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1.湖北工程學院音樂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省浠水縣第一中學,湖北 黃岡 436200)
小議古箏演奏中的常見問題
高磊1,2
(1.湖北工程學院音樂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省浠水縣第一中學,湖北 黃岡 436200)
在古箏的演奏中手型和坐姿如何在演奏技巧中合理運用,是值得學習者思考的問題,文章梳理出古箏演奏中技法和心理兩方面易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旨在提高演奏者演奏技術和演奏表現。
演奏技法;演奏心理
古箏是一門對演奏技法和演奏心理要求極高的藝術,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古箏演奏者,必須具有嫻熟過硬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演奏經驗,初學者對于古箏演奏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應及時解決。
(一)彈奏類
古箏是一種彈撥類樂器,彈奏是古箏最基本的演奏方式。彈奏技巧包括:勾、拖、抹、大撮、小撮等,這些技法的完美結合,演繹出扣人心弦的音樂。但許多演奏者在演奏這些技法時,總會出現彈奏力度不夠,聲音沙啞不干凈,堅硬但不厚實,雜音重等現象。在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手型。演奏器樂類作品離不開合理的手型。演奏時手呈半握拳狀,掌心有所控制,肩膀自然放松。彈弦時,應以小關節運動為主,各關節和手腕不得塌陷,否則力量下達不到指尖,各個手指要靈活獨立。
2.觸弦速度。觸弦速度過慢易產生雜音,所以在演奏過程中,掌握好觸弦的速度。義甲經過琴弦時停留的時間不宜過長,尤其在低音區演奏時,由于琴弦較粗,振幅較長更易產生雜音。快速的撥弦,撥弦后手指不要再放回弦上了。
3.彈弦的力度。要想彈奏扎實飽滿的聲音,離不開恰到好處的力度運用。力度過小,聲音干癟,力度過大,聲音刺耳。在練習時多加注意,指尖要有爆發力,掌心要有控制力。在掌握基本手型的情況下,慢慢感受力度的變化,掌握最美的音色。
(二)搖奏類
搖指是豐富古箏技巧、增添樂曲感染力的又一類常用技法。搖,顧名思義是我們的手與琴弦相互作用,而表現出線狀的音樂效果。由于某些原因,演奏者在演奏搖指時,總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缺乏顆粒感,密度不夠,力度不均勻,聲音過悶,含糊不清,雜亂一片等。怎樣使我們的搖指聲音連貫,音色優美呢?在平時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觸弦點:在古箏琴弦上有兩個基本觸弦點,一個靠近岳山,彈奏音色堅實、明亮,古箏的旋律聲部多在此點演奏;另一個是在琴碼與中間位置,彈奏音色綿長,柔和、共鳴好,古箏的伴奏聲部或為了變化音色時多在此點演奏。觸弦點的選擇不同音色就會大不相同。
2.力度:即彈奏時的力度。曲子的風格不同,情感流露不同。力度變化是影響情緒情感表達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演奏氣勢類曲子,要求搖指剛強有力;演奏抒情類曲子,要求搖指靈活細密。根據演奏動作對演奏力度的影響,大致將搖指力度分為六種:(1)小關節動作帶動的力度;(2)大關節動作帶動的力度;(3)手腕帶動的力度;(4)小臂帶動的力度;(5)大臂帶動的力度;(6)身體動作帶動的力度。①力度不同,搖指的演奏效果不同。演奏者應根據演奏情緒的需要,合理的運用力度的變化,不可手忙腳亂。
3.氣。所謂“有氣則生,無氣則死”,氣是力產生的本源,它影響著古箏的演奏音色。對于搖指技術而言,“氣”是不可忽略的要素,氣息運用得當,演奏出的音樂將會神采飛揚,反之音樂將會失去靈魂。
演奏搖指時,我們應注意掌握合理的手型,注意觸弦點的選擇、力度變化和氣息的運用。在平時生活中,刻苦練習,持之以恒,我們的搖指技術很快就會掌握,我們的演奏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三)刮奏類
刮奏,看似簡單的同指慣性連續音階行走的運動,其內含的隱蔽技巧和深刻意境,實非言語所能表達。許多箏者就喜歡箏的潺潺流水之聲,時而溪流綿綿,時而奔騰澎湃,形象生動,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刮奏在演奏時遇到的問題總結為:
1.走弦時義甲雜音大。雜音一旦產生,就使得刮奏的可聽性和表現力大幅度下降。雜音是由于義甲與琴弦不完全接觸,琴弦在虛觸不穩定的義甲上,振動而產生。刮奏時,應保證手指的每一次觸弦動作都“實”,有內在力,穩定而不虛軟。義甲與琴弦的最佳角度為45度左右,角度過大,雜音和走弦阻力大,反之又會造成義甲不完全接觸。
2.上下行走向無法完全相連。解決這類問題時,要合理的進行練習。以左手的回環刮奏為例,采用“逆時針”原則,兩指好像共同完成一個逆時針圓圈,食指“畫”左半圈,大指回“畫”右半圈。②持之以恒的練習,慢慢將我們的“圈”連起來。
(四)按滑類
