外,年輕的創業者甚至成為引領時代潮流的先鋒:喬布斯在21歲的時候創辦了蘋果公司,谷歌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創業時也只有24歲,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30歲之前就成為億萬富翁,掌管著上市公司。智聯招聘發布的《2015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大學生選擇創業的人數翻倍:在受訪的58996名應屆高校畢業生中,6.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畢業后選擇創業,而這一比例去年為3.2%。
畢業生創業已然不足為奇。更有大學生早早就作出了自主創業的決定,在校期間就開始創業。去年,教育部下達文件,允許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這一政策更讓蠢蠢欲動的大學生們更加踴躍地加入到創業大軍中。
中國的第五次創業潮正波濤洶涌地襲來。
第一個創業高潮在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農村改革。一小部分農民開始創業,杭州萬向集團的創始人魯冠球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次創業浪潮發生在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之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效仿了農村的承包責任制。海爾、聯想等企業就是在那時誕生的。1992年,第三次創業潮開始,公務員紛紛辭職下海,泰康保險、萬通地產和新東方在此時誕生。新千年前的第四次創業潮,借助互聯網興起的東風,誕生了騰訊、搜狐、新浪等互聯網企業。
在這五次創業大潮中,年輕的創業者占據了巨大的份額。
如果說畢業生創業是迫于就業的壓力,而更多、更年輕的創業者則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或者愛好。在愛爾蘭,還不滿16歲的的喬丹·凱西在自己12歲的時候就開創了游戲公司,擔任CEO。在美國,9歲男孩科里·尼弗斯,以自己的名義建立“Mr.Cory”餅干公司并擔任CEO。
在北京中關村,1994年出生的徐德塵已經創業4年了。2011年,正在讀高三的徐德塵,決定放棄高考,開始創業。他拿著父母資助的幾萬元啟動資金,奔波于北京各學校間,做起了校園營銷。2012年6月,徐德塵正式創辦在聊網,他的團隊的平均年齡19歲。4個月后,徐德塵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筆天使投資,100萬元。他認為:“在有充分的準備前提下,創業越早越好。激情對創業來說不是全部,但絕對是創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這些年紀輕輕的創業者,懷揣著成功夢與滿腔熱血投身創業大業,他們中有多少能夠夢想成真?PPTV的創始人姚欣說,創業可以說是成功率最低的行業。全世界每天都在誕生創業企業,每年誕生千萬家創業企業,而3年后,這些企業中可能只有10%還活著。在俞敏洪創辦的天使投資基金洪泰基金的發布會上,另一位合伙人盛希泰希望成功率能達到30%。華誼兄弟的董事長王中軍在會上稱,自己參加過多次天使投資,還未收到過回報。
雖然,數不清的數據和調查都在告訴大家一個沉重的事實:創業失敗率非常高。但這并不能澆滅創業者的熱情。每一個創業者都認為,自己會成為極少數成功者中的一員。《思考·快與慢》書中寫道,美國的小型企業能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占35%。另一方面,美國的企業家評估自己企業的成功率時,8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的勝算可以達到70%以上,甚至有1/3的人相信自己絕對不可能失敗。
自從李克強總理提出“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后,各級政府都積極地為年輕人創業提供便利條件,創業不再遙不可及。在媒體上,每天都上演著各種各樣的創業成功故事:畢業生開網店每年賺百萬元;畢業生回鄉創業,帶動村里共同致富;畢業生從路邊攤開到連鎖店等等。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越發熱烈,政策與實例都在告訴年輕人,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機。
縱然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代,但創業成功者永遠只是極小的一部分人。面對躍躍欲試的年輕人們,應該鼓勵他們創業嗎?

柳傳志(聯想創始人):今天,我倒確實是鼓勵或者是有膽子就可以,這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很多年輕人,在非常年輕的時候,他就能創業,他們可能年輕到中國字都寫不好,但玩電腦就能玩得很熟了,可能會做出令我們匪夷所思的事,這符合了時代潮流,即使真的沒做好,他們也付出不了太大的代價。
王童(北軟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趁早創業還有其他優勢,比如,早行動就可以獲得先發優勢,收獲更多的經驗與人脈。此外,年輕人精力體力占優,物質精神上負擔也小,創業可以“輕裝上陣”。
于敦德(途牛網CEO):年輕人創業不容易,失敗率很高。但創業還是要趁早,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有堅定的信心,有承受痛苦和磨難的心理準備,能承受得了大的壓力和痛苦。
劉培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全社會都鼓勵創業吧!即使鼓勵,也未必能夠把潛在的創業家都激活。但是,倘若不鼓勵,那么,實際的創業者數量一定低于潛在的創業家數量。那樣的話,我們得到的是斯密意義上的分工深化帶來的有限的生產率提升,而為此付出的代價,則是知識邊界拓展推動的分工廣化所帶來的更大的福利改進。
龍永圖(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席):一個國家要保持一個創業的沖動,還要保持一個創業的勢頭。特別是現在大家非常注意社會公正公平,怎么樣使社會公平公正?除了采取很多重要的政策以外,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要讓年輕人丟掉那些拼爹、拼關系、走歪門邪道,這樣一些過去這些年來大家的慣性做法。我們要進入一個新的常態里面,我們年輕人現在要拼自己的努力,拼自己的創業精神,徹底打掉那種官二代、富二代固化的那些種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
埃德蒙·費爾普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國應該鼓勵年輕人多創新,很多家長傾向于讓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務員,過安穩的生活,這種觀念應該扭轉,年輕人應該多創業,社會才會獲得更多活力。

俞敏洪(新東方創始人、董事長):現在鼓勵年輕人是一個誤解,美國那樣的國家,也沒有這樣的說法。年輕人創業不用鼓勵,有想法的自己出來了,鼓勵的最后都失敗了。現在鼓勵大學生、年輕人創業是一種誤導,讓大家不安心于工作。
李建保(海南大學校長):這兩三年來,盡管教育部門一直倡導大學生自己創業就業,但效果甚微。創業者不少,有創新的創業者卻很少,多數是有創業而無創新。大學畢業生創業質量低、持續時間短的問題普遍存在。
李建軍(創客總部創始人和創客共贏基金合伙人):我不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業,我能感受到大學生創業的激情,有的學生從大二、大三就開始休學創業,我希望大家能冷靜下來。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開始需要激情,越往后,大學生的短板就越來越明顯,積累和資源是最大的壁壘。畢業前,可以參與到創業團隊中工作,為自己創業做積累做加法,而不要盲目“陷入”創業大潮,拿父母的錢輕易創業。
王潮歌(“印象系列”總導演、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我特想奉勸年輕人,別老想著創業,絕大多數人,99.9%的人是要在別人創業的基礎上做輔助工作的,說起來難聽,你創業了,不讓別人創,說的是實話,愛聽不聽。
徐小平(“真格”天使投資基金創始人):就業是養活自己,創業是養活別人。自己都養不活自己的人,豈能養活別人呢?我遇此都會指導他們先找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養活自己、然后再從這個活路中找到更高活路——即創業。
鈦媒體:筆者并不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比爾·蓋茨在上海某高校做演講時,也奉勸粉絲們不要效仿自己。事實上,休學創業之于普通大學生來講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畢竟,我們真沒有扎克伯格們的天賦,而李彥宏、馬化騰們不也是老老實實地上完大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