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趙怡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論中國山水畫的寫生觀
王晨趙怡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中國山水畫的寫生觀與西方風景畫不一樣,唐代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張,成為中國畫的指導原則,也成為了后來整個山水畫教學體系的源頭。苦瓜和尚身居山林幾十載,最后創作出“搜盡奇峰打草稿”曠世名作,其實真正的意思是告訴大家在作畫之前,必須要有大量的實踐積累作為基礎,也就是寫生,這樣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同樣,另一位大師黃賓虹也有類似的寫生觀點,這些中國山水畫歷史中的經典達標性大師在他們的畫論文章中都提,到了中國山水畫的寫生觀點。
中國山水畫;寫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中國山水畫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藝術中占有一個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它作為中國繪畫藝術具有獨特的中國風格,具有特別的藝術語言形式和不一樣的藝術魅力,它作為中華古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中國繪畫藝術特有的概念。
西方畫家一直到印象派出現之前還只畫他們眼前所觀察到的物象,西方古典主義畫家繪畫的目的是對自然物象的再現,當這些畫家的觀察方法與自然物象發生矛盾的時候,畫家首先會服從于自然物象,這就是西方古典主義畫家寫生的觀念,這與西方對待科學的觀念有一定的聯系。而中國古代畫家沒有這種西方科學的寫生觀念,中國繪畫中的散點透視與西方古典繪畫的焦點透視完全不同,中國畫家依據天人合一這種自然和諧的繪畫原則,重視畫家內心的感受,強調由自然物象觀察而得來的內心感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內心感受而產生的這種內心物象,把這種印象加入畫家的心境、思想、情感,然后以筆墨的形式反映在宣紙上,使畫家和觀者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意境,使山水畫變成人們可以賞玩的心中山水,進而達到一種可游、可居的精神狀態。那些古代的山水畫大師運用畫筆把自己心中的山水畫出來,這種內心情感、心境的表述、體現了內心世界與自然山水高度的和諧。這就說明中國山水畫不是再現自然物象,而是通過自然物象這個媒介,把畫家本身對人生的理解賦予了自然山水物象。中國山水畫和西方古典繪畫在藝術語言上的不同表現技法取決于各自民族的意識思維特點,中國山水畫的根本目的是創造出一個與天地和諧的精神樂園,所以,中國山水畫家要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個古老的創作原則,把對大自然的認知理解和經驗感受,與畫家自己對生活的經歷體驗結合起來,進而轉化為內心意象,表現在畫面上,所以,中國山水畫更能表現畫家自身的修養和自然高度的和諧統一。
每一個國家的民族藝術,一定有它自己的表現技法和觀察方法,然后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和這個國家的繪畫特點,中國山水畫是幾千年來歷代的中國山水畫家通過寫生實踐,不斷地豐富山水畫理論和表現手法,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和表現技法。
歷代有突出表現的中國山水畫家,對山水畫的寫生都有自己的見解。在中華文明中,對自然山水的理解往往就是一個人自我意識的再現。山水畫家通過對大自然的寫生去理解自然山水,同時這也是領悟自然感受人生的一個過程,是中國山水畫家的終極體會。寫生不是西方現代的繪畫詞匯,這是在中國古代山水畫家就運用的技法,在中國山水畫史中的眾多山水名家大師,例如黃賓虹,都是通過對大自然的寫生,建立起了自己的筆墨語言和構圖樣式。對于學習中國山水畫來說,研究中國各個時期的山水畫名家名作是門必修課。在歷朝歷代山水畫名家中,黃賓虹無疑是一個極具代表性和研究性的大師。
黃賓虹是我國現代杰出的山水畫大師,在他之前的明清山水畫萎靡不振,各家各派幾乎都是一個面貌,那就是“四王”主張的“筆筆有出處”,黃賓虹的山水畫使山水畫界獲得了新的力量。然而這些年大家對黃賓虹的認知和理解也經歷了從不關注、懷疑、挖苦到關注、了解、認同、接受、欣賞這么一個過程。盡管這樣,在今天還有人說出黃賓虹的山水畫不行這樣荒唐的言論。不過這也是某些無知的人故意說出這些讓人感到驚愕的言論,這有點像當今娛樂界明星的炒作一樣,想拿一些名人來抬高自己。也證明說出這些荒唐言論的人審美水平的低下和藝術知識的無知,從另一方面來看,要想真正理解黃賓虹的山水畫絕非易事。所以,我們姑且一笑而過。
中國古代畫史中也記載了不少山水畫家的寫生實例,但我們卻很少見到真正算得上是寫生的山水畫,黃賓虹的山水畫寫生可能是較早直接面對大自然真山真水寫生而成的中國山水畫,因此他最有代表性,后來黃賓虹的徒弟李可染對中國山水畫寫生的探索,改變了傳統的山水畫寫生觀念,使中國山水畫界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和改變。同樣,當代中國山水畫因為受到黃賓虹的影響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一點已經在當今學術界得到了認可,盡管當代中國山水畫樣式和黃賓虹的山水畫有很大不同,但是山水畫核心的精神是代代相承、亙古不變的。通過對黃賓虹的個案研究,學習黃賓虹在山水寫生方面對傳統的繼承和創新,并結合自己對山水畫學習的經驗,得以實際論證。使之能給當代山水畫創作者一些啟發,使前人的創新成為我們學習繼承的傳統,對此做全方位的研究。這也是我們傳承和創新中國山水畫藝術的一個重要環節。
[1]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黃賓虹.黃賓虹美術文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J212
A
1005-5312(2015)17-0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