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
(湖南城市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論大提琴教學中的視唱練耳(一)視唱
徐曉燕
(湖南城市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習中非常實用且必要的基本技能,它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是不可或缺的。落實到大提琴的教學中,視唱和練耳兩方面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擬就大提琴教學中的視唱問題進行一些初步探討,首先闡明視唱對大提琴學習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其視唱要求和訓練途徑。
大提琴教學;視唱;重要性;要求;途徑
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的中低音樂器,因其音域包含了人聲的最低音到最高音,體積也與人體相近,所以,大提琴演奏抒情的旋律最容易激發起人們內心深處深沉而復雜的情感,引起人們強烈的感情共鳴,得到許多人的喜愛。但是,怎樣才能演奏出動人心弦的旋律?我認為: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視唱”。通俗的說,就是拿到一份樂譜看譜即唱的技能,需熟練掌握各種譜號,區別不同音之間音高的不同,音符所代表的長短時值,認識各種升、降記號,判斷各種調式與調性等,演唱時的初級要求是達到音準、節奏準,如能有表現力地唱出來,則達到了視唱的高級要求。
1.基本技能技巧的學習階段,這時候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就是正確,也可以說是“音符”階段。
2.作品表現階段,要求能將作品演奏得打動人心,步入“音樂”階段。在這兩個階段,視唱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
在第一階段,很多器樂學生都理所當然地認為:“視唱樂譜是聲樂學生才必須要做的事,對于器樂學生,我能視奏就行了。”這是個非常嚴重的誤區。器樂初學者常犯的錯誤就是拉錯音、拉錯節奏,這就是典型的忽視視唱環節引起的直接不良后果之一。
先來分析視唱和視奏的不同要求。通常情況下,視唱時,眼睛需要關注作品的速度、表情、節拍、調號、音符、節奏,樂句和樂段的劃分,更高級一些的還要分析出樂句樂段的表情與語氣,強弱變化等等,這么多的音樂要素都要通過眼睛反應到大腦,大腦經過分析、整合,再指揮聲帶發聲,就能達到視唱的基本要求——音準、節奏準。這本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是每一個音樂初學者都需要經過不斷的訓練才形成的一種技能。而視奏,又必須在視唱的基礎上,眼睛還必須關注每一個音符的左手指法和右手弓法,反應到大腦后,大腦經過理性的分析,再指揮左右手去演奏樂器發出聲音來。所以,沒過視唱關就直接視奏,無異于“沒學會走就想跑”,忙中出錯,出現錯音、錯節奏也就在所難免了。初學者本來是急于求成,生怕在視唱上浪費時間的,反而因為顧此失彼,而拉錯音、拉錯節奏,進而形成了可怕的錯誤習慣,還要再花時間改過來,這才是真正的白白浪費了練琴時間。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功”,在視奏之前先進行視唱,把各個音樂要素看清楚、做到能正確視唱,是非常必要的。
在第二階段,經常有學生苦苦的追問自己:為何我演奏出來的作品干巴巴的,怎么就不能打動別人,引起聽眾的共鳴呢?
先來看看漢語詞典中對“共鳴”的解釋:(1)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個振動發聲時,另一個也會發聲;(2)由別人的某種情緒引起的相同的情緒: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染了讀者,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也就是說:共鳴分物理上的和情感上的兩種。具體到大提琴的演奏上,這兩種共鳴都做到:物理上的共鳴是指大提琴共鳴腔體的共鳴,大提琴的音準全靠演奏者的手指在沒有品的指板上去尋找,位置稍有偏離就會音不準,是演奏者一生都要為之奮斗的基本問題。我們說有共鳴的音才是音準的、悅耳的音,也就是時刻尋找物理上的共鳴。情感上的共鳴是所有藝術家一生追求的目標,大提琴因為擅長于與人聲類似的歌唱性的旋律,更應該首先體會人聲自身演唱時的表達歌唱的方式,然后將歌唱時的呼吸的感覺、旋律的高低強弱等起伏、長音的共鳴、揣摩每一個樂句的語氣表達和反應的內心的情緒變化、等等演唱時的感覺,再將這種感覺融入到大提琴的演奏當中,用大提琴把發自自己內心的歌唱,表現到演奏當中去,實現“人琴一體”的“音樂”境界。所以,有表現力的視唱,在本階段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提琴教學中的視唱與一般意義上的視唱課程還是有所區別的,以下就介紹大提琴視唱訓練的一些要求和訓練方法。
(1)在新作品學習的初級階段,要求必須使用節拍器輔助,并配合用手劃指揮圖示,對節拍和節奏進行規范。學生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在音符較少的地方將拍子減少和速度加快,而在音符密集的地方將速度放慢拍子變多,導致節奏和節拍上的錯誤;(2)對于特殊的調式音.變化音和難度大的音程,建議采用鋼琴或電子琴進行輔助。只有在耳朵里先形成了正確的音高感覺才可能唱對和拉對音準;(3)對于升降號比較多的作品,在視唱時有必要先用首調進行視唱,以便找準調式感覺。很多學生經常在演奏過程中對調號里的音會不記得升或降,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形成應有的首調調式感覺。
但是,以上方法只能達到準確的要求。音樂作為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她不是機械單調的節拍器,她的律動應該如同人的心臟跳動,有大致的頻率但是會隨心情和情境情感的變化而發生或快或慢的變化,如同人的語氣或平緩或急促,呼吸或深或淺,抑揚頓挫,強弱呼應……,這些變化,演奏者先通過自己的親身演唱來體會歌唱的感覺,再將這種發自內心的歌唱感覺跟隨在演奏中去,最直觀而細膩的感受進而表達出真實的情感,才能先打動自己再去打動聽眾。所以,要想恰當的表現音樂的情感,有表情的視唱就是最佳途徑。
綜上所述,視唱對于大提琴的演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萬萬不可忽視。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項目“以中國傳統音樂為母語的視唱練耳教育體系研究”,項目編號:XJK015CTW001。
J613.1
A
1005-5312(2015).32-0093-01