按滑類的演奏主要由左手來完成,通過“按”“滑”“揉”“顫”等技術,起到“以韻補聲”的作用。左手的演奏技巧不及右手豐富,許多演奏者常常忽略左手技法的訓練。左手的控制力不夠,不能隨著右手的變化準確一步到位,易產生雜音,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為了避免問題的出現,對左手的要求如下。
左手的手型要求呈半握拳狀,在按弦的過程中,肩膀要放松,肘自然彎曲,手臂與手腕平行,手指、中指自然彎曲放于弦上,用指尖肉墊按壓琴弦,小關節不要塌陷,力點落到指尖上。③在練習時要慢、穩,不能揠苗助長。
(一)精神過于緊張
演奏時演奏者精神過于緊張表現為:動作僵硬,表情痛苦,呼吸急促,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音符和技法上,力求無錯的表現音樂。演奏者自己痛苦,觀眾在視覺上和聽覺上得不到滿足,失去了音樂的真正意義。引起精神緊張的因素有:
1.主觀因素。最基本的是演奏者的技術水平問題,許多演奏者都是因為演奏技術水平達不到,而產生自卑和怯場,導致精神緊張。這種因主觀因素造成的緊張現象,建議:首先對自己有信心,對樂曲熟練,達到背譜背奏的狀態,其次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經常出現的技術難點逐一攻破,學習都是日積月累的過程,只要功夫深,相信我們的演奏技巧很快可以掌握。
2.客觀因素。因客觀因素引起的緊張,主要由演奏者對周圍環境的陌生引起。許多演奏者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人獨立練琴時,根本不會有緊張的情況,一是因為,他們對所處的環境非常適應,二是因為,他們沒有或只有少數的幾個觀眾。而當他們演出時,周圍環境的變化,使他們出現心理緊張的現象。解決因客觀因素引起的緊張問題,建議:平時練琴時可以多邀請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作為自己的觀眾,培養自己適應觀眾的能力;主動要求老師和朋友前來觀摩,培養良好的藝術氛圍;多參加演奏活動和比賽,先邀請朋友合奏表演,慢慢的,鍛煉自己獨奏表演,積累舞臺經驗。
(二)精神過于松懈
精神過于松懈是相對精神過于緊張而言的,表現為演奏時無精打采,東張西望。引起這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1.體力儲備不足。古箏演奏不是簡單的手指彈奏琴弦,演奏完整的曲子會消耗我們大量的體力。腰部是我們彈琴的主要支撐點,尤其在彈奏氣勢磅礴的曲子時,我們的腰部一直處于工作的狀態;不僅是腰部,還要求我們的肩部、大臂、小臂以及我們的上半身,在處理好緊張和放松的狀態時把握好力度。所以演出之前不易過度興奮,不易過于增加練習強度,否則在演出時就會引起因體力不足,而引起的心有余力不足的現象。
2.審美疲勞,無法投情。音樂演奏過程是審美體驗的過程,在動與靜的肢體語言中我們傾聽著、感受著、追求著生活美,同時音樂表達的情感,帶給我們生活中真實的情感意境。許多演奏者就是因為對演奏過的曲子失去了興趣,演奏時無法完全將感情投入到曲子中,表演時就會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無法讓觀眾“聞聲知情、辨音知意、聽樂見景”。孔子向師襄學習琴曲《文王操》的故事告訴我們,對待音樂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要學會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古箏是一門優雅的藝術,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不僅使人逐步學會音樂,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而且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古箏演奏中的常見問題,我們應正確對待,并積極思考引起問題的原因,及時解決問題,更好的將我們的古箏藝術健康的發展下去。
注釋:
①田冰潔.古箏教學中的搖指技巧訓練[J].華章,2012(16).
②鄭吟.刮奏在古箏演奏中的運用 [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7 (05).
③蘆陽.古箏演奏中“雜音”原因分析及解決途徑[J].民族音樂,2011 (02).
[1]楊紅.探索古箏演奏中的方法問題[J].天津音樂學院(天籟),2009(02).
[2]陳娟.初探正確的演奏方法對古箏演奏的影響[J].黃河之聲,2011 (16).
[4]曹林.古箏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大舞臺,2007(01).
[5]張琴.如何消除演出的心理障礙—怯場[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版),1998(04).
[6]王小平.近年古箏左手技巧的發展與箏曲音樂風格[J].人民音樂, 2001(12).
J632.32
A
1005-5312(2015)11-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