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醫院(531020)陳淼 岑歡 王鏡嘉
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分析乳腺腫塊的三維超聲與二維超聲的聲像圖特征,探討三維超聲成像技術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
1.1 研究對象與一般資料 2010年5月~2013年1月期間在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的住院及門診病例。
1.2 儀器及軟件 采用美國GE Logiq E8超聲診斷儀,二維高頻探頭,頻率6~12MHz;淺表三維容積探頭,頻率5~12MHz,以及4DVIEW軟件。
1.3 檢查方法及觀察內容 ①常規二維超聲檢查:常規掃查患者雙側乳腺,記錄腫塊的大小、邊界、形態等特征。②三維超聲檢查:三維超聲觀察腫塊冠狀面信息、內部的細微結構、與周邊組織的關系及三維空間內的立體血流等信息。
1.4 根據血流形態特征,將乳腺腫塊內部血流形態分為:點狀或短棒型;分支型;環繞型;穿入血流型;不規則型血流。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二維超聲、三維超聲診斷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 具體見附表1、附表2。

附表1 二維超聲診斷與病理結果對比

附表2 三維超聲診斷與病理結果對比
2.2 二維超聲和三維超聲6項聲像圖特征的符合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二維超聲和三維超聲在惡性腫塊的邊界、形態、縱橫比、內部回聲、微小鈣化、后方回聲上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見附表3。

附表3 101例乳腺腫塊三維超聲聲像圖特征
其中邊界(2D:76.2%、3D:88.1%),形態(2D:73.3%、3D:85.1%),鈣化(2D:17.8%、3D:26.7%),縱橫比(2D:72.3%、3D:78.2%),內部回聲(2D:84.2%、3D:87.1%),三維超聲的檢出率要比二維超聲高,而在后方回聲(2D:68.3%、3D:65.3%)中,二維超聲比三維超聲檢出率要高。
2.3 三維能量多普勒超聲血流形態分布 上述五種形態在良惡腫物組中所占比例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見附表4。

附表4 78個乳腺腫塊三維超聲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態分布
3.1 三維超聲觀察腫塊內部及周鄰結構的優越性 三維超聲成像既能清晰顯示乳腺腫塊的立體形態和空間關系,獲得與二維超聲相似的結構斷面,還能顯示二維超聲無法看到的腫塊整體及其內部的細微結構。提高了對乳腺癌診斷正確率,本組三維超聲診斷符合率為91.1%,較二維超聲診斷符合率(83.2%)高。三維超聲分別從A、B、C三個平面清晰顯示腫塊邊界、內部結構及與周邊的關系,本組結果顯示三維超聲在邊界、形態、鈣化、縱橫比、內部回聲的聲像特征顯示率較高,且邊界、形態與二維超聲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其原因可能是三維超聲可任意平面移動和旋轉,使病灶全貌得以顯示,特別是利用斷層超聲波成像可分層清晰觀察腫塊的內部微細結構,因此進一步提高了三維超聲對乳腺腫塊的診斷效能。而且三維超聲成像還可使用電影序列顯示計算電影,使乳腺腫塊顯示出真正的3D效果。
3.2 三維超聲立體血流成像的優越性 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和能量多普勒(CDE)觀察乳腺腫物血管分布形成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腫瘤滋養動脈的直徑多在0.2mm~0.25mm,現代超聲儀可以顯示直徑在1mm及流速為1mm/s的血管,表明CDFI和CDE可以顯示小動脈及小靜脈這一級的血管,也能夠顯示腫瘤血管的分級方式,這決定了CDFI和CDE主要提供了腫瘤大體血管方面的信息。腫瘤的生長依賴于血管的生成,當腫瘤體積超過2mm3即可形成腫瘤血管網,乳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因此也具有惡性腫瘤的特點,即豐富的血管供應和特有的血管方式來維持腫瘤的生長。傳統二維彩色多普勒超聲因血管相互交叉,扭曲重疊在一幅平面圖上,僅能獲得某一斷面腫塊血供分布圖,不能完整顯示實際分布狀態,甚至有時對腫塊周邊和內部血流也難以區分。而三維血管成像通過多層面觀察及三維立體血流透視,可顯示出更豐富,多種形狀的血流立體圖,從而能夠清晰地顯示腫瘤內外的血管分布。本組研究中乳腺腫塊三維血流成像清楚地顯示了腫瘤內部和乳腺主要分支血管的走行情況,全面立體地反映了乳腺腫塊的血流分布特點,對辨認復雜的占位及鑒別診斷有著積極的幫助,通過三維圖像的顯示,可以區分迂曲而復雜的血管,有利于辨認其歸屬和分支。本組將乳腺腫塊血管分布按形態特征進行分類,具體分為以下形態特征:點狀或短棒狀、樹枝型、環球型、穿入型及不規則型。結果顯示上述五種形態在良惡腫物組中所占比例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還發現利用三維超聲血流成像的剪切功能,更有利于觀察乳腺腫塊的周邊血流和內部血流。盡管如此,三維超聲也有不足之處,有2例病例用二維探頭可見點狀或短條狀血流信號,而用三維探頭卻未見明顯血流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