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治鋒
我校乘著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的東風,學校的辦學條件得以迅速的改善和提高。如何突出辦學特色,實現內涵發展,提高辦學質量,將是學校面臨的首要問題。
一、堅持先進理念,提高管理效能
學校要實行“層”“線”結合的管理模式,即除部門管理外,還實施分級管理。各年級設置一個由副校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和年級組長組成的抓級行政小組,全權負責該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積極探索德育創新之路,樹立“遵紀守法、積極向上”的師表形象,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加大教育教學科研力度,加強教學全程管理;完善各部門的管理制度,使學校政教、后勤、體衛、工會、團委等部門緊密圍繞教學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互相協調,互相配合,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堅持以人為本,建設特色隊師
完善教師學習提高機制。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做到“在學習中反思、在學習中提高”,以“名師講壇”、“老帶新,一幫一”結對活動、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優秀教學論文案例評比活動為載體,把“讀書,學習,提高”貫徹到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始終。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積極開展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月活動,開展“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爭做‘四有教師” 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廣大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自覺糾正不良風氣,做個傳遞教育正能量、引領社會新風尚的模范。把師德師風表現納入年度考核,與教職工的評先選優掛鉤。
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通過組織校內培訓、鼓勵學歷進修等途徑,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善知識和能力結構;通過開展公開教學、基本功競賽、教育教學論壇等活動,促使廣大教師崗位成才;積極實施“名師工程”和“結對互助”活動,促使骨干教師進一步提高,促使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三、堅持課程改革,打造特色課程
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的能力培養,轉變教師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突出三方面的內容指導。一是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問題的學習品質,廢止家長式的專制管理。構建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伙伴關系,消除學生課堂上的焦慮、緊張感,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經過反復獨立思考仍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讓每一個學生在主體參與的教學活動中形成敢于質疑問題的學習品質,使每一個學生在他天賦所及的領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二是培養學生樂學、會學、勤學、好學的學習品質。教師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建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培養學生樂學、會學、勤學、好學的學習品質。三是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學習品質。指導學生思考和研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學習模式,利用人類的系統思維成果和學習成果及經驗,創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方式方法。
開發特色校本課程。每一個地區、每一所學校都有多方面的人文特色,校本課程的建設就是挖掘和提升校園文化。要積極主動地進行課程建設,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三級課程結構。要讓全體教師明確校本課程建設的必要性,積極參與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我們要科學確立校本課程的基本框架,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更加系統有序地開展并融入校本課程。大力推進有特色的選修課、活動課,并在推進過程中逐步完善。開發冼夫人文化教育、鄉情教育、飲食文化教育、荔枝文化教育、年例習俗、飄色文化、校史教育、名人業績、名校介紹、杰出校友報告會等傳統文化豐富、地域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使學生在秉承文化的過程中立志做一個熱愛故土、勤于治學、勇于報國之人,探索出特色化、多樣化辦學之路。
我校創建素質教育優秀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書香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平安校園、德育示范學校、示范家長學校、快樂教學先進單位、校本教研先進單位、體育特色學校、書法教育名校、藝術教育先進學校等特色示范學校,以創建活動充分挖掘學校內涵,展現校園文化魅力,形成特色校園文化,提升辦學品位。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