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起方
中學化學教學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景——實驗探究——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其中問題情景放在首位。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可見創設問題情景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疑、質疑來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思維,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為問題的解決形成一個合適的思維意向,從而達到較佳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情景算是好的問題情景?又怎樣創設問題情景呢?實際上在高中必修和選修的教材中設計了許多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創設課堂問題情景。
一、應用教材中的“實驗”和“科學探究”創設問題情景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知識大多來自實驗。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化學教師,可以充分應用教材中設置的“實驗”和 “科學探究”這一有效教學手段來創設情景,既能達到對疑難問題的解決,也符合現在探究性學習的要求,還可以通過實驗的教學去體會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通過實驗課,學生可以參與進去,對實驗的操作、觀察的整個過程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比如在必修一第一章的第一節中的實驗1-4的萃取實驗,利用這個學生實驗我們可以創設一些問題情景:1. 分液漏斗與普通漏斗的區別及其使用?2. 萃取中兩種溶劑的要求是怎樣的?3. 酒精可以作為碘水的萃取劑嗎?在實驗中學生親自操作,結合問題,通過同學之間對所學知識的相互探討,發現實驗中的新問題,然后對物質的反應和操作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又比如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二節中的“科學探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可以創設兩種鹽性質的異同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二、應用教材中的“科學視野”和“實踐活動”創設問題情景
生活是學生化學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學生化學知識的最大應用場所。那么教材中所設置的“科學視野” 和“實踐活動”這兩個內容是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的材料。比如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一節中的“科學視野”:未來金屬——鈦,可以創設問題情景,通過學生的閱讀或者上網查閱其它一些金屬,了解它們的性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通過這些材料創設問題情景,既可以引導學生用化學視角、化學方法去觀察、思考日常、生活、生產、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及環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問題,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化學在科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接受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比如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中的“實踐活動”:鋁鹽和鐵鹽的凈水作用,可創設問題情景,通過學生的動手動腦,從而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的綜合能力。
三、應用教材中的“學與問”、“思考與交流”和“資料卡片”創設問題情景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按照人的認知規律,人易對懸而未覺的問題產生興趣。通過既有已知又有未知的知識來設置問題情境,將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動學生的情感波瀾,撞擊學生的求知心靈,激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教材中的“學與問” 、“思考與交流” 和“資料卡片”這三個內容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比如教材必修一第一章P7“思考與交流” 和“資料卡片”就可以創設關于除雜的試劑選用、試劑加入的先后順序以及試劑的用量的實驗設計方案問題情景,讓學生討論交流并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利用“學與問”來創設的問題情景可以起到知識的加深、知識的橫縱向比較等作用,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