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奕周 劉從新
(湖南工業大學,湖南 株洲 412007)
數字出版設計中字體的傳播作用研究
邱奕周 劉從新
(湖南工業大學,湖南 株洲 412007)
數字出版已經成為出版行業發展的必然,而圍繞數字出版的設計方式越來越多,字體設計作為數字出版傳播的核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此文章,對字體設計在數字出版設計中的作用進行總結,同時分析數字出版設計中的字體傳播化設計優化策略。
數字出版設計;字體;傳播作用;優化策略
數字出版是一種基于數字化的文化傳承方式,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流媒體技術、存儲技術、顯示技術等高新技術基礎上,融合并超越了傳統出版內容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出版產業。數字化出版是在出版的整個過程中,將所有的信息都以統一的二進制代碼的數字化形式存儲于光盤、磁盤等介質中,信息的處理與接收則借助計算機或終端設備進行。它強調內容的數字化、生產模式和運作流程的數字化、傳播載體的數字化和閱讀消費、學習形態的數字化。數字出版在我國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目前已經形成了網絡圖書、網絡期刊等新業態。
文字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閱讀。無論在何種媒體平臺上字體的設計與使用應該達到五個目的:(1)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2)友好的閱讀界面,易于閱讀;(3)區分不同的信息重要程度,強調重要的信息。有效的信息溝通的秘訣之一,就是確保頁面上的文字設置和字號、字體、磅值等能使信息便于識別和吸收。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確保信息的構成和它的層次簡潔、清晰;(4)保證信息傳遞中各元素之間的和諧統一。每一個元素——圖案、字體、設計、色彩、風格——都應該像一個統一整體的一部分,協調一致、相輔相成,保證信息的有效傳達。讀者不會因為設計中的任何元素造成閱讀上的困惑和混淆,或質疑它們為什么會被安排在這里;(5)創建識別度。事實上,字體是用來幫助創建識別度和維持信息連貫性的一種方法。畢竟字體設計是企業標志、報紙和雜志刊名及廣告信息的主要組成部分。數字出版物通過風格體裁和內頁特色形成自身的視覺識別,通過這種做法,他們將秩序感和統一性帶給讀者。推而廣之,你可以通過在信箋抬頭、商業名片、網站或T恤上采用同樣的字體設置實現身份識別。
數字出版設計中,字體設計既是基礎因素,也是合理的出發點。字體設計,就像所要傳達的信息本身一樣,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實體。從其他方面看,信息在表現方式、形式、意圖、基調和動機方面多種多樣,受眾也同樣各不相同。另外,所采用的傳播媒介的品質和表現方式也有極大的區別。
1.強調字體設計與受眾的互動性。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技術創新的不斷進步,我們現在可以單純通過點擊幾下鼠標,便能獲得幾乎任何自己需要的資訊,獲取來自世界幾乎任何一個角落的材料。早先人們提到出版物的發布平臺基礎的印象便是各類書籍雜志,隨著電視媒體平臺的介入慢慢出現了電視讀報的形式,人們便可以坐在屏幕前欣賞不同的資料帶來的信息以及樂趣,這也是建立在紙質媒體基礎上的。但是這樣的形式并不能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綜合需求。它很難實現足不出戶在第一時間就能感知到城市、國家甚至是世界每天發生的需求品的變化。直至今天,我們的數字媒體平臺的誕生與發展,人們才得以實現方便快捷的收集資訊的方式。在這種大環境的驅使下,出版物的發布平臺就不得不做出相應的回應。這也給字體設計方向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與挑戰。讓字體與受眾互動起來便成了一個新的課題。
2.強調動態字體設計利用多元化手段進行創作。此處的多元化手段,指的是在一件作品的制作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固有的創意與制作手法,除這些固有手法之外的,添加其他創意與制作手段,吸取其他領域的設計概念等,從而實現在一件設計作品的完成過程中利用綜合設計手法的方式,此處稱之為多元化設計。
傳統字體受到頁面的限制。當字體設計從平面印刷的形式跳出來,作為數字媒體展示,特別是三維角度展示的時候,很多傳統的習慣似乎不再適用。在三維空間里,更多新的、建筑學上的東西需要考慮。但考慮到設計作品的成本問題和制作過程中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問題,只是作為三維空間的延展就顯得不是那么方便快捷,不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就被大多數受眾察覺,所以利用新媒體與電腦輔助軟件的結合,就成為了最方便快捷的實現這一延展的很好的平臺。在探索字體設計的空間可能性的同時,把字體設計推向綜合化的展示平臺,無疑是一種正確的選擇。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觸摸屏、投影儀、音箱等多種設備完成對字體設計的全方位展示。將欣賞者的視覺、聽覺以及觸覺同一時間被調動起來,使欣賞者更容易、更直接的了解到動態字體設計的魅力。在這個展示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采取靜態展示與動態展示結合的方式。
繹1.湖南工業大學2013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野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結合與延伸的創新性設計研究冶結題成果曰2.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淵編號院14YBA135冤野基于企業品牌識別基因的字庫設計與開發研究冶階段性成果遙
[1]路易斯·布萊克威爾(英),許捷(譯).西方字體設計一百年[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2]黃穆菡.關于構建字體設計形態學的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2009.
J524
A
1005-5312(2015)17-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