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汝
(鄭州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淺析少兒手風琴教育發展現狀及改革對策
劉昱汝
(鄭州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近十幾年來,中國手風琴教育與教學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種“專業教育發展令人鼓舞,業余教育前景卻讓人堪憂”的現象,文章通過對少兒手風琴教育現狀進行研究,從教師和家長的層面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對今后少兒手風琴教學的發展提供一些可以借鑒的意見。
少兒教育;手風琴教育;教學方法改進
作為一種西洋鍵盤式和聲樂器,從誕生至今,手風琴的發展已經走過了150多年的歷史。作為眾多鍵盤樂器中的一種,手風琴產自歐洲,而追根溯源,它的基本制作原理其實是源自于中國傳統樂器“笙”中的竹簧發音的原理。1926年,手風琴正式傳入到中國,并且開始了它在我國近90年的發展歷程。雖然是一種從西洋傳入的年輕樂器,然而手風琴其本身易于攜帶、和聲豐富、音色多樣、音量宏大、節奏鮮明,演奏時不受場地限制,獨奏時富有韻味、合奏時兼有氣勢、伴奏靈活等諸多優勢和特點造就了它在我國短暫卻不乏輝煌的發展歷史。自新中國建立伊始,隨著社會政治的穩定、國民經濟的增長、以及國家對文化藝術采取積極的扶持,手風琴在我國的發展勢頭逐漸蓬勃起來。手風琴首先在部隊中得到了極大的普及,與此同時,作為一種實用且易于推廣的教學工具,手風琴也逐步進入了中小學的音樂課堂。這一時期,中國手風琴的學習及發展出現了一個高潮。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手風琴又迎來第二次發展高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文化修養的提升,從父輩一代所傳承下來的“手風琴情結”,使得家長繼續選擇手風琴作為培養孩子藝術素質與音樂素養的樂器。中國掀起了一股業余手風琴學習的熱潮。經過老一輩手風琴藝術家們的不懈努力,今天,無論是在專業音樂學院還是師范類院校,都已經開設手風琴這門專業,手風琴已在中國音樂藝術領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縱觀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手風琴的發展歷程,手風琴事業在我國分別經過了50年代的孕育,60年代的萌芽,70年代的發展,80年代的壯大和90年代的逐步成熟這幾個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時期。
過去的輝煌反襯出今天的低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國內廣泛流行的手風琴,逐漸從群眾藝術轉向舞臺表演,繼而受眾面也開始變得狹窄。雖然在高校中的手風琴教育仍然保存較好,中國選手參加的國際手風琴大賽級別越來越高,獎項也越拿越高,但國內業余手風琴教育的現狀卻陷入教育資源不集中,推廣力度嚴重缺乏的尷尬局面。特別是近些年來,業余學習手風琴的人數逐漸下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就筆者觀察,目前少兒手風琴教學中普遍存在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1.少兒隨著學習手風琴時間的增長,對于手風琴的興趣和愛好程度卻在逐漸降低。2.家長普遍對于孩子學習手風琴的目的和功能賦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這些現象均表明目前我國手風琴基礎教學發展仍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況。
(一)教師需要進行教學調整與教學改革
從教師的層面入手,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技能至上的手風琴教學方法,避免教學結果只是單純地教授樂曲。筆者結合搜集來的一些資料,對于教師在少兒手風琴教育的方法及策略改進上更加詳細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1.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認識能力的不同,教師應該適當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教師在手風琴課程內容的設置以及教材樂曲的選擇上要充分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感性認識特征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這個大的前提下來正確引領孩子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針對孩子學習進度以及授課內容的不同,教師應該進行分段式教學模式?,F在的手風琴教學在授課方式上大體分為兩種:(1)集體授課方式;(2)單獨授課方式。這兩種方式,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各自的優勢。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孩子的年齡段的特點、孩子的掌握知識能力、孩子學習手風琴的時間長短、孩子的學習程度等,對于手風琴課設置來進行分段教學。
我們都知道,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師的能力、教學方法是否優秀,不同學生的素質、接受能力及練琴時間的練琴的質量以及教師與學生的配合程度等等,但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是否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感性認識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不斷進行適度的調整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學生多少技巧,教會學生多少首樂曲,而在于能否真正去激發、引導、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使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且養成好學樂學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才是培養學生的關鍵,也是關系到學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是否具有學習主動性以及知識創造力的重要因素。
(二)在孩子學習手風琴的過程中,家長要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多數家長對于手風琴這門樂器并不了解,并且在筆者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很多家長對于孩子學習手風琴還會存在著很多的誤區。作為家長,在孩子學習手風琴的過程中,家長的作用實際上不僅僅是充當督練、陪練角色。家長如何對孩子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引導,也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家長需要從自身的方面出發,以求更好地和教師一起來促進孩子快樂地并且高效率地學習手風琴。
孩子學習手風琴的過程中,收獲不僅僅是單一的學會了幾首樂曲或者獲得了什么獎勵,家長應該更加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習手風琴,對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少兒階段這個特殊的時期,聽覺、知覺、觸覺是最為敏感的時期,腦的發育逐步趨于成熟,隨著孩子神經系統及肌肉組織的發育,手部動作精確而協調,為演奏活動提供了條件。并且手風琴固定的音高對于少兒聽力以及視唱練耳的訓練大有裨益。左手貝司固定的和弦以及其有規律的排列順序對培養孩子的和聲感覺并且輕松的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提供了方便。而這一階段,還是兒童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身心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學習手風琴,對開發兒童的智力、陶冶情操、增強想象力、提升音樂感悟力以及對毅力、耐力的鍛煉都有積極的作用。
家長應該在指引孩子學習手風琴的時候去除一些功利性的色彩。家長總希望孩子“速成”,很快便能參加考級或比賽。這樣的樂器教學法會使我們的孩子雖會彈幾首樂曲,卻不會欣賞音樂作品,可以做到把樂曲彈得很熟練,然而音樂感覺與表現能力卻很一般。家長應該重視孩子在學習手風琴的過程中是否能夠收獲到快樂,是否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門樂器。
家長督促孩子在家進行練習的時候,采用的方式通常是命令、干涉多,啟發、鼓勵少。家長不應該一味的用嚴厲的言語呵斥孩子,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家長應該采用使孩子信服的辦法,和孩子共同協商并且固定下來一個練琴的時間,不能強迫孩子練琴,學會懂得孩子的心理特征,掌握學琴的訓練規律,密切的配合老師去指導。經過家長正確的引導,必將會激發孩子學琴的興趣和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堅韌的毅力和品格,還可以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樣起到有益的作用和影響。反之,不正確的引導,則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琴失去興趣,甚至影響到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正如《孩子學琴,父母先上課》的書中所寫的那樣,父母的適度教育與正確引導在孩子的學琴之路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少兒手風琴教育擔負著培養手風琴學生音樂能力、審美體驗以及傳承手風琴藝術文化的雙重使命。因此,手風琴教育在手風琴發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視。手風琴藝術要培養出富有創造性的音樂學習與愛好者,就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審美體驗以及音樂能力。
[1]鄒世東.談兒童手風琴教學[J].教育探索,2008(04).
[2]陳超.淺談兒童手風琴教育中興趣與能力的培養[J].大舞臺,2011 (12).
[3]丁巖.如何針對兒童的感性認識進行手風琴教學[J].民族音樂,2010 (02).
[4]米琪.手風琴集體課的理論認識與實踐探討[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 2004.
[5]丁保綱.幼兒手風琴教學的研究和探討[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 2010.
J624.3
A
1005-5312(2015)11-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