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玉
創新基層群眾文化培訓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素質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特別是對文化服務的形式和種類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群眾基層文化隊伍是繁榮社會主義新時期群眾文化藝術事業、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基層文化隊伍,是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這就必然要求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相對落后的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統籌推進各類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加大創新人才培養支持力度,是黨的十八大的明確要求。提升基層文化隊伍素質,運用多種方式加大培訓力度,才能造就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這是堅持培訓工作重心下移,著力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新形勢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能力體現。積極發展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基層文化干部隊伍,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是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是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供人才的重要支持,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近年來,遼寧省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隊伍素質提升工作,通過組織和開展各種形式、各個門類的培訓活動,在全省文化(藝術)館業務干部和綜合文化站站長的業務素質提升工程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功。

遼寧省群眾藝術館組織的百館千站培訓工程,自2009年開展以來,先后對全省14個市的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社區街道的文化骨干,有針對性地聘請省內及全國著名的專家,對他們進行了多層次、多形式、多門類的業務輔導培訓,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培育了一大批扎根在基層的“火種”。該項目工程推動了基層群眾文化培訓工作的開展,并開創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新規模、新內容、新形式,覆蓋面達到全省每個角落,以點帶面,輻射全省廣大基層群眾,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實現了由“送”文化到“種”文化,再到“創”文化的華麗轉身,百館千站培訓工程受到了全省基層業務干部的廣泛贊譽,為推動全省的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與保障,為建設遼寧文化強省做出了貢獻,也為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公益、基本、均等、便利”的原則,遼寧省群眾藝術館組織開展了萬村培訓工程。該工程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館人才優勢,以采購服務為主、監督實施為輔的方式,直接把文化惠民的手臂延伸到了鄉鎮的文化大院,讓那些喜歡文化藝術的普通農民百姓,在自己家門口就能接受到省里組織送來的文化藝術食糧,讓他們也有了接受專業老師指導培訓的機會。這些接受了藝術培訓的業余文娛骨干,既是普通農民群眾,也是當地農村業余文藝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與組織者,他們就像是一顆顆燃燒的火種,被文化惠農的星火點燃之后,就在當地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發著光、發著熱,以自己微薄但不微弱的星星之火,構筑著基層文化發展、狀大的燎原之勢,成為了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此,采取切實可行、靈活多樣的培訓活動和項目,對于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培養能夠適應新形勢下基層文化工作需要、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基層文化人才,切實調動和發揮基層文化隊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具有時代意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要對廣大基層群眾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選拔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業務水平,這樣才能適應群眾文化工作發展的需要。創新培訓工作內容要著眼于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圍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訓工作應突出基層文化工作者在學習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培訓需求導向,更好地為基層文化工作者成長服務,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服務,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和基層文化工作的需要,整合培訓資源,改進培訓方法,提高培訓吸引力,增強培訓效果。
創新培訓內容,可以以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質培養、能力建設等內容為基礎,根據基層文化工作實際需要,設計培訓課程,不斷豐富和完善培訓內容。培訓過程中,組織者應不斷豐富培訓的方式,采取集中培訓、上門培訓、對口支援、遠程培訓和脫產研修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采取案例教學、現場教學、討論教學等多種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開放、兼容、共享的網絡遠程培訓服務平臺,依托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網絡,面向基層專兼職文化工作者提供隨時隨地的在線學習等服務,鼓勵基層文化工作者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學習。以“學得會、用得上、有實效”為出發點,堅持把素質和能力培養貫穿于培訓的全過程,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

在培訓中,應加快建立一支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培訓師資隊伍??梢越⒒鶎游幕犖榕嘤枎熧Y庫,實現資源共享。依托現有各級文化干部培訓機構,建立一支業務能力強、愛崗敬業的專職教師隊伍;切實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強化師資隊伍培訓。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黨政領導干部、文化系統資深專家、文化行政部門和公共文化機構管理人員、高等院校教授、講師擔任授課培訓教師,針對不同需要,遴選優質培訓資源,真正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文化素質。
在新的形勢下,基層文化隊伍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創新基層群眾文化業務培訓,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素質,已經成為基層文化隊伍素質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保障基層文化隊伍培訓的系統性、規范性,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基層文化隊伍,能夠推動基層文化服務向廣覆蓋、高效能轉變,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夠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更好地落實到基層,能夠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文明風尚,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王廷玉:生于1973年,黑龍江省綏化市人,1998年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中國民族聲樂學會會員,遼寧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遼寧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F就職于遼寧省群眾藝術館,任黨總支書記兼副館長、二級藝術指導。曾多次參加省市電視臺大型文藝晚會的演出。培養的學生多人次在國家、省市級藝術比賽中獲獎,多名學生考入國家及省市高等藝術院校,多名學生畢業分配到歌舞團、藝術館、少年宮等單位。曾多次組織、指導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及晚會、舞臺藝術作品等。在科研方面,撰寫及參與撰寫了多篇專業性、學術性較強的論文,在國家、省級藝術刊物上發表并獲獎。
其中:
1.論文《論歌唱中的聲請并茂》獲遼寧省成人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
2.論文《論聲樂表演的藝術再創造》獲遼寧省成人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
3.論文《呼吸在歌唱中的控制與運用》獲得由《成才之路》雜志社主辦的全國教師論文二等獎。
工作業績方面,曾多次獲得相關部門的獎勵:
1.2012年,被遼寧省委宣傳部授予“遼寧文化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
2.2004年在遼寧省成人教育教改實踐和教學研究活動中獲得“優秀教研員”稱號;
3.2005年獲得遼寧省教育廳主辦的遼寧省大學生藝術展演聲樂比賽指導二等獎;
4.2000-2015年間,多次在各類藝術大賽中獲得 “優秀指導教師獎”“園丁獎”等;
5.在第五屆全國“和平杯”中國京劇小票友邀請賽活動中榮獲“個人優秀組織工作獎”等。

(責任編輯